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农业在古代地位极高,与之密不可分的历法与物候深受人们关注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农业在古代地位极高,与之密不可分的历法与物候深受人们关注
收藏 0 0

本文系作者黑桃勾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在没有用星象来确定历法以前,先商时期的人们是根据物候现象的周期变化来掌握农牧生产的时节的。在对动植物生长、发育、活动规律的长期观察及霜、雪、结冻、解冻等自然界非生物现象的循环出现中,我们的祖先积累了大量的物候知识。他们据此制定了历法,并把它记录在《夏小正》中。翻开这部成书于3000多年前的《夏小正》,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祖先不仅对物候现象的观测相当认真、仔细,且把物候、气象、天象和农事活动的对应关系排列得相当清楚。

农业在古代地位极高,与之密不可分的历法与物候深受人们关注

《夏小正》

当大雁北飞,柳树抽出了花序,梅、杏、山桃孕蕾开花,田里的韭菜长出了绿芽时,便表示大地回春了。各种动物都对季节的变化作出了反应;蛰居了一冬的田鼠出来活动了;雌雄野鸡相对“嘎嘎”鸣叫,发出了爱情的信号;鱼儿或许感受到了冰面上的春光,由水底上升到接近薄冰层的地方;水赖出来捕食鱼类,鱼多得吃不了,就弃置在水边…这时空气中还能感觉到料峭的春寒,但凝结了一冬的坚冰正在慢慢融化。

农业在古代地位极高,与之密不可分的历法与物候深受人们关注

春回大地雁北归

天上又能看到鞠星了,黄昏时参宿在南,北斗七星的斗柄向下。我们的祖先把这些物候现象、天象及气象出现的月份定为夏历正月(相当于今阳历二月),并安排了相应的农事活动:修理耕具,整理疆界,为每个奴隶规定好要耕多少田;同时采摘芹菜,供祭祀用,而当大雁南飞,熊、罴(pi,音皮)、豹、骆、融等哺乳动物住到了洞穴里,黄色的野菊花盛开时,则表示夏历九月(相当于阳历十月)到来了。

农业在古代地位极高,与之密不可分的历法与物候深受人们关注

北斗七星

这时人们要大抓冬小麦播种。《夏小正》的每个月都根据相应的物候现象、气象及天象来制定,对指导农业生产及后来制定历法都很有意义。除《夏小正》外,《诗经》中也有一些关于物候的记载,特别是《豳风·七月》,简直可称为一首有关物候学的诗。如“四月秀蔓”、“五月鸣蝴”、“六月莎鸡振羽”、“十月蟋蟀入于床下”等句,就是劳动人民长期对物候现象作出的观察。

农业在古代地位极高,与之密不可分的历法与物候深受人们关注

《诗经》

战国时《小戴礼记·月令》和《吕氏春秋·十二纪》也记录了物候历,其物候部分在《夏小正》基础上略有修改。到了汉代,《逸周书·时训解》则把《夏小正》和《吕氏春秋·十二纪》所记的物候按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五天为一候)依次叙述,使物候观测与季节气候的变化比以前各书结合得更为紧密,使我国古代的物候历朝前迈了一步。

农业在古代地位极高,与之密不可分的历法与物候深受人们关注

星象历以星迹为准

先商时代,中国跨入了以星历定农时的阶段。虽然星象历要比物候历准确得多,但物候知识一直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物候历在我国历法史上的地位,就好像一条跑道的起点,它开启了中国历法的先河,为后世历法的创作的起到了铺垫和借鉴等作用,可以说没有它怎么也不会产生后来的辉煌。

参考资料

《夏小正》

下一篇

为何汉书保存了西汉的文化史料,还成为了研究西汉文化的重要凭借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