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六字家规 造就中华第一望族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六字家规 造就中华第一望族
收藏 0 0

六字家规 造就中华第一望族

明仇英《人物故事圖冊》之《竹院品古》。

山东琅琊王氏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家族,被称为「中华第一望族」。这一家族中出了35位宰相(亦有考证为92位宰相)、 36位皇后和36位驸马。家族中600馀位文人名仕的名字被永远地刻在了中华文明的史册上。相传,这一切皆得益于琅琊王氏家族的六字家规。

六字家规 造就中华第一望族

言宜慢

琅琊王氏的开基始祖王吉,字子阳,其准确生年已不可考,据推测,应出生于汉武帝(公元前140年~86年)后期,历武帝、昭帝、宣帝和元帝四朝,卒于汉元帝登基初年,即公元前48年。

汉昭帝元凤四年,王吉从县官升任到昌邑王府中,担任中尉。昌邑王刘贺是汉武帝的嫡孙,此人喜怒无常、荒淫无度。物以类聚,聚集在他身边的自然都是些阿谀奉承的奸佞之辈。对此,王吉早有所闻,心生忧虑。但诏书明令,又不敢抗旨不尊,这让他很是犯愁。

传说,此时他遇到了一个高迈清绝的老者,这位老者送给他三个字「言宜慢」。长者说:记住「多言无益,不如守中。」这句话。言可表心迹,但快言快语者也会因言获罪。得体之言方为妙言,多言无益反遭其害。言者,智慧之表也。自古及今,妙言得法者寡,因言获罪者众。所以要谨言慎行,要稳重冷静,练就成熟的人品风格,还要注意语调的舒缓和顺,这样方可保你仕途顺畅,生命无虞。

王吉谨记这三个字,处处谨慎,从不多言多语,凭藉著这三个字,他巧妙地度过了一次次宦海惊险,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后来获汉宣帝刘询信任,被任命为部级大官:谏议大夫。

心宜善

王吉在谏议大夫任上,慢慢养成一些不良习气,对于自己的政敌,他心怀报复,常常置人于死地,这让他自己也感到进退两难。所以在十年后,王吉再一次来到昌邑公干时,想起了那位老人,再次恳请老人指点迷津。

他告诉老人,这些年他整了不少人,比如长史赵珞,人也不算坏,但因政见不和,遭到王吉的恶意弹劾,直到被罢官归乡才收手。那位长史整天鬱鬱寡欢,不久病死。

老人告诉他,人需有善根,方可长久。恶固可收一时之利,但锋芒尽,也就快到了被遗弃的时候了。所以,你还要记住:「心宜善。」

老人说,善有福报,恶有灾报,你没看到报应,那是时候不到。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善性、善心、善行消耗殆尽的时候,灾祸百病接著就跟著来了,这就是恶报。

而天道是无亲的,不管你是帝王还是庶民,它都无亲无向,不偏不倚。但天道永远跟善者同行,它会祐善抑恶,帮助善者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一时之善,或许看不到福报,一时之恶也许遭不到灾报,但是物极必反,积久必报:「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也。」知不善而改之,还来得及。

此后,王吉反覆琢磨「心宜善」这三个字,重新开启新的宦途,以善宽恕他人,为人施政;以善修复关係,开启新图。

六字家规子孙受益

王吉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将「言宜慢,心宜善。」六字真言,定为王氏家规,代代传承,子孙受益。

《汉书》中的〈王吉本传〉说,从王吉、王骏到王崇,王氏祖孙三代为官期间,都极为清廉自守, 不积馀财,离官去职回到家里,则是布衣疏食,为天下人所歎服。仅仅历经三代,就蓄积起了为时人称道的「累世之美」,以至魏晋时候的琅琊王氏,在向别人介绍自己时,都会带著十分自豪的口吻说:「吾乃汉谏议大夫吉之后也。」

这条看似简单的家规,使山东琅琊王氏家族,跨越许多劫难,经受各种考验,创造出让人难以置信的奇蹟。家族中仅《二十四史》中有记载的宰相就有35位,亦有考证指,王吉的后代中当过宰相的有90多人,家族中还出了36位皇后和36位驸马。

六字家规 造就中华第一望族

王羲之

琅琊王氏不仅在政治上显赫之至,在文化界也是人才辈出、声名远播。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他写的《兰亭序》,28行、324字,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得父亲悉心传授指导,并博採众家之长、兼善诸体之美,赢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和声望,与其父并称「二王」。

六字真言得于何人

相传,那个送给王吉六字真言的老人是汉武帝时的名相公孙弘。公孙弘(公元前200年~前121年),名弘,字季,一字次卿,齐地菑川人(今山东寿光南纪台乡)。公孙弘是西汉以丞相封侯的第一人。

但据《全汉文》记载,王吉写的《奏疏戒昌邑王》里即有「言宜慢、心宜善、行宜敏」的字句。《奏疏戒昌邑王》是汉昭帝死后,昌邑王刘贺被立为皇帝时,王吉所上的奏疏。

昌邑王刘贺贪酒好色,喜欢游猎,不问政事,王吉上疏规劝刘贺要敬重大臣,勤于国政,但被拒绝。刘贺在位仅27天就因淫乱被废黜。他为昌邑王时的臣僚大多受株连被处死或下狱,唯有王吉与郎中令龚遂因屡次进谏,幸得免死。

这封奏疏写于王吉担任谏议大夫之前,于前述传闻有异。

其实王吉乃一代纯儒,而儒家思想中也有类似智慧。孔子说:「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讷言」,也就是「言宜慢」,即忍而少言,谨慎慢言,三思而言,切勿口无遮拦,信口开河。

《孟子》中也有:「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恆爱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也是教人「心宜善。」因而「言宜慢,心宜善。」这六字真言是王吉从孔孟之道所领悟出来也未可知。但无论如何,这六个字都透显出古人高超的智慧,在现在看来依旧是为人处世的良方。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不要私存,放到圈子里,让更多人知道吧!

关注中华五千年演义,看精彩文章。

微信搜索“精挑细选好文章”公众号,看更多好文。

上一篇

诸葛亮死后,刘禅还当了29年皇帝,他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下一篇

长平一战,白起为何出此“下策”,而不是带回秦国呢?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