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每天读一点历史之《资治通鉴续纪》01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每天读一点历史之《资治通鉴续纪》01
收藏 0 0

前言:《资治通鉴》是北宋大文豪司马光的传世名作,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停笔。《资治通鉴续纪》是当代青年历史爱好者吴海京先生集众家之所长,耗费十年心血写成的。这本书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写到中华民国成立(公元1912年)停笔,很好地接续起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但是这本书没有白话版本,故本人在读《资治通鉴续纪》时,尝试将该书翻译成白话,作为读书笔记的一部分。

每天读一点历史之《资治通鉴续纪》01

每天读一点历史之《资治通鉴续纪》01

宋纪一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圣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上之上

建隆元年(辽应历十年)春,正月,辛丑朔,镇、定二州驰奏,辽与北汉南下。

建隆元年(辽应历十年),即公元960年春天,正月,辛丑朔,镇、定二州快马来报,说辽国和北汉南侵。

初,唐幽都令涿郡赵朓(tiǎo)生御史中丞珽(tǐng),珽生涿州刺史敬,敬生弘殷。

唐朝幽都令涿郡人赵朓生御史中丞赵珽,赵珽生涿州刺史赵敬,赵敬生赵弘殷。

弘殷少骁勇,善骑射,初事赵王王镕,援唐庄宗于河上。唐庄宗爱其勇,留典禁军。

赵弘殷年轻的时候,骁勇善战,精于骑射,最初在赵王王镕帐下效力,在黄河沿岸增援后唐庄宗。后唐庄宗喜爱他勇猛善战,留他掌管禁军。

汉乾祐中,讨王景于凤翔。以功迁护圣都指挥使。

后汉乾祐年间,赵弘殷率军去凤翔讨伐王景。因为立有战功,所以升迁为圣都指挥使。

弘殷五子,长匡济,次匡胤、匡义、匡美、匡赞。匡济、匡赞早亡。

赵弘殷有五个儿子,老大赵匡济,老二赵匡胤,老三赵匡义,老四赵匡美,老五赵匡赞。五个兄弟中,赵匡济和赵匡赞早亡。

匡胤容貌雄伟,气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初学骑射,辄出人上。尝试恶马,不施加衔勒,马逸上城斜道,额触门楣坠地,人以为首必碎,匡胤徐起,更追马腾上,一无所伤。

赵匡胤相貌雄伟,心胸豁达大度,有见识的人都知道他绝非一般人。赵匡胤初学骑马射箭,则在常人之上。他曾经试骑一匹烈马,不用嚼口马鞍,烈马奔上登城楼的坡道,赵匡胤的额头撞在门框的横木上从马上坠落下来。人们都认为赵匡胤的脑袋一定撞碎了,只见赵匡胤慢慢站起来,再次追上了烈马,然后飞身跳上马背,一点也没受伤。

又尝与韩令坤博土室中,雀斗户外, 因竞起掩雀,而室随坏。

赵匡胤曾经和韩令坤在一间土屋中赌博,麻雀在屋子外面互相啄斗,于是二人争着起身到屋子外捕捉麻雀,土屋随即坍塌。

汉初,离家出游,困顿无所遇,舍襄阳僧寺。有老僧善术数,顾曰: “吾厚赆汝,北往则有遇矣。”会周太祖以枢密使征李守贞,应募居帐下。

后汉初年,赵匡胤离家出游,生活困顿,没有获得机遇,就到襄阳的一间寺庙中借宿。有位老和尚擅长看相算命,看了赵匡胤的面相后,老和尚说:“我给你足够的旅费,你朝北走就会有机遇了。”当时,周太祖郭威还是后汉的枢密使,他在征讨李守贞,赵匡胤就应募到周太祖帐下效力。

广顺初,补东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挥。

后周广顺初年,禁军东西班行首的职位空缺,朝廷让赵匡胤填补了空缺,并任命赵匡胤为滑州副指挥。

周世宗尹京,奇其才,转开封府马直军使。

周世宗柴荣任开封尹的时候,对赵匡胤的才能感到惊奇,于是赵匡胤转而担任开封府马直军使。

世宗即位,使典禁兵。时,弘殷以检校( jiào)司徒分典禁兵,一时荣之。

周世宗柴荣即位后,让赵匡胤掌管禁军。当时,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以检校师徒的身份也分管着禁军,一时之间,赵氏家族荣耀无二。

匡胤累功积官至忠武节度使。显德六年,世宗北征,在道,阅四方文书,得韦囊,中有木三尺余,题云“点检做天子”,异之。时镇宁节度使张永德兼殿前都点检,及世宗不豫还,乃拜匡胤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代永德。

赵匡胤累积战功,官至忠武节度使。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征讨北汉,行军路上,周世宗柴荣批阅各地所上文书,得到一只皮口袋,袋中有一块三尺多长的木板,上面写着“点检作天子”,周世宗感到这件事十分奇怪。当时,镇宁节度使张永德任殿前都点检,等到周世宗柴荣因为患病而回到京城后,周世宗柴荣任命赵匡胤为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代替了张永德。

幼主即位,改归德节度使、检校太尉。匡胤掌军政六年,得士卒心,数从世宗征伐,屡著功绩,为人望所归。

幼主周恭帝柴宗训即位后,改任赵匡胤为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赵匡胤掌握军政大权六年,深得士卒之心,数次跟随周世宗柴荣征讨四方,屡立战功,故赵匡胤颇有人望。

至是,边报至,诏匡胤率宿卫诸将往御之。壬寅,殿前副点检、镇宁节度使慕容延钊将前军先发。

不久(注释:“至是”在古文中的意思是“到这里、至此”,直译的话不太通顺,为了行文顺畅,故笔者将“至是”翻译为“不久”),边报到了,皇帝下令让赵匡胤率领皇宫的禁军将领前去迎敌。壬寅,殿前副点检、镇宁节度使慕容延钊率领先锋部队出发。

癸卯(guǐ),大军继之。是夕,次陈桥驿,将士相与谋曰:“主上幼弱,我辈出死命破敌,谁则知之!不如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都押衙上党李处耘具以事白匡胤弟内殿袛候供奉官都知匡义及归德节度掌书记赵普,语未竟,诸将露刃突入,大言曰:“军中定议,欲策太尉为天子。”匡义晓之曰:“兴王异姓,虽云天命,实系人心。汝等各能严饬(chì)军士,勿令剽掠,都城人心安,则四方自定,汝等亦可共保富贵矣。”众许诺,遂与散员都指挥使王彦升谋,召内殿直都虞候马仁瑀(yǔ)、殿前都虞候云中李汉超等定议,乃共部分。癸卯,赵匡胤率大军出发了。当晚,大军到达陈桥驿,将士们互相商量说:“皇上幼弱,即使我们拼死杀敌,又有谁知道!不如立赵点检做天子,然后北上抗敌。”

上党人李处耘时任都押衙,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时任内殿袛候供奉官都知,赵普时任归德节度掌书记。李处耘找到赵匡义和赵普,跟他们俩商量拥立赵匡胤当天子的事,话还没说完,将领们露出刀刃冲了进来,大声说道:“军中已经商量好了,准备拥立赵点检为天子。”赵匡义跟这些将领们说:“改朝换代,虽说有天命,实际在于人心。你们如果能管好手下的士兵,禁止他们掳掠,这样的话,都城的人才能心安。都城的人心安定了,天下也能安定,你们也可以保住荣华富贵了!”众位将领答应了,于是跟散员都指挥使王彦升商量,然后又跟内殿直都虞候马仁瑀和殿前都虞候——云中人李汉超商量,约定好起事时各自部队的职责和分工。夜遣衙队军使郭延赟驰告殿前都指挥使浚仪石守信、殿前都虞候王审琦,守信、审琦皆素归心匡胤者,许诺。将士环列待旦。当天夜里,这些人又派遣军使郭延赟骑马将准备起事的消息告知了殿前都指挥使浚仪人石守信和殿前都虞候王审琦,石守信和王审琦平时都归心于赵匡胤,他们都同意起事。当天夜里,将士们环列军营四周,等待天明。

匡胤醉卧,初不省。迟明,匡义入白,匡胤起。诸将擐(huàn)甲执兵,露刃列于庭,曰:“诸将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匡胤未及应,即被以黄袍,罗拜,呼万岁,掖乘马南行。匡胤度不能免,乃揽辔誓诸将曰:“汝等贪富贵,立我为天子,我有号令,汝等能禀乎?”众下马曰:“唯命。”匡胤曰:“太后、主上,吾北面事之;朝廷大臣,皆我之比肩也。汝等不得掠犯宫阙、侵凌朝贵及犯府库。用命厚赉(lài),违则孥戮。”皆应曰:“诺。”乃整军自仁和门入,秋毫无所犯。翌日,先遣客省使大名潘美见执政喻意,又遣使亲吏宋城楚昭辅慰安家人。

此时,醉酒的赵匡胤躺在床上休息,浑然不知发生了什么。天快亮时,赵匡义进来将众将要拥立他当皇帝的事情,赵匡胤赶紧起身。诸位将领穿着盔甲,手持兵器,露出刀刃,站在台阶下,说道:“我们没有主人,愿意拥立您做天子。”没等赵匡胤回答,就被披上黄袍,然后大家跪地叩头,山呼万岁,然后扶着赵匡胤上马回开封。赵匡胤自知不能幸免,便拽住马的缰绳,跟诸位将领约定:“你们贪图富贵,才立我为天子,我的命令,你们能听从吗?”众人纷纷下马,说道:“我们唯命是从。”赵匡胤说:“太后和皇上,我曾经做过他们的臣子;朝廷里的大臣,曾经跟我是一殿之臣。你们不得冒犯宫阙,欺凌朝廷大臣,劫掠府库。听命者有重赏,违命者杀无赦。”众人回答道:“遵命。”于是赵匡胤整顿军队,从仁和门入了汴京城,秋毫无犯。第二天,赵匡胤先派遣客省使大名潘美见后周的执政大臣,说明了众将要拥立赵匡胤当皇帝的意思,赵匡胤又派遣亲信部下宋城人楚昭辅慰问家人。

范质、王溥方早朝未退,闻变,质下殿执溥手曰:“仓促遣将,吾辈之罪也。”爪入溥手几出血,溥噤不能对。

当时,后周朝堂上还在上早朝,范质和王溥听闻了众将要拥立赵匡胤当皇帝后,范质走下殿来,抓住王溥的手说:“仓促之间就让赵匡胤带兵出城,是我们的罪过啊。”范质的手指甲几乎将王溥的手抓出血,王溥非常害怕,无言以对。

未完,待续……

上一篇

历史上最厉害的谋士!张良、诸葛亮都比不过他

下一篇

一个差点被灭的“部落”,祖辈几代人的不断努力,最终成为天下主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