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史上最无厘头的权利刁难,催化了文化史上一个伟大流派的诞生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史上最无厘头的权利刁难,催化了文化史上一个伟大流派的诞生
收藏 0 0

周王朝衰微的标志是周王室东迁,分界线是公元前700年左右,自此,历史进入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人类历史总是如此,动乱和变动,常常会激活人类思维智慧的大爆发;人类命运的何处去的命题,触发着很多先祖的大思考,我们所说的历史上百家争鸣时代就诞生于这个时期。

但也有人会厌倦这类纷争。当时民风淳朴,人类发明的工具已经可以保证小国寡民的农耕生活,所以,当老子辞掉他的周朝图书馆馆长的职务,独自一人骑着一头青牛向西而行时,曾为了搜集各类竹简、龟板等散落知识而奔走于周朝故地的老子,应该是为自己提前就选好了隐居之地的。

他要隐居在原来西周王朝辉煌时的王都之地,那地方叫镐京,大概在西安西南的终南山附近。

从洛邑(现洛阳)出发,老子一路上经历了那些,我们是无法推测的。所以,我们认为,最好的可能是他有一个伴读的童子替他牵牛前行。

他是辞官而行,并不是我们说的告老还乡或者退休安度晚年,退休金应该是没有的,但从历史的记载看,老子是独身一人西行、独自一人生活,所在官职年俸禄应该不会太少,加之他一直践行无欲则刚的修行生活,所以,我们推测,他养活一个童子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我们故事中,老子几百里路程的长途奔波有小童伴随,青牛驭物,并不寂寞。

后世的尹喜把自己的发现加添了很多的烘托:比如,他会观天象,很早就发现有紫气从东方而来;比如,他本来就是修行之人,有很深修为却仅仅满足在函谷关做一个守关的小吏;比如,他看见老子就认定是那个他观天象蜿蜒而来的高人等等。

总之,老子一路辛苦跋涉,在函谷关被拦下来了。相传,他是倒骑青牛,然后,须发飘飘,满身紫气,一团光明照耀着函谷关。我们把所有的渲染都去掉,还原真相就是,一个老头(也许还不太老),和一个小童,牵着牛,满身灰尘和疲惫,终于看到了函谷关。人、牛都走了一天,寻思着快点过关去找个地方落脚,第二天好继续赶路。

那时候,人烟稀少,守关的士兵也闲的无聊,看着一牛、一老者、一童子疲惫而来,顿时有了兴趣。观望嬉闹是免不掉的,热闹一通,就引来了关令尹喜的注意。函谷关是向西必由之路,尹喜应该也是阅人无数,从后来把道德经流传下来的情况看,即便把那些观天象等等虚幻去掉,他应该是一个很有些水平的官员。

我们想,过关文书应该是要的。即便是有过关文书,老子的打扮和带着童子的身份,对关令来说,应该也是一个运用权力的机会,是不是可以留下些银子,或者是其它的收藏什么?假设,老子本来对周王朝失望,从后边情况看对这个世界老子也有些失望,它是不屑于弄什么通关文书之类的;再假设,老子不是高傲之人,但童子应该多少是知道老子身份的,说话之间免不了会有些许骄傲;这么一来,关令就找到了借口,你这个不行啊?这种情况我们是不能放你过关的。你也是做过官场的,应该知道规矩,没有文书那是不可以的。要不你先待下来,我们调查调查哦。

当然,我们也可以推测另外一种情况:老子作为东周时图书馆长,掌握着当时最全面的先民文化典籍,又到处搜集散落的陶片、龟板、竹简,作为大学问家,孔子都曾经去拜师,说明是有点名声的。那么,小小的函谷关关令知不知道这个人名声,我们是无从推测的。但有一点,当他听说来的这位老者是曾经的这号人物,会感觉自己真的是好运来临,这可是条大鱼,不能就轻易放走了。

没有通关文书他完全可以不让他过关,他稍稍借口一下,需要调查老子的身份由来,这样就名正言顺的把老子扣在了函谷关。

历史上大事件从来就发生在你想不到的地方。影响世界的《道德经》诞生在鸟不拉屎的函谷关,而且,就以为一次小小的权力运用,这个事情想想都有些怪异。

我们说,老子是去隐居的,他是想从这个世界隐去,不想和这个世界有什么关系,他也不会想对整个世界说什么,不然,可以和孔子一样收徒为师,还隐居干什么?但现在,走不了了。尹喜说,你也是有学问的人,我不为难你,你在这儿好吃好喝,我派人去帮你去取文书。不然,你在这里等也没什么事情做,不如留下些墨宝吧?

我们以为,以老子的大智慧,他应该知道关令为什么要扣留下来他啦!

于是,不能走的老子就安心在函谷关待着,然后,他也想明白。隐居时肯定的,就到函谷关了,但是,也好,在与这个世界告别之前,还是对整个世界说点什么吧!

我们知道,当时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到古代先民的智慧,而且,要知道,那时候的学问知识都是写在陶片竹简上的,所以,当时世界上最有学问的老子,在函谷关以哲人的心态观看芸芸世界,先民的智慧脉络汇聚心中,在这样一个自己并不情愿说什么的环境里,他挥毫写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经》。老子真的是不想说什么的,所以,一开头就说: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道是不能够说明白的,名可以来命名,但命了名,事物就不在道的状态,就会化而为象(相),就会陷入局限性中生生灭灭啦。但是,还是说说吧,因为,世界在这个两个状态间的转换还是蛮有意思的,这是众妙之门。

于是,在函谷关,老子打开了中国文化的玄妙之门。按八卦方位来说,这个处于西北的生门,造就了中国渊源流长、进取思辨的道家文化,成为了推动中华民族前行的潜在的真正的主流文化,而且,道家文化后来演化成为一个文化构架,所有的中国文化元素都能在这个样一个构架中找到位置,这更是让我们感到了玄而又玄的函谷关之门的奇妙。

关令尹喜得到五千言墨宝,欣喜之情可以想象。我们设想,他目送老子和小童骑青牛西行,一定是感慨万千:这么一个有智慧的人物,给我留下了洋洋洒洒五千言,可是厚厚的几大卷竹简哪!这个应该是他作为一个小小的关令小吏得到的最大的礼物了。

本来,故事就这样可以结束了。但是,当尹喜开始阅读老子的墨宝,开始不淡定了。并不是礼物太珍贵,而是,他知道他拥有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智慧。据说,尹喜一夜悟道,第二天就放弃了关令职务,带着竹简,一路追赶老子而去。

在西安西南的周至楼观台,尹喜拜老子为师,成为老子的第一个弟子。现在,在哪里还有老子的讲经台。

是的,历史充满着偶然。假如,没有尹喜的一念之贪;假如,哪天尹喜呼呼大睡没有注意到老子过关;假如,尹喜就是一个昏庸小吏;中国文化史也许就要改写,而曾带领这个民族改朝换代、修复道性的文化潜流,也许,随着老子的归隐也回归于道性。

历史没有假设。事实是,在函谷关,我们打开了道家文化玄妙之门。

史上最无厘头的权利刁难,催化了文化史上一个伟大流派的诞生

下一篇

历史上那些让人铭记的“出头鸟”们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