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清乾隆年间第二次金川战役,对清朝国运以及发展方向的影响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清乾隆年间第二次金川战役,对清朝国运以及发展方向的影响
收藏 0 0

相信对清朝历史有一定了解和见解的人都应该知道,清代乾隆初年曾发生过两次攻打大小金川的战役。这两次战役不仅对清王朝的政治走向和国运有巨大影响,甚至在整个中国编年史上都留下了无法抹去的印记。乾隆皇帝之所以不惜耗费巨额饷银、死伤近万人决心打赢这两场战役,主要是因为大小金川之变欲动摇国之根本。相较于第一次金川战役来说,第二次金川战役更具有历史意义。

清乾隆年间第二次金川战役,对清朝国运以及发展方向的影响

一、第二次金川战役清军虽胜犹败

第二次金川战役发生于1766年,大小金川土司联合反清使金川局势骤然紧张。虽然清军在1747年与大金川已经打过一役,但这场战役的性质实为大金川土司意欲吞并小金川以及诸蕃。这其实属于局部地区的平乱之战,虽然清军在这次平乱中久而无功,但无论从政治还是军事角度来看,清廷都占有绝对的控制权和舆论优势。

但清军在打第二次金川战役的时候,其性质就已经完全发生了变化。从一开始清军的联合大军攻打大金川,到大金川和小金川土司联手对抗朝廷,这种倒逼朝廷的做法让乾隆皇帝无法忍受。从1771-1776年整整五年的时间里,大大小小的战役打了不下几百场,在多次血战中虽然双方各有损伤,但相比较来说清军的伤亡更大。

从有人类历史开始战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大到国家安危、小到个人矛盾,任何用语言解决不了的事情都可以用战争解决。1776年初清朝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但第二次金川战役清军虽然是获胜一方,但却出现了胜者尤败的局面。大小金川本来就是清朝的疆土,所以说起这场战役对于清朝来说确实有些得不偿失。五年时间、三次易帅、耗银7000万两、死伤逾万人,这就是清乾隆年间第二次金川战役给清朝留下的死穴和创伤。

虽然乾隆皇帝将这次战役视为“十全武功”之一,并将其当做自己“十全老人”功劳的佐证,但虚名之下换来的却是哀鸿遍野、国运滑坡。在乾隆帝做着梦万世基业春秋大梦时,清朝的国运就像一块玻璃似的出现了难以弥补的裂痕。只不过这块玻璃尚未支离破碎,但只需要轻轻一用力就会土崩瓦解。

清乾隆年间第二次金川战役,对清朝国运以及发展方向的影响

二、这场战役清军出师有名

第二次金川之役相比于第一次来说更为复杂,第一金川战役如果是局部地区的小打小闹,那么在同一地点发生的第二次战争就是土司制与皇权的对立。作为九五至尊的乾隆帝怎么可能让地方割据势力争权呢?再一个就是大小金川土司与明朝残余相互勾结,这种做法触碰了乾隆帝的权利红线和底线。

从战争角度来讲这次战役并没有正义一方,世代居于川蜀地区的大小金川人,由于资源匮乏、认知程度有限,再加上明朝残余势力的鼓动,彼此之间发生摩擦或争端是比较正常的现象。但大金川和小金川与明朝残余势力联合对抗封建皇权,这种做法并不具备农民起义的基础。同时,也不只能被视为部族之间为了一己私利所发生私斗。

因为大金川和小金川在清朝管辖范围之内,根本不可能存在便宜行事的主动权。即使从番薯角度来看也是大国管理蜀国,所以大小金川出现对抗朝廷的事情,无论是乾隆帝还是其他朝代的帝王都无法容忍。从清朝方面来看这是一次平定叛乱之战,也是一次不得不打的战役。在他们看来这是家长管孩子,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

朝廷和地方都有备战和打仗的理由,但大小金川土司忘记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在“家天下”的封建王朝时代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想要“犯上作乱”就会触碰帝王的逆鳞,所以清朝即使在损失惨重的前天下依然打赢了这场战争,就是为了告诉天下人普天之下只有一个主子。

清乾隆年间第二次金川战役,对清朝国运以及发展方向的影响

三、此战对清朝发展方向的影响

大小金川之役在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次战争,在乾隆一生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乾隆皇帝在为六十年间大小战役颇多,但两次金川之战尤其是第二次金川战役,不但改变了清朝的国运也对中国历史造成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第二次金川战役出现并非偶然,用一句俗话说就是金川土司并未被清军打得心服口服。虽然第一次金川战役中大金川土司被打败,但为了生存和权利还是会铤而走险。在云诡波谲的历史风云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从清乾隆帝角度来分析,他是一个有才干但好大喜功的皇帝。

虽然第二次金川战役有不得不打的理由,但是在整个战役过程中乾隆帝确实存在很多疏忽。过度“以番治番”、临阵换将贻误战机,这都是导致这场战役损失特别大的根本原因。这不禁让人想到所谓的康乾盛世,实为乾隆帝沾了自己爷爷的光,乾隆朝是康熙朝的延续但并未升华。作为一国之君居然将这次损失巨大的战役当做自己的功劳,从此以后乾隆帝与清朝都偏离了正常轨道。

清乾隆年间第二次金川战役,对清朝国运以及发展方向的影响

结语

清乾隆年间第二次金川战役,对清朝国运以及发展方向的影响,非常值得大家思考、借鉴和深思。第二次金川战役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十大武功之一,与其他九大武功相比,此武功是用60万人力、7000万银两和近万条人命换来的。其代价远远超过虚名之下的胜利,表面上看起来是清军获胜并维护了皇权,实际上却了掏空国库、损伤了经济、涂炭了百姓。

清乾隆年间第二次金川战役,对清朝国运以及发展方向的影响

战争就是战争即使它披着维护维护地区安危的外衣,但实质上在这场战争的背后却是为了维护乾隆帝的皇威。不管怎么说这场发生在乾隆年间的战役,确实是一场非常值得后人借鉴的经典之战。无论从军队调配、后勤补养以及舆论宣传等方面来看,都给我们提供了客观而又真实的历史观、家国观。

参考文献

1.齐德瞬《清乾隆攻打川西北大小金川战役研究》

上一篇

明成祖朱棣是一代明君,为何后世子孙遭到嫌弃?

下一篇

林徽因、陆小曼:都是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