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造船技术的发展,促成这段航海史上的壮举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造船技术的发展,促成这段航海史上的壮举
收藏 0 0

本文系作者秋风飒飒路平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郑和作为一位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不仅受到人们的景仰,而且他的事迹也被人们所传颂。郑和原姓马,云南昆阳县(今晋宁县)人。是回族世家,生于1371年。1382年,明军攻取云南,郑和被俘阁割后成为燕王宋棣的侍卫。在此之后的岁月中,郑和依旧不懈地读书,不仅精通儒家经典,而且熟习兵法,他的才能开始受到朱棣的赏识。1399年,朱棣为夺帝位,发动了所谓的“靖难之变”,1402年攻入南京,推翻其侄子建文帝朱允炆(wen,音文)的统治,成为明成祖。郑和因功播升为内官太监(俗称三宝或三保太监),并赐郑姓,成为朱棣的亲信,执掌国家营建宫室、皇陵以及铜锡用器等权力。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造船技术的发展,促成这段航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雕像

明成祖组织船队下西洋时又授予他总兵的职务,从1405年到1433年中,郑和七次率领船队远航,创造了人类大规模远洋航行的奇迹。1425年,他出任南京守备,被责成修整南京宫殿,1435年逝世。郑和的业迹在明朝就已有人搬上了戏剧舞台,明人罗懋(mao,音貌)登还写了历史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15世纪初,郑和七次航海下西洋,不但是我国航海史上的大事,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每次出使西洋,都组织了一支庞大的舰队,这支舰队除将士之外,还有船师、水手、工匠、医官、通事翻译、办事、书算手等技术及工作人员总计2.7万多人,分乘船只100至200多艘,其中长度超过100米的大型宝船在40多艘到60多艘之间。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造船技术的发展,促成这段航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下西洋

这样庞大的船队行驶在广阔的海洋上,其壮观的景象是可以想见的,难怪有“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历通衢者”之叹。而1492年意大利的哥伦布(约1451一1506年,航海家)横跨大西洋,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行时,只有88人,分乘了只长19米的小船,比郑和首次远航晚了87年;1497年葡萄牙的达·伽马(约1460-1524年,航海家)从欧洲航海经非洲的好望角到达印度时,更比郑和的首航晚了92年,船员只有148人,船也仅4艘。由此可见,郑和的远航不仅在时间,而且在组织规模和科技水平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哥伦布和达·伽马,当时我国的造船及航海技术更是远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造船技术的发展,促成这段航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

郑和下西洋所乘的宝船,分别在江苏太仓和南京、福建及浙江等地建造,集中在太仓刘家港整队出海,船型当为沙船,其最长的宝船及特点已在前介绍过了。当时所掌握的先进的航海技术确保了郑和远航的顺利,这些技术包括航海时使用的罗盘、计程法、测深器、牵星板及针路的记载和海图绘制等。“西洋”在我国古代泛指现在的南海以西的广表海域或沿海地区,包括现在的南洋群岛、印支半岛、印度洋一带,以至非洲的东海岸,因此郑和的远航被称为下西洋。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造船技术的发展,促成这段航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乘坐的宝船

我国船舶远航西洋,最迟在汉代就开始了,但大多是沿海岸线进行的。最早有确切记载横渡印度洋的记录,当为郑和船队的远航。记载见于明朝茅元仪编的《武备志》中“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国”,详细记载了横渡印度洋的航线,此外还有到东南亚、南亚、西南亚、非洲东北部的航线。这些地图共40幅,拼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完整的亚洲和非洲之间的航海图。这是我国已知的最早海图,也是我国第一张关于海洋地理的世界地图,具有极高的价值。另外,航海史的角度看,郑和下西洋的重大意义在于他所率领的舰队首创了我国横渡印度洋的记录。明成祖朱棣派郑和等出使西洋,主要目的在于巩固其政治地位,扩大国际影响,同时也显示中国的富庶和强大。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造船技术的发展,促成这段航海史上的壮举

《武备志》

因此,郑和等出使西洋时所带的金银、瓷器、丝绸、钱币等大都作为礼品分送各国,所换回的,也多是“无名宝物”及“珍禽异兽”,只能供皇宫和高官贵族所享乐。再加上远航耗资巨大,加剧了政府财政上的困难,不仅未能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时的发展,反而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以致于当时即有人指责这是一项“弊政”。郑和死后不久,远航就中断了,巨型船舶不再制造,甚而下西洋时的档案也被火烧毁。这一极端的作法,在后被证实阻碍了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和郑和远航这一悲剧性结局相反的是,达·伽马从东方印度等地带回的财富是其远航费用的近60多倍,故而,西方各国的海外贸易竞相拓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参考资料

《武备志》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