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崇祯并非昏君,却最终成为亡国之君,只因做错了这几件事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崇祯并非昏君,却最终成为亡国之君,只因做错了这几件事
收藏 0 0

自古以来,亡国之君大多昏庸无道贪图享乐之辈,然而明朝却是个例外。明崇祯皇帝在位期间不纵情女人,不贪图安逸,勤勤恳恳,试图中兴大明,可天不遂人愿,大明却在这位堪称劳动模范的皇帝手上亡掉了…

崇祯并非昏君,却最终成为亡国之君,只因做错了这几件事

为什么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天启皇帝专心做木匠,大明都好好的,崇祯皇帝勤勤恳恳却亡了大明呢?

万历天启两朝,,皇帝把事物放手交给内阁与宦官,只在特定情况下露面。这样文臣武将们就可以自由发挥所长,在外,与后金作战互有胜负,辽东局势还是可以的,总体上偏好;在内,朝中虽朋党林立却能相互制衡。到了崇祯皇帝执政呢?崇祯不懂治国,更不暗帝王之道,而偏偏又刚愎自用、生性多疑、急功近利。

崇祯并非昏君,却最终成为亡国之君,只因做错了这几件事

在财政上,崇祯废除了阉党设立的工商税,致使国库空虚,兵饷缺乏。许多将官都是油水喝惯了,兵饷足的时候士兵拿到手上的钱就不多,兵饷不足,士兵手上的钱更是少的可怜,这样的士兵怎么会为朝廷卖命。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打仗关头,军饷上却捉襟见肘,这直接导致了对后金作战频频失利。这时候朝廷又想赋税筹钱了,于是开始不断加征三饷,当时的社会恰恰是占人口多数的老百姓急需安定的时候,明末土地兼并严重,但富庶大地主们隐瞒私田数量(一万亩变一亩的情况多的去了),交的田赋极少。北方天灾不断,又是干旱又是雪灾,他却派军队到贫乱交加的西北加赋征税,这使得社会更加不稳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啊!

崇祯并非昏君,却最终成为亡国之君,只因做错了这几件事

当农民起义声势越来越大而皇太极也不时侵扰的时候,这样两面受敌之势下,首要任务应该是选能臣良将剿匪拒掳,而他却靠个人的喜恶用人,但却不知清官非能臣。启用辽东败将王在普,皇太极打不过袁崇焕,便绕过宁锦防线,从蒙古入关,王在普早就知晓此事,却未能布防,导致金军入关。就是这样崇祯却没杀他,而是将千里驰援的袁崇焕凌迟了三千五百多刀!不能选贤任能,怎么匡扶社稷?

不懂制衡,铲除魏忠贤的阉党后,文官集团迅速壮大,为了制衡又频繁裁撤官员。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用人方面崇祯的修为真的不够。崇祯一生清廉,痛恨贪官,几乎将满朝官员得罪个遍。非常时期,首要的事勠力同心,扑灭起义,平定后金,而他却弄得满朝官员个个与之为敌。国库空虚,他找大臣借钱捐款,响应者甚少。然而李自成破城之后,达官贵人家中银两无不以万计!由此可见,在朝中崇祯多么不得人心…

崇祯并非昏君,却最终成为亡国之君,只因做错了这几件事

直到李自成破城前,他还不知道自己为何断送了大明王朝,大呼“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最后吊死煤山。临死还留下一句“吾尸骨任贼分之,勿伤我民一人”,可见他想当个好皇帝,但可纵观他执政17年,除了铲除魏忠贤这一漂亮政绩,其他都说不上好。勤勉本身没错,错在他刚愎自用、生性多疑、急功近利、刻寡薄恩,而又太过勤勉!

上一篇

慢慢变老的70后,只能看不许哭,一组图向7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致敬

下一篇

你了解历史吗?你知道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灭亡的真实原因吗?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