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川西平原的一大古镇,镇是以德孝闻名,四川德阳孝泉古镇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川西平原的一大古镇,镇是以德孝闻名,四川德阳孝泉古镇
收藏 0 0

孝泉古镇,位于四川德阳旌阳区,是川西平原的一大古镇,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记载。孝泉古镇是以德孝闻名的,如今它依然如此。孝泉古镇内有非常之多的文人遗迹:姜孝祠、姜公坟、白衣阉、临江桥等。还有道教的道场,佛教的寺庙,儒家的祠堂,清真寺等等。充分体现了这里文化的的多元性。

川西平原的一大古镇,镇是以德孝闻名,四川德阳孝泉古镇

古镇孝泉,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一东汉大孝子姜诗的故里,汉代叫汛乡,后因“一门三孝”、“孝感天下、清泉满地”而得名,1996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川西平原的一大古镇,镇是以德孝闻名,四川德阳孝泉古镇

历史著名典籍的《东观汉记》、《后汉书》、《左平御览》、《华阳国志》等记载了东汉末年古代孝子姜诗、姜妻庞氏和儿子姜安安姜家一门三位孝子。“一门三孝”自古以来,影响深远,姜诗去逝后,汉明帝下昭在孝泉修建姜公柯,以表彰姜诗一门三孝的孝道,从此至今,已近两千年,这里人来人往,络绎不绝,顶礼膜拜。“一门三孝”。被列入《古代二十四孝图》,作为古代儿童教育的启蒙教材,姜诗被宋代崇宁宗赐为“东双至孝广文王”,孝敬父母、忠于园家的品德被历代统治者和儒家学派列为评判一个人好坏的标准。汉明帝、宋崇宁宗、明成祖、清乾隆等帝王下昭赞评,韩愈、李调元、黄云鹊、谢无量等文人墨客写诗题字,部份墨迹保存完好。元代砖塔、清代藏经楼等部份历史遗迹保留至今。

川西平原的一大古镇,镇是以德孝闻名,四川德阳孝泉古镇

景区看点;三孝园,位于今孝泉镇东北,龙护舍利宝塔下,1988年新修。大门 形制基本上仿照以前的姜孝祠,横额书”三孝园”三个隶字,两旁有两副咏姜家孝事和孝泉风土的楹联,门楣上头有小型彩色泥塑,四周红墙绿柳,风景清幽。进了 大门,迎头便是姜公殿,殿内是”一门三孝”的塑像,安安在正中,两旁是姜诗和庞氏夫妇。

川西平原的一大古镇,镇是以德孝闻名,四川德阳孝泉古镇

右廊里是以三孝故事为主题的八组彩色泥塑。以后在廊前,还将立一 “二十四孝”的大型石刻浮雕。左首是”涌泉跃鲤”池,池边是藏龙井亭(1991年新建),亭内有一仿古大钟。亭侧是”鸿夷宫”茶园,供游人歇足休憩,也是 老年人文化娱乐的好地方。池周翠柳依依,有假山,有盆景,十分雅致(1990年修茶园时出土一块小石碑,上镌”鸿夷宫”三字,茶园遂以此名,石碑今镶在井亭上)。姜公殿后是藏经楼,经楼始建于明朝,属延祚寺。屡经后世缮修,最近一次修缮是民国乙亥(1935年),由前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释能海、汉藏法师,前四川省佛协主席释昌圆,宝光寺退院释常乐,文殊院方丈释法光等人出面维修,今经楼顶部梁脊上还有能海等人的题记。经楼为二,一左一右,经楼之间原来 还有经堂,经堂内有八道扁额。原来的经楼左右侧还有回廊通宝塔。十年浩劫,经楼毁坏很大,木板壁上原镌有的字画木刻,几有半数为人剜去,今残存的21块, 内容全为佛家褐语,中有大书家谢无量的书刻,弥足珍贵。经楼台现正在维修。

孝泉舍利塔位于孝泉镇三孝园内,始建于汉代,隋大业初仅存塔基,元顺帝至正二年 (公元1342年),安西府人赵文德发愿修塔,修至七层终止,其第赵文礼续修六层,于至正十三年告竣。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481年)僧宝印改置琉璃宝顶,故又称”龙护舍利琉璃宝塔”,该塔建于两层台座之上,为密檐式四方砖塔,外形十三层,高37米,塔檐四角挂有铜铃,塔内有盘旋阶梯可登至十一层,清乾隆、嘉庆、民国年间均作过大型维修,塔前存有清代建成的藏经楼一幢。孝泉舍利塔是四川省现存唯一的一座元代砖塔,它是研究四川砖塔演变过程的重要实物佐 证。199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篇

美国人在鞋盒里发现6000张中国老照片,引起巨大轰动

下一篇

刘长之死:是哥哥刘恒格外"宽容"?还是故意骄纵?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