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坎儿井是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新疆大力发展它的原因什么?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坎儿井是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新疆大力发展它的原因什么?
收藏 0 0

坎儿井,这一名词,很早就听说过,在初中地理课上、在电视片中、在地图册中。不过仅限于“听说”,当时只知道既然是井,当然与水有关,而且是新疆地区所独有的东西。而现在不一样了,小编来给你们说说坎儿井吧。

坎儿井是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新疆大力发展它的原因什么?

新疆的坎儿井,因地制宜,写就古代水利史别致的篇章。关于坎儿井,《史记河渠志》的材料是不应忽视的:汉武帝时的一项引洛工程,水渠要穿过商颜山。挑明沟开挖,塌方频频。于是,“乃凿井,深者四十余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并渠之生自此始。”利用竖井,开凿隧洞,可以避免塌方,同时若干竖井打下去,掘进工作面也是不少的。竖井深者达四十余丈,山高须井深,反映汉代掘井技术的发达。更可贵的,是“井渠之生自此始”。汉代的这项水利工程,将纵井与横渠结合起来,开创了暗渠联通明井的先例。

这种竖井通渠之法,汉代时已在西域地区采用,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它便是新疆的坎儿井.据《汉书。西域传下》,汉宣帝时:: “遣破羌将军辛武贤将兵万五千人到敦煌,遣使者案行表,穿卑提侯井以西,欲通渠转谷,积居庐仓以讨之。”三国时孟康注释“卑凝侯井”:“大井六,通渠也,下泉流涌出”。凿竖井六个,六井底端相通为暗渠。

与此相印证,有居延汉简保留的史料:“井水五十步、阔二丈五、五(立)泉二尺五,上可治田,度给戍卒。”说的是,地下水渠连着的坎儿井。当时,这些关系着生命的水源,有成卒把守,居延汉简存有“当井陈弘”、“当井周捐”的记载。井水待汲。坎儿井改变了水井的汲取方式,将井与流水水道联通起来,就形成了输水系统。这种情况,古时各地都有运用。辽宁阜新市清河门辽代肖氏墓园遗址,60年代初发现眼水井,井壁与砖石砌筑的引水沟相通。井和沟的连接处,为一石雕螭首,石螭首口腔水孔朝向井内。

坎儿井是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新疆大力发展它的原因什么?

水井暗渠相连的形式被用于城市供水系统,著名的例子见于唐宋杭州。苏轼《钱塘六井记》、 《乞子理师号状》等文章几次写到有关内容。杭州“平陆,皆江之故地。其水苦恶,惟负山凿井,乃得甘泉,而所及不广”。唐代时,杭州刺史李泌鉴于城内地下水质差,井水味苦,凿相国井、金牛井、白龟井、小方井、西井、方井,“作六井,引西湖水以足民用”。井底埋设竹管,与西湖相通,成为城市供水的骨干工程。这就是著名的“治湖浚井”因为井以西“钱塘六井”。后来,白居易到杭州做刺史,就需湖、井兼治。北宋嘉佑年间,知州沈遵又增设大井。熙宁年间,知州陈襄“发沟易斃,完维餑漏”,通管道浚水井。再后来,苏轼过问水井之事,以瓦筒取代竹管。西安城里这样的供水工程,则见于明代《菽园杂记》:

陕西城中旧无水道,井亦不多,居民日汲水西门外。参政余公子俊知西安府时,以为关中险要之地,使城闭数日,民何以生?始凿渠城中,引灞、浐从东入,西出。环愁其下以通水,其上仍为平地。迤逦作井口,使民得以就汲。此永世之利也。城墙里的人,若全靠城门外的水源,就有点缺少“战略眼光”。西安是战略要地,该有一套供水系统,当年这是砌以砖石的输水暗渠,修了一些井口,供居民就近汲水。

坎儿井是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新疆大力发展它的原因什么?

其实啊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近千条,全长约500O公里。坎儿井是吐鲁番的生命之源啊,在小编看来中国古代的三大工程,坎儿井更具有伟大的意义啊。

上一篇

如果抱怨有用,还要努力干什么?

下一篇

桃花潭水深千尺——古代的交友方式,是否值得今人缅怀反思?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