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李恪受到岑文本如此力挺,因何最终无缘帝位?或许不是出身的原因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李恪受到岑文本如此力挺,因何最终无缘帝位?或许不是出身的原因
收藏 0 0

李恪(619-653年):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与隋炀帝之女杨妃的儿子,排行第三。

他英武果敢,深得宠爱。最终牵连房遗爱谋反之案,被太尉长孙无忌所害,以国公之礼,葬于高阳原。

李恪受到岑文本如此力挺,因何最终无缘帝位?或许不是出身的原因

影视剧“李恪”剧照

岑文本力挺李恪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从文韬武略上来看,李恪比起其他的皇子是要胜出一筹的,根据史书的记载,比如在旧唐书中就有提到“太宗诸子,李恪和李泰是最为出色的,才略过人,但是因为被长孙无忌使计破坏,最后李治才得以上位。”就连毛主席在点评二十四史的时候也曾经说过“李恪英物,李治朽物”而且之后的事情也证明了李治并不是一个皇帝的好材料,他的性格太过软弱,导致了武则天夺权成功。

李恪受到岑文本如此力挺,因何最终无缘帝位?或许不是出身的原因

岑文本和李恪

其次:岑文本是李恪的老师,是从小看着李恪长大的,对于李恪也付出了很多心血,再加上李恪的母亲杨妃还有他的恩师也这么托付他希望他能够照顾李恪,再来两人都是隋朝后裔,从这一点上来看他们的利益是共通的,不同于当时长孙无忌他们那样的秦王旧臣,他们想要获得更多的利益只能聚成一团。因此岑文本对于李恪非常忠诚,不惜牺牲自己的名誉投靠到李泰手下来排除掉李泰对于李恪的影响。

虽然如此,结果最后还是让长孙无忌等人胜过一筹,毕竟面对着李世民这样圣明的皇帝,多做手脚反而不如李治那样无为来得好,最后李泰李恪一个都没有占到便宜,反倒是李治登上了皇位,岑文本13年的苦心也付之一炬。

李恪受到岑文本如此力挺,因何最终无缘帝位?或许不是出身的原因

影视剧“李世民”剧照

唐太宗也曾想过立吴王李恪为太子这件事

贞观十七年的时候,唐太宗立了李治不久之后又觉得这个小儿子只有十五岁,一直养在自己的身边没有经过什么历练,作为帝国未来的继承人还不够强大有力,担忧他无法很好地驾驭朝政,于是便想到了换储一事。而当时的李恪可以说是唯一适合的人选,一来是所有庶出皇子中最为年长的(二皇子李宽早夭),二来贞观七年便去了自己的封地,再者比起下面明显不成器的李愔、李恽等人,品行也要好得多。相比之下,贞观十六年才开始上朝参与政务的李治自然不够老练成熟。

最终因何无缘帝位,原因可能是下面几个

1、唐太宗李世民的心病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唐太宗亲手射杀了自己的大哥李建成,在血泊中登上太子之位。两个月后,唐太宗即位。贞观元年,唐太宗依定制立长子李承乾为太子。当时,太宗诸子还小,他也不可能仔细考察每个皇子的德行。然而,随着诸子成人并有了自身的巨大势力后,矛盾冲突随之显现了出来。武德年间的故事似乎在一定程度上重演。

李恪受到岑文本如此力挺,因何最终无缘帝位?或许不是出身的原因

玄武门之变

2、李恪在唐太宗李世民心中没有多少分量

唐太宗改立太子时,一直都是在嫡出的李泰与李治之间摇摆不定,决定立李治也是因为李治性情仁厚,就是做了皇帝也不会对自己的两个亲兄弟不利。而在这期间,唐太宗自始至终都没有想到过还有庶出但年长的李恪可以考虑,李恪在唐太宗的心中地位究竟如何可见一斑了。因为李恪若是在唐太宗的心中还算是有些分量的话,唐太宗在改立太子的时候绝对会首先想到他,而不是等到一切都尘埃落定后又过了大半年的时间,直到贞观十七年年底诸位皇子回京过年时,才发现原来还有这么一个庶长子可以考虑,而且还只是昙花一现的想法。

李恪受到岑文本如此力挺,因何最终无缘帝位?或许不是出身的原因

长孙皇后所生的“三兄弟”

3、为了可以保全李承乾、李泰、李治这三个心爱的儿子

李治是嫡子。唐朝的继承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皇后生的孩子拥有优先继承权。李治和父皇的关系非常好。李治没有结党营私,处心积虑的抢夺太子之位。保全三个嫡子的需要。李治宅心仁厚,必然不会杀两位哥哥,如果李泰上了台,李治、李承乾都无法保全。手心手背都是肉,无论失去哪个,太宗都不愿意接受,否则对不住皇后的在天之灵。维护制度,为后世做表率。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取皇位,并不合法。如果立李泰,就说明太子之位是可以争来的,长此以往,后世子孙就会纷纷效仿,就会骨肉相残。所以要把他也废掉,老大、老二都倒了,自然非李治不可。长孙无忌的支持。长孙无忌是太宗的发小、功臣,也是皇后的哥哥,李世民非常信任他。他坚决要求立李治,说出的话有一定份量。如果李泰接班,辅政大臣必然是魏王党的房玄龄,房相年老,恐怕活不到那天。李治登基,辅政大臣是长孙无忌,此人年龄、能力、威望都比较合适。说什么长孙无忌逼迫太宗,那是不可能的,他手里没有兵权,拿什么逼迫?他要是有兵权,会在生前被李治斗倒?而且连个申辩的机会都没有。至少得像霍光、张居正那样,死后才被皇帝清算。

李恪受到岑文本如此力挺,因何最终无缘帝位?或许不是出身的原因

李恪墓志铭

李恪的出身应该不是最终的原因

至于李恪不能当上皇帝是因为具有前朝血统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李恪的两朝血统并不是什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事,早在南北朝时就有许多两朝一脉的皇位继承人,比如后赵石虎的太子石世,生母就是前赵的安定公主;比如北周闵帝宇文觉的生母就是北魏冯翊公主。就连隋炀帝杨广的太子杨昭也是两朝一脉——杨昭的生母萧皇后,即西梁孝明帝萧岿的女儿。

关注@周寻史记 感谢各位关注、点赞、转发、评论

历史的真相都在迷雾中寻找,或许是水中雾花了!

上一篇

中国各朝代存在了多少年?历史朝代年表收藏起来

下一篇

康熙临终两次提及让此人陪葬,雍正和父亲谈了一夜,保住其小命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