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宰相肚里能撑船,但是田蚡就是个例外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宰相肚里能撑船,但是田蚡就是个例外
收藏 0 0

前言:”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短期为小人。”与生活之中,我们对于他人的认识要从多方面进行评价,最重要的是能够见微知著,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他人的表面行为所蒙蔽。武帝时期有一位丞相,名为田蚡。

其在大涝来临之时,一反“堵水”的建议,而是提出了相反的意见。事实也证明,其的建议的有用的。但是他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就是因为,如果“堵水”的话,大水可能会淹掉其封邑的土地,使其颗粒无收。不晓得其背后原因的人,会认为其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但是其实不然。每个人或许都有自己的动机,但是只要是不妨碍他人的情况下,也是没什么大碍的。世上最怕的一种人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

田蚡与窦婴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而窦婴就是那个前浪。

建元六年(公元前一三五年),五月二十六日,窦太后崩。窦太后参与三代的朝政,直到武帝执政几年后才去世。窦太皇太后去世后,武帝迎来了属于他的时代。并且选好了自己的丞相,那个人就是田蚡,而非被窦太后罢免的窦婴。

宰相肚里能撑船,但是田蚡就是个例外

西汉孝文窦皇后(剧照)

窦婴也可以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在窦氏还在世时,其就与窦氏对着干,窦氏偏好黄老之学,窦婴喜好儒家学说。这倒是贴近汉武帝的想法。自窦氏去世后,窦婴的失势也算是符合政治斗争的规律。

宰相肚里能撑船,但是田蚡就是个例外

窦婴像

再来看看田蚡,窦婴是大将军的时候,他是一个郎官,敬酒都要跪着来;窦婴是丞相的时候,他是个太尉。这下田蚡彻底翻身,成了丞相。这也算是风水轮流转了。

田蚡的时代到来,窦婴的时代结束。树倒猢狲散,窦婴养的一大批门客也纷纷离开。但是有一个人一直与其保持着联系,那个人就是一代莽夫灌夫将军。

灌夫之人

灌夫,颖阴人,名将灌婴的老乡,曾是灌婴的门客,因受宠于灌婴,被推荐为两千石的高管。因在七国之乱的战斗中表现的十分勇猛,被灌何举荐。汉景帝知晓后,将灌夫提为中郎将。

宰相肚里能撑船,但是田蚡就是个例外

七国之乱中勇猛的灌夫

但是有时候的勇猛就变成了鲁莽。或者说灌夫在平常生活中也是一个惯惹事的人。几乎都是因为喝酒惹的事。在汉景帝时期就被罢过一次官,不过后来又被再次起用。

比较厉害的一次是在汉武帝时,因与长乐宫卫尉喝酒,耍酒疯将与其喝酒的卫尉给打了,而这个卫尉确实窦太后的亲戚。刘彻为避免其受到祖母的惩罚,紧急将其调离京城。

没想到其又在燕地惹事,为此也丢了官,闲居长安。

灌夫身为武士,其最不缺的就是勇猛,这是一个士兵晋升的关键。但是他还是没有将自己管理好,不能很好的束缚住自己。自己的鲁莽将自己的官运冲了个干净。他的惹是生非不仅仅祸害了他自己,同时也祸害了自己的至交好友,并且时运也不算太好的窦婴。

恩怨纠葛

灌夫丢了官,窦婴失了势,两人可谓是惺惺相惜。之后也算是一同坠入深渊。而俩人错就错在不该招惹田蚡这个小人,错就错在这两人识人不清。

事情的发展过程是这样的,窦婴因为失势十分落魄,并且经常与灌夫闲谈,并且表达了想攀附田蚡的愿望。灌夫十分讲义气,上门拜访田蚡并与之前线。

可是田蚡是什么人,小肚鸡肠,十分看不起这两人。奈何这两人看不出来。

想要与人相交,最重要的还是要看那人的品行是否良好。其实要实在追究是谁导致了这两人最终的结局,还要从这两人本身算起。没有眼力见就是最主要的一点。

其实田蚡已经用自己的行动表明了他看不上这两人的想法,那就是不去赴约以及在迫于灌夫的武力威胁后,对于宴会懈怠的态度。就这样田蚡将这两人算计了个干净。

但是这个开头确实由灌夫这个窦婴的知己引起的。灌夫可以说与酒有着深深的不解之缘,只要他碰到酒,只要在公众场合,他就离耍酒疯不远了,甚至是离倒霉不远了。

宰相肚里能撑船,但是田蚡就是个例外

灌夫大闹宴会

就在田蚡的喜宴上,灌夫喝多了酒,口出狂言,得罪了田蚡。就这样,田蚡就立即将其抓了起来,并将其关在了一封闭的地方。并秘密收集灌夫的罪证。并且提交皇帝,请求判他死刑。

汉朝继承了秦律,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有发条颁布。现在的发条已经多到快和秘密法时代无异了,触犯法律是极其容易的。所以说状告一个人也是极其容易的。

这时的窦婴对灌夫的心情是极其痛心的,所以他计划营救灌夫,即使是放弃自己的爵位。同样的,他上奏皇帝请求免除灌夫死罪。

窦婴之死

在这三人的纠纷中,刘彻以及太后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

刘彻受理了这场纠纷,其实皇帝也知道灌夫罪不至死,他的舅舅田蚡也没有那么无辜。所以武帝给了这两人机会开始了一场廷辩。

宰相肚里能撑船,但是田蚡就是个例外

参与廷辩

在辩论过程中两人互不相让,互相攀咬。虽说两人势均力敌,但是窦婴还是被打下了大狱。这就凸显了背景与能力的重要性。

与田蚡相比来说,没有太后这个能够影响皇帝的妹妹;其二就是窦婴对于皇帝来说,已经失去了他的利用价值。并且有他下大狱的证据,那就是“诬告”(诬告田蚡)和”欺瞒”(隐瞒灌夫的罪行)。所以也只有他下大狱了。

但是窦婴还有最后一招就是先帝的一道遗诏,有此诏就可以面见皇帝。其还是想与皇帝当面澄清。但是殊不知这也是敌人的一个圈套,太后早已将遗诏的底本销毁。没有底本是可以治窦婴矫诏之罪,刑罚就是诛九族。但是皇帝心里还是有数的。将此事隐了下来。

可是田蚡还是算计了皇帝和窦婴,污蔑窦婴谩骂皇帝,对皇帝不满,就这样,窦婴结束了他的一生。

“小人常戚戚。”与人之交,识人要清。与小人之交,在你没有利用价值的情况下,早晚都会被吞噬,窦婴就是这样。

下一篇

朱买臣生平《汉书》(贫穷,九卿,遭诛)(二人转马前泼水原型)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