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两位进士争夺状元头衔,皇帝下令单挑定输赢,结果一人使阴招胜出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两位进士争夺状元头衔,皇帝下令单挑定输赢,结果一人使阴招胜出
收藏 0 0

本文为原创首作,为你深度解析历史事件

科举制虽然产生于隋唐两朝,但真正迎来兴盛期的却是宋朝,不仅录取的人数大幅激增,就连应试者的身份、背景也几乎不再限制,以故寒门子弟因考试而入仕者极多,其中不乏有封侯拜相者。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说的便是这种通过科举实现人生华丽逆转的贫寒读书人。

两位进士争夺状元头衔,皇帝下令单挑定输赢,结果一人使阴招胜出

按照常人的理解,既然是科举,那么考试的内容必然是诗书文章,以水平高低论输赢,最优者自然便是状元。但在宋朝初年,状元的诞生却不完全是这么回事,其中某位进士之所以胜出,除了文笔之外,最终竟然要诉诸于单挑能力,真是前所未闻。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桩奇葩事。

宋太祖、太宗兄弟都是武将出身,虽然稍通文墨,但对于在殿试中评卷、选状元这种事,却并不在行,所以为了能在短时间内选出状元,便制定了一条奇葩的规定:在殿试时,第一个答完三道大题目(即”一赋一诗一论”),并交卷者便是状元!(”殿试用三题,为以先纳卷子,无难犯者为魁。”见《玉照新志·卷六》)。

两位进士争夺状元头衔,皇帝下令单挑定输赢,结果一人使阴招胜出

既然能进入殿试,说明应试者的水平都差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到底谁能胜出,很重要的两点,便是答题的速度和交卷的速度,这不仅要求应试者要脑快、手快,而且短跑速度也要跟得上。宋初科举唯快不破,既然大家都在拼命地追求速度,那么在殿试中难免会发生不少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这场殿试,其过程便让人啼笑皆非。

且说在这场殿试当中,王嗣宗与赵昌言在同一时间内答满题目并交卷,这让宋太祖很是尴尬,不知道该选择谁来做这个状元。思虑良久,皇帝做出一个近乎荒唐的决定,让王嗣宗与赵昌言通过”手搏”(即单挑)来定输赢,获胜者既是状元。

两位进士争夺状元头衔,皇帝下令单挑定输赢,结果一人使阴招胜出

这场别具一格的比赛实行三局两胜制,结果在前两轮中双方互有胜负,为了能在最后一轮胜出,王嗣宗决定使用阴招。赵昌言由于秃顶,所以戴了顶幞头,结果在搏斗被王嗣宗中抓下来,并趁着赵昌言遮挡秃头的一瞬间,将他摔倒在地,然后跪倒在皇帝面前兴奋地喊道:”微臣胜出了!”宋太祖见后哈哈大笑,便真的将王嗣宗定为状元。

司马光的这段记载固然传奇,但在史实上却有错误,因为赵昌言乃是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的进士,跟王嗣宗并非同年中举。而按照《玉照新志》的记载,跟王嗣宗竞争状元的则是陈识,此说才符合常理(”开宝八年廷考,王嗣宗与陈识齐纳赋卷,艺祖命二人角力以爭之,而嗣宗胜焉,嗣宗遂居第一名,而以识为第二人。”见《玉照新志·卷六》)。

两位进士争夺状元头衔,皇帝下令单挑定输赢,结果一人使阴招胜出

王嗣宗作为满腹才华的文士,最终却通过格斗的方式当上状元,难免会成为某些人奚落对象,而他对此也极为敏感。某次王嗣宗在终南山拜访大隐士种放,结果后者在交谈时跟他开玩笑,送给他一个”手搏状元”的绰号,让王嗣宗羞恼至极。为了报复种放,王嗣宗便在皇帝面前污蔑他,差点害的后者入狱。

王嗣宗虽然为人善妒刻薄,喜欢对得罪过他的人打击报复,但在做官期间却是为政严明、政绩卓著。例如,王嗣宗在江浙任职期间,百姓生病后都不去诊治,而是通过祭拜当地的淫祠来祈福。为此,王嗣宗毁弃当地的淫祠,并将药方刻在石碑上让百姓选用,结果不仅治好百姓们的病,也让当地的风气为之改变,一时间被天下传为美谈。

两位进士争夺状元头衔,皇帝下令单挑定输赢,结果一人使阴招胜出

王嗣宗历事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从秦州司寇参军做起,曾经做过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高级职务,最终以左屯卫上将军、检校太尉的身份致仕。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王嗣宗病逝于家,享年78岁。王嗣宗去世后,被宋真宗追赠为侍中,两个儿子、两个外甥都被录用为官,可见朝廷对他的器重。

如果对小编的文章感兴趣,不妨关注一下,有好意见的话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小编沟通哦。

上一篇

刘备手下的四大谋士,心胸狭隘睚眦必报的他,为何偏得刘备信任?

下一篇

被称为“小张良”的钟会,和姜维合谋,为何最后造反3天就失败了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