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曹无伤:引起两个王者生死较量的小人物,成了鸿门宴唯一的牺牲品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曹无伤:引起两个王者生死较量的小人物,成了鸿门宴唯一的牺牲品
收藏 0 0
曹无伤:引起两个王者生死较量的小人物,成了鸿门宴唯一的牺牲品

“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纪》中一个最精彩的篇章,是中国两千年来最脍炙人口的故事。它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成王败寇、争夺天下的开端。虽是开局,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王霸战争的终结。

项羽粗豪、自恃而有“妇人之仁”,刘邦狡诈、机变而又果决狠辣。两个王者在这场精心准备的盛宴中惊心动魄的较量,最终以和平而收尾。但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却成了此次较量中唯一的牺牲品,他就是刘邦的部将曹无伤。

他无法想到,原本为了追求富贵出卖刘邦而引起的“盛宴”,换来的是项羽无情的抛弃,是刘邦逃出生天后,果断狠辣的诛杀。

曹无伤:引起两个王者生死较量的小人物,成了鸿门宴唯一的牺牲品

鸿门宴的起因——曹无伤告密

刘邦于前206年攻入关中地区,秦王子婴投降。项羽过了近一个月才率领大军到达函谷关,并在得悉刘邦已取得关中后攻陷此关。

《史记》记载,曹无伤在刘邦决定会见项羽前,派人向项羽传话:“沛公(刘邦)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听后愤怒异常,并在军师范增的劝说下挥师进攻刘邦。

在这里要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何刘邦做的事会引来项羽的大怒,要领兵征伐呢?

曹无伤:引起两个王者生死较量的小人物,成了鸿门宴唯一的牺牲品

刘邦已经先一步入关并拿下了咸阳,楚王(名义上反秦诸侯的共主)有“先入咸阳者王之”约定,灭秦的巨大荣耀被实力远远不如自己的刘邦得到。

在项羽及联军看来,他们在黄河以北消灭了秦军精锐主力,就理应享有最大的荣誉和功劳,当然战利品也应该归属他们。如果让刘邦如约称王关中,就使得项羽的功劳大打折扣,何况秦政权的财富还都让刘邦霸占了,这口气是项羽无论如何也咽不下去的。

项强刘弱,你还敢在老虎头上发威,不打你打谁?

曹无伤:引起两个王者生死较量的小人物,成了鸿门宴唯一的牺牲品

无情抛弃的可怜人

为求富贵的曹无伤,听说项王怒,于是落井下石,希望能够以自己主上的鲜血铺出自己膨胀野心的阶梯,可是利欲熏心,背主求荣的人往往得不到好下场。

反秦期间项、刘两人关系甚好,为了共同的反秦大业情同手足,项羽为大哥,刘邦是小弟(其实,刘邦大项羽好多岁,在军事实力面前,年龄不是问题)。在鸿门宴之前,通过项伯(另一个不同阵容的告密者),刘邦已经明确示弱,为了尊重大哥,我已经“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了,一切都等着项王来处理,项羽此时已经没有了杀刘之心。

曹无伤:引起两个王者生死较量的小人物,成了鸿门宴唯一的牺牲品

刘邦这么一坦白,项羽面子上也挂不住了,原来是误解了我的好兄弟,要不是你那边曹无伤告密,我也不会这么做啊。这也不是我的过错,把曹无伤拿过来搪塞,表面上维护了两方的友好关系。

对待叛徒——立诛

《史记·项羽本纪》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刘邦逃出生天,回到军中立即杀了曹无伤,可见是对他恨到骨子里。

曹无伤:引起两个王者生死较量的小人物,成了鸿门宴唯一的牺牲品

刘邦在鸿门宴上确认自己完全放弃了关中地区和财富的支配权,这样的巨大损失,岂不让人心头滴血,不找人撒气怎么行?曹无伤死于非命,实实在在是自找的。司马迁说过“祸莫大于欲利”,曹无伤之死就是利欲熏心的结果。其通风报信的目的,无非是想在事后从项羽处为自己谋个有利的地位。

但曹无伤不了解项羽,也没有认清刘邦。叛臣贼子,谁都讨厌。最终成了别人为了自颜面而随意抛弃的棋子。战云消散,水落石出,曹无伤就这样成了维护双方友好关系的唯一牺牲品。

参考资料:

《史记·项羽本纪》

《史记札记》

《史记·高祖本纪》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上一篇

一组发黄老照片,唤起每个散落在天涯的遵化人的乡愁

下一篇

乾隆爷对香妃是真爱啊,这么多玉器只为讨好她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