历史故事

温江 | 鱼凫王的传说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温江 | 鱼凫王的传说
收藏 0 0

温江 | 鱼凫王的传说

蜀人的祖先,见于历史,《史记》提到的“三皇五帝”时期,跟蜀地相关的就是高阳氏,即黄帝的孙子颛顼;《华阳国志•蜀志》说,古蜀国有“三王二帝”,三王分别是:蚕丛、柏灌和鱼凫。鱼凫王曾建都于温江,今温江有鱼凫城遗址、鱼凫王墓、鱼凫王妃墓等遗迹,同时也有不少关于鱼凫王的传说故事。

◎鱼凫架桥

温江万春镇境内有条马坝河,在古时候非常大,河宽三百六十丈,水深看不见底。那时,河的南北两岸有两个王国,百姓们都靠打鱼为生。在南边的这个王国里,有个中年人,既聪明又勇敢,渔民们都很佩服他,就拥戴他当了打渔头。这个王国的大王凶残贪婪,捐税一次比一次重,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恼火。打渔头也忍不住了,心一横,带领老百姓推翻了那个大王,重新建立了一个王国。因为大家都是打鱼的,打鱼要用渔网、鱼叉,还要靠喂的鱼老鸹下水逮鱼,鱼老鸹是一种野鸭,古称凫,因而这个王国就取名叫鱼凫国,那个打渔头当了大王就称为鱼凫王了。

从此以后,渔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了,鱼凫王的心也越来越大了,想扩大自己的地盘。手下有人对他说:“大王,不如把河的地盘抢过来吧!”鱼凫王听了就召集人马,悄悄地开始练兵。一天晚上,突然就打过河去了。河那边的人还没有弄清楚是咋回事,就输了。鱼凫王打了胜仗,接着又把现在郫县那边的犀浦、花园、德源占了。

鱼凫王每次回来,路过马坝河,都要在河边休息,所有的马匹就跑到河边喝水,一喝把河水都要喝干。

温江 | 鱼凫王的传说

后来,鱼凫王打下了彭州,又带人马去打绵州。绵州那边十多个小王国联合起来对付他,鱼凫王这回打了败仗,带起人马丢盔弃甲地逃,后面追兵跟着撵,直撵到马坝河边。当时马坝河边又没有渡船,鱼凫王急得没有办法,谁知正在他危急之时,突然,河面上一道金光,一下子飞来满天的鱼老鸹,浮在河面上搭成了一座桥,他们赶紧从这桥上跑回去了。等到追兵撵拢,鱼老鸹又飞了,没法过河,只有退兵。

后来,鱼凫王一来为了感谢鱼老鸹搭救之恩,二来为了方便两岸百姓的往来,就在马坝河上修了一座桥,取名就叫鱼凫桥。鱼凫王以鱼凫故都(今成都市温江区)土地上种植地域最广,易成活,易识别,好看且独具风格的柳树作为鱼凫古城的疆界。古蜀人开始广植柳树,春天伊始,万树吐绿,柳丝摇弋,万柳迎春,今天的温江城区也叫柳城。

◎大战饮马河

鱼凫王在温江建都以后,为了扩大疆域,又带领一些人到湔山去种他未下山前开垦过的土地。这时,川西坝上出现了另外一支人马,为首的叫獠仡子,勇猛剽悍,不知是从哪里打过来的,他趁鱼凫王不在国中,攻占了鱼凫城。

鱼凫城北面有一条河,鱼凫王时常到河边放马饮水,大家都叫它饮马河。鱼凫王得到獠仡子攻占鱼凫城的消息后,立即率领人马赶回国来。刚到饮马河边,鱼凫王想:“俗话说兵不厌诈,我不如这样吧……”想到这里,就命令他手下兵卒,装成老百姓,晚上在河边烧香点蜡,大声呼喊:“鱼凫王呀鱼凫王,你快点回来吧!獠仡子的人马都打过来了!

温江 | 鱼凫王的传说

獠仡子听到呼声,以为鱼凫王真的没有回来,就叫他的人马连更晓夜凫水渡河,想再占领饮马河北岸土地。哪晓得刚刚渡了一半人马,鱼凫王的队伍突然从河边冒了出来。鱼凫王一声令下,只杀得獠仡子人仰马翻。獠仡子昏昏浊浊就打了败仗,只得收拾残兵败将,朝南边逃跑了。

鱼凫王这一仗大获全胜,非常高兴,回到鱼凫城后,立即下令奖赏:官兵酒宴三日,战马放饮三天。

温江 | 鱼凫王的传说

◎鱼凫升仙

“鱼凫王田于湔,忽得仙道,蜀人思之,为立祠于湔。”——《华阳国志》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古蜀国的历史,已经十分久远。只依稀记得土土王雅鲁立国于蚕丛山下,史称蚕丛。二王于永,走出大山,在岷江出峡口建都罗和(今都江堰市玉堂镇曹家坪)。二王于永,长得十分孔武,擅狩猎。他喜欢自己的兵器三叉戟和形影不离的哮天犬,甚于喜欢黄金錾刻的权杖。如今,离开了大山,望着水草丰茂、河沼纵横的成都平原,以狩猎为生计的蜀民,面对生死存亡,一筹莫展。于是,一个以渔猎为主要生产方式的部落酋邦诞生了。他就是蚕丛、柏灌之后的第三代蜀王——鱼凫王。

鱼凫王不仅教会了蜀民如何捕鱼,又善于治水,川西平原上早期农业生产出现了一线曙光。为了更便利的获得渔业生产资料,鱼凫王约在公元前11世纪取代了柏灌,将都城罗和迁往温江鱼凫城。

过了许多年,鱼凫王已经很老了,满头银发银须,但他依然威严孔武。这又是一个秋高气爽的狩猎季节,他决定“田(通畋)于湔”。浩浩荡荡的队伍出了鱼凫城。领头的鱼凫王骑一匹高大的白龙驹,银发银须银袍,手持彤弓,斜挎白羽箭。出城不远,只见他策马扬鞭,快如电,矫如龙,白如雪。一路舒啸,宛若仙人。

他们一路溯江源以行,湔山横亘,近在咫尺。东岷崇山峻岭的岷山是古蜀国的龙兴之地。岷江最后一条支流白沙河流经的虹口,是鱼凫王走出大山的最后驿站。鱼凫自从称王后,便把虹口作为秋围的猎场。进入白沙河谷,鱼凫王策马奔驰,兴高采烈,紧随左右的虎贲将军,总觉得今日的鱼凫王不同寻常。

这日,山中雾气蒸腾,云烟缭绕,秋阳透过林杪,折射出道道金光。金光中,一声虎啸,威震四野。山林中,树梢上,一群金丝猴惊恐四散。鱼凫王见此,兴奋异常。提鬃越涧,飞马而去。两位将军紧追不舍,却始终不见鱼凫王的身影。

温江 | 鱼凫王的传说

山林中云雾渐浓,虎啸声渐渐远去。约摸过了一个时辰,浓雾渐渐散去。依稀中,听到不远处的山坡上,一声马的嘶鸣。两位在林中迷失的将军,都冲着马嘶声飞奔而去。穿过密林,越过山涧,先后爬上山岗,他们远远地看见了鱼凫王的白龙驹。二人顺着山岗而下,继续追赶。白龙驹就在不远处,却不见了鱼凫王。当二位将军走近时,只见白龙驹停留的地方,有一个天然的池塘。池塘中,一只须发皆白的鱼凫鸟正在和几只绿头鸭自由自在地嬉戏。二位将军在池塘周围四处寻找,一声声“大王——大王”地呼喊声,在山谷中回荡。寻声而来的卫队集聚在池塘边,但仍不见鱼凫王的踪影。

正当大家四顾茫然时,池塘中突然光怪陆离,熠熠生辉,那只须发皆白的鱼凫鸟一声长鸣,振翅而飞,向着天空中的万道金光飞升而去。

只听一声“鱼凫王升仙了”的呼喊,侍卫们纷纷跳下战马,望空跪拜,悲泪如雨。

鱼凫王在虹口仙塘升仙后,蜀民十分思念。便在此地建造了一座蜀王祠,好让他们心中的鱼凫王永享蜀地子孙们的代代香火。

温江地名的由来,据文字记载及口头传闻,主要有如下四种说法:

一、以“地濒温江而名”;

二、以“江水至此始温”故名;

三、以岷江曾名汶江,因“汶”“温”音讹得名;

四、以城南“温泉”名县。

温江 | 鱼凫王的传说

以上说法中,实际上可将一、三概括为温江是因境内有一条叫做“温江”的江流而得名(县的得名);二、四则可概括为境内的江水为什么叫“温江”(水的得名)。

经过众多学者和历史爱好者多年反复论证,四种说法中,以“地濒温江而名”和以“江水至此始温”故名被广泛认可,并进一步论证。

温江 | 鱼凫王的传说

“地濒温江而名”不如“地跨温江”

“地濒温江而名”出自了《辞源》。《辞源》“温江”条一项释文为:“县名。属四川省,汉郫县,属蜀郡。隋为万春县,唐贞观五年(按应为元年)改为温江,以地濒温江而名……参阅之太平寰宇记”。《太平寰宇记》,在温江县下记:“大江,在县西二百步,自青城县界入流,俗谓之温江也。”此外,《元和郡县志》在温江县下也记有“大江,俗谓之温江,南流经县一里,出麸金”的内容。而西魏新置的温江县辖地,正好在“大江”两岸,因此《辞源》以“地濒温江而名”的结论虽较后三说更接近实际情况,但欠准,改“地濒”为“地跨”就更准确了。

温江 | 鱼凫王的传说

“江水至此始温”有两个原因

明代《郡县释名》记述:成都府温江县“总志云以江水温润也。予过温江,询之父老,云温江发源于岷山,至灌口,水在山谷中,其气寒,至温江而气暖,故云温江,其说近是。”

益州成都秦时为郡治,且驻有重兵;自汉代起变为州、郡、县三级治地,是蜀地政治、经济乃至军事的中心,地位十分重要。为了保证成都既有舟楫之便,灌溉农田之利,又能避洪水之灾,乃遵“低作堰”之法筑鹿角堰。堰低,洪水至此就从堰顶漫溢入下游的“大江”了,水枯季节,江水受鹿角堰阻拦引去成都,以利行舟,只有微量江水从鹿角堰的隙缝渗漏下,堰下的大江主要凭地下水补给。由于大江沿岸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故汇入的地下水量相当可观。冬季里,成都平原地温明显高于气温,地下水温也明显高于地表水温,因此,大江之水尤为温暖。

综上,在李冰“穿二江”后若干年,这段“大江”就被人们称为“温江”了。

温江 | 鱼凫王的传说

上一篇

南唐后主李煜:一代词宗,躺在了小周后的怀里,尘归尘,土归土

下一篇

甄宓:将曹氏三父子“一网打尽”的三国第一美人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