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博弈和暗斗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博弈和暗斗
收藏 0 0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博弈和暗斗

一、日本的南进政策

日本长期有“北上”和“南进”的国策之争,北上指攻击苏联,和纳粹德国一起瓜分苏联。南进指向南太平洋扩张,和英美争夺南洋地区。最终日本是采取了南进政策。

日本“南进政策”的最终确定有三个原因:

1、日本的侵华战争遭到中国的拼死抵抗,“三个月亡华”的计划破产,日本被迫陷入了对华的持久战。所以,日本希望通过“南进”切断滇缅、滇越等国外援华通道,迫使中国投降。

2、除了对付中国,日本还迫切需要南洋的战略物资和资源。尤其是石油、橡胶、锡、钢铁等更是日本发动战争的血液,仅荷属东印度地区的石油就拥有相当于日本大约20倍即800万吨的年生产能力,南洋地区的权益对于日本就是一个生死攸关的权益问题。

3、日本见识过苏联军队的可怕实力。日本曾先后挑起(1937年6月干岔子事件)、(1938年7月张鼓峰事件)、(1939年5月诺门坎事件),但这三次与苏联的武装冲突都以日本惨败而告终。这让日本感到无力对苏作战,转而面向太平洋地区。

因此,1940年7月,日本近卫内阁提出“基本国策纲要”,确立“南进”的基本国策。为消除北部苏联的威胁,1941年4月,日本与苏联签订《日苏中立条约》,为日本南进的实施消除了后顾之忧。

二、三国同盟

为实现南进,日本还不断寻找盟友。1940年后,随着英美等国成为了德日的共同敌人,日本政府加紧向德国靠拢。制定“强化日德轴心”、“东西互相策应”政策,1940年9月,日本、意大利、德国在柏林签订《三国同盟》条约,条约第二条明确规定:德国和意大利承认并尊重日本建立大东亚新秩序中的领导地位,第三条规定:德国、意大利保证在日本受到目前尚未卷入中日冲突的国家攻击时,将给予一切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援助。

这个三国同盟既是针对美国的。德国的目的是要日本牵制美国,防止美国参加欧洲战争,而日本的目的也是要借助三国同盟避免和美国开战。

美国政府认为:三国同盟是针对美国的枪,但这支枪没有上子弹。美国的主要威胁仍是来自欧洲,美国的安全战略仍是“大西洋第一、欧洲第一”。

美国对东亚的政策是:既不允许日本的进一步扩张,又要竭力避免和日本发生正面冲突。根据这一方针,美国采取了加强援助中国和制裁日本的方针,要使日本认识到美国在太平洋上是强大的,而且在不断增强。

日本南进的第一个目标是印支南部。日本认为,对法属印度支那(包括广州湾)的占领,一方面可以彻底切断对华外援,另一方面,日本可以切断英国在远东地区的生活线和威胁印度,这可以同纳粹德国的欧洲战场相配合。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博弈和暗斗

三、美国对日的禁运和制裁政策

针对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不断威胁,美国于1940年7月,颁布第一道禁令,将三类物资列入许可证范围:(1)一切武器弹药和军事装备;(2)列入非常时期的战略物资,如铝和镁在内的一切原料;(3)飞机零件、装备、附件、光学仪器等。但这道禁令没有将日本最需要的石油和钢铁包括在内。

到1940年9月,日本武装占领印支北部,美国立即对日本采取钢铁的全面禁运。

1941年7月,日本占领印支南部,美国警告无效,宣布冻结日本在美的13100万美元的资产。8月,停止将石油对日本的出口。

对于日本来说,如果断绝了美国的石油供应,那么必须在四个月内保证从南洋得到新的石油补充,否则就只有向美屈服。但若是强夺荷属东印度的石油资源,则势必要于英美发生全面军事冲突,那就只能放弃南下国策,但那又将导致日本的侵华战争失败,这又是日本绝不能放弃的。

四、日美矛盾的激化

1941年7月24日,日本驻美大使野村来到白宫,美方有罗斯福总统、代理国务卿韦尔斯、海军部长斯塔克上将。美国通过野村大使向日本发出一个警告:如果日本试图夺取荷属东印度地区的石油,荷兰人会抵抗,英国人会进行援助。美国建议日方:如果日本从印支南部撤军,该地区将保持中立,日本可以自由购买当地的大米和其他原料。日本政府对此置若罔闻。

1941年8月,英国和美国发表《大西洋宪章》。英美发表谴责和警告日本的讲话,反对日本侵略中国和太平洋地区。

日本为摆脱困境,美国则为了获得更多时间准备防务,在日美矛盾激化的情况下,日本和美国自1941年9月重启了双方谈判。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博弈和暗斗

此前日美就在矛盾极端尖锐的情况下,展开了多次谈判。谈判是依据秘密达成的《日美谅解方案》进行的。该方案规定:日本有限撤军,美国承认伪满洲国,美国保证日本获得资源。这是一个对日本极其有利的方案,美国在同意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四个原则:保证领土主权和完整;不干涉内政;商业机会均等;维持太平洋现状。

这是美国的底线。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吵,讨价还价,非到没有达成协议,反而加深了双方的矛盾,谈判一度中止。

谈判引起了中国、英国的严重关注。中国政府建议,中美英苏结盟或者中英美荷共同讨论太平洋问题,但被美国拒绝。

六、中英等国的态度和关注

由于中国的争取,美国政府承诺:谈判中凡是涉及中国者,必先与中国协商。1941年11月8日,中国驻美大使胡适与美国国务卿赫尔、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共同参加谈判,中国介入了美日会谈。

进入11月,美国也意识到美日的战争已不可避免。但出于美国尚未做好两洋战略的准备,美国还是拿出了一个妥协的临时协议。

美国于1941年11月24日,将该临时协议通报中、英、澳、荷四国。这个临时协议规定:日本不对东南亚、东北亚、北太平洋、南太平洋采取军事行动,并从印支南部撤军,日本驻印支北部军队不超过2万,美国每月供给日本不超过60万美元的原棉和一定数量的石油等物资,这个临时协议暂定为三个月。

当天,中国政府致电美国,严厉指出:在日本侵华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前,美国对日本的封锁政策,不能有任何一点的放松和改变,否则中国抗战必立见崩溃。中国政府强烈要求美国,切不可对经济封锁有丝毫放松。

英国也表示了抗议,英国表示,要重视中国,如果中国失败,则英美的共同威胁将大大增加。

由于中英等国的坚决抵制,美国的妥协临时措施被迫取消,太平洋的局势为此一新。

美国由此采取了强硬态度,1941年11月26日,向日本提出了一个综合性方案《美日协定基础概略》,要求日本:从中国及印度支那撤退一切陆海空军和警察。

日本认为这是美国对日的宣战,但日本为了掩护下一步的偷袭,决定隐忍不发,不中断谈判,用来迷惑美国。

七、日本的战争准备

东条英机是日本“南进”政策的坚定支持者,1941年10月18日,东条英机担任日本首相,组建东条内阁。

1941年10月23日至11月1日,东条内阁和日本大本营连续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国策。11月2日凌晨,作出《帝国决策要领》,并上奏天皇,11月5日御前会议通过。

其中规定:帝国为打开危局,决心对美、英、荷开战;发动进攻的时间定为12月初,陆海军应做好战争准备;如能在12月1日前对美谈判取得成功,则中止发动作战。

可见日本是把12月1日作为太平洋战争爆发的临界点。

11月15日,日本政府通过《内部方案》,确定了太平洋战争的战略方针:迅速摧毁美、荷、英在远东的根据地,同时与德意合作,先使英国屈服,然后迫使美国丧失继续战斗的意志。

由于日美谈判毫无进展,美国又逐渐采取对日强硬政策,日本于1941年12月1日下午2点,在日本天皇宫殿召开了御前会议,决定:对美谈判最后未获成功,故日本决意对美、荷、英开战。

日本已决议冒险发动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博弈和暗斗

上一篇

《三国志14》武将王方介绍 董卓麾下大将,被马超刺死

下一篇

他是“砖家”鼻祖:一直被打脸,从来没对过,为何却能位极人臣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