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邢台籍的五胡十六国第一谋士——张宾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邢台籍的五胡十六国第一谋士——张宾
收藏 0 0

邢台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历史上多次以都城的面目出现,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就曾作为后赵的国都。

后赵的建立者是石勒,而辅佐他的谋士张宾则是他不可或缺的谋主,君臣二人谱写了一段惺惺相惜的佳话。

张宾是今邢台南和人,自幼好学,“博涉经史,不为章句,阔达有大节”《 晋书·张宾载记》。常对其兄弟说:吾自言智算鉴识不后子房,但不遇高祖耳。《晋书·张宾载记》张宾是有其远大的政治抱负的,但一直没有遇到能够让他辅佐的雄主。

到西晋八王之乱时,石勒作为刘渊的大将,带领兵士转战山东。张宾经过观察,对亲属说:吾历观诸将多矣,独胡将军可与共成大事。于是主动去投奔了石勒,但是石勒开始并不重视他,接下来张宾用自己的才能折服了石勒。

邢台籍的五胡十六国第一谋士——张宾

张宾像

一:劝说石勒北还

在永嘉四年十月到五年(301—311年)正月,石勒转战和屯兵于江汉一带,他有雄据江汉之志《晋书·石勒载记》准备据守江、汉。张宾认为此举不可,劝石勒北还,石勒不从,以张宾为参军都尉,领记室,位次司马,专居中总事。后石勒因军中乏粮,疾疫流行,并且琅邪王司马睿又派兵前来抗击,石勒只好依谋主张宾之策,于五年正月率军北上,渡过沔水。这是张宾首次给石勒深刻印象,让石勒以后对他的话引起重视。

二:帮助石勒除掉对手王弥

当时在中原有石勒和王弥两股主要力量。王弥谋士刘暾劝王弥与其占据青州(治今山东淄博东北)的部将安东将军曹嶷联兵共同消灭石勒。王弥派遣刘暾召曹嶷引兵来会,同时假装又邀请石勒同会青州。

但刘暾中途被石勒抓获处死,王弥图谋败露而不知。石勒派兵打败了号称韩信再生的名将苟晞,并活捉了苟晞,王弥写信给石勒,故意说:公获苟晞而赦之,何其神也!使晞为公左,弥为公右,天下不足定。石勒看出这是骄兵之计,即对张宾说:王弥位重言卑,恐 其遂成前狗意也。张宾劝石勒乘机诱而取之,说:观王公有青州之心,桑梓本邦,固人情之所乐,明公独无并州之思乎?王公迟回未发者,惧明公踵其后,已有规明公之志,但未获便尔。今不图之,恐曹嶷复至,共为羽翼,后虽欲悔,何所及邪!徐邈既去,军势稍弱,观其控御之怀犹盛,可诱而灭之”《晋书·石勒载记》石勒听从了张宾的建议。

王弥军与晋镇守寿春(今安徽寿县)的将军刘瑞相持,形势危急,而石勒兵攻蓬关“乞活”陈午不下。王弥请求石勒增援,石勒未许,张宾说:明公常恐不得王公之便,今天以其便授我矣。陈午小竖,何能为寇?王弥人杰,将为我害《晋书·石勒载记》石勒遂从张宾之言,亲率军往援,击败晋军,斩刘瑞。弥大悦,谓勒深心推奉,无复疑也”《晋书·石勒载记》就这样,石勒获取了王弥的信任。

十月,石勒请王弥赴宴于已吾(今河南睢县东南),王弥不顾部属劝阻,贸然前往。席间,石勒发伏兵杀王弥,后又兼并其部众。转而表奏汉帝刘聪,称王弥系因叛逆被杀。刘聪遣使斥责石勒擅杀大将,目无君王,但因知石勒兵盛,只得又加封其为镇东大将军,督并、幽二州诸军事,领并州刺史,以安抚其心。这样,石勒就除掉了他逐鹿中原时的一大对手。

三,说服石勒立足河北

石勒在短短的一个多月内,消灭西晋在中原最后的一支力量苟晞部,又铲除在中原地区的主要对手王弥部,遂乘胜南下,于十月率兵攻掠晋豫州(治今河南淮阳)诸郡,兵临长江而还,屯于葛陂(今河南新蔡西北),威震江南。

但石勒没有固定的立足点,虽然百战百胜而飘忽不定,未能掌握到必要的土地和人民,也就是没有立国之本。从当时具体形势来看,江汉、江淮均不可作为据点,据点非北方不可。从北方形势来看,关中、河东各有其主,则唯有选择河北为当。这样重大的决策,在石勒集团中经过大争论,而张宾在其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个时候已经到了生死存亡关头,石勒召集部属商议对策,右长史刁膺主张向刘聪的汉军投降,并求扫平河朔以赎罪,等东晋退兵后再图他计。石勒听后,愀然长啸。中坚将军夔安建议先移营高地以避水,石勒说:“将军何其怯乎”《晋书·石勒载记》孔苌、支雄等三十余将官建议:及吴军未集,苌等请各将三百步卒,乘船三十余道,夜登其城,斩吴将头,得其城,食其仓米。今年要当破丹阳,定江南,尽生缚取司马家儿辈。石勒笑著说:是勇将之计也”《晋书·石勒载记》还各赐铠马一匹,以示嘉奖。

石勒最后问计于张宾:于君计何如?张宾说:将军攻陷帝都,囚执天子,杀害王侯,妻略妃主,擢将军之发不足以数将军之罪,奈何复还相臣奉乎!去年诛王弥之后,不宜于此营建。天降霖雨方数百里中,示将军不应留也。邺有三台之固,西接平阳,四塞山河,有喉衿之势,宜北徙据之。伐叛怀服,河朔既定,莫有处将军之右者。晋之保寿春,惧将军之往击尔,今卒闻回军,必欣于敌去,未遑奇兵掎击也。辎重迳从北道,大军向寿春,辎重既过,大军徐回,何惧进退无地乎。《晋书·石勒载记》当时,石勒经过两次向南进军的实际经验教训,也认识到据点必须选在北方,张宾的划策,在关键时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故石勒决策回军北上,在河北一带建立据点,这是其霸业的重大转折。

张宾也因此升为右长史,加中垒将军,号曰“右侯”。

四,帮助石勒建立北方根据地

石勒带兵来到邺城,攻打中郎将刘演。刘演部将临深、牟穆等率众数万人降于勒。但邺城守卫犹固,一时难于攻下,而徒耗兵力。张宾又建议说:刘演众犹数千,三台险固,攻守未可卒下,舍之则能自溃。王彭祖、刘越石大敌也,宜及其未有备,密规进据罕城,广运粮储,西禀平阳,扫定并蓟,桓文之业可以济也。且今天下鼎沸,战争方始,游行羁旅,人无定志,难以保万全、制天下也。夫得地者昌,失地者亡。邯郸、襄国,赵之旧都,依山凭险,形胜之国,可择此二邑而都之,然后命将四出,授以奇略,推亡固存,兼弱攻昧,则群凶可除,王业可图矣。《晋书·石勒载记》

石勒从其计,进据襄国(今邢台),以为据点。张宾又说:今我都此,越石、彭祖深所忌也,恐及吾城池未固,资储未广,送死于我。闻广平诸县秋稼大成,可分遣诸将收掠野谷。遣使平阳,陈宜镇此之意。《晋书·石勒载记》石勒又从计,命诸将攻掠附近冀州郡县壁垒,征集粮食物资送于襄国。并上表于汉帝刘聪,刘聪得报后加封石勒都督冀、幽、并、营四州诸军事、冀州牧、上党郡公。从此,石勒称雄襄国,改变以往流动作战方式,开始建立自己的根据地,为统一北方、建立后赵政权奠定了基石。

五,消灭王浚,统一北方

石勒据有襄国,就和晋大司马幽州(治蓟,今北京城西南)刺史王浚发生正面冲突。

时广平(今河北鸡泽东南)人张豺、游纶拥众数万,占据苑乡(今河北邢台东北),受命于晋幽州刺史王浚。

十二月,石勒遣夔安、支雄等7将进攻苑乡,破其外垒。王浚急遣督护王昌率诸军与辽西鲜卑段疾陆眷及段匹磾、段文鸯、段末杯等共5万人进攻襄国。时护城河尚未修,只得筑隔城重栅。鲜卑段氏军进屯渚阳(今邢台市东北),段氏素以勇悍闻名,石勒遣将与之交战,皆败。

段疾陆眷遂大造战具,准备攻城,石勒部众甚惧。

石勒对部下说:“今寇来转逼,彼众我寡,恐攻围不解,外救不至,内粮罄绝,纵孙吴重生,亦不能固也。吾将简练将士,大阵于野以决之,何如?”诸将皆说:宜固守以疲寇,彼师老自退,追而击之,蔑不克矣。

石勒又问张宾和孔苌:君以为何如。张宾和孔苌都不同意固守疲敌,待其退而击的策略,便说:闻就六眷克来月上旬送死北城,其大众远来,战守连日,以我军势寡弱,谓不敢出战,意必懈怠。今段氏种众之悍,末柸尤最,其卒之精勇,悉在末柸所,可勿复出战,示之以弱。速凿北垒为突门二十余道,候贼列守未定,出其不意,直冲末柸帐,敌必震惶,计不及设,所谓迅雷不及掩耳。末柸之众既奔,余自摧散。擒末柸之后,彭祖可指辰而定。《晋书·石勒载记》

石勒笑纳其计,以苌为攻战都督,于北城开突门(即暗门)20余道,在鲜卑军攻城时,待其队伍松懈,即命孔苌率精锐自突门出击,猛袭王浚军悍将段末枉部,不克而退。末枉追至垒门,为石勒伏兵所俘。王浚军见悍将被俘,纷纷败退,孔苌乘胜追击,鲜卑横尸30余里,获铠马5000匹。段疾陆眷收集余众,退屯渚阳。石勒放还段末坯,并赠送厚礼重金,与段氏于渚阳结盟,段氏遂收兵撤还辽西,段氏从此倾向于石勒。王昌亦返回蓟(今北京城西南),游纶、张豺投降石勒。石勒转攻信都(冀州治所,今河北冀县),杀晋冀州刺史王象。王浚势力从此衰落。

王浚署置百官,奢纵淫虐,石勒素有吞并之心,想先派人观察一番。张宾当时患病,石勒便亲自前往,问其计。张宾说:王浚假三部之力,称制南面,虽曰晋籓,实怀僭逆之志,必思协英雄,图济事业。将军威声震于海内,去就为存亡,所在为轻重,浚之欲将军,犹楚之招韩信也。今权谲遣使,无诚款之形,脱生猜疑,图之兆露,后虽奇略,无所设也。夫立大事者必先为之卑,当称籓推奉,尚恐未信,羊、陆之事,臣未见其可。《晋书·石勒载记》

石勒遂依张宾之计,利用王浚割据自立之心向王浚献厚礼,表示拥戴其称帝,并厚赂王浚之婿枣嵩。时王浚所属之范阳(今河北定兴西南)守将游统,私下遣使附于石勒,石勒杀其使者送于王浚。

晋廷以王浚为大司马、都督幽、冀州诸军事,刘琨为大将军、都督并州(治今太原西南)诸军事,并遣使者至襄国。石勒为麻痹王浚,隐匿精甲劲卒,示以虚弱,倍加厚待来使,并还书王浚,伪称将于三月中旬亲赴幽州劝进;同时还致书于枣嵩,为其请授并州牧、广平公,以显其忠。王浚使者回报,说石勒兵力薄弱,无有二心。于是王浚更加骄怠,不复戒备。

二月,石勒遂领兵日夜兼程进袭幽州。军至柏人(今河北隆尧西)时,怕刘琨及鲜卑、乌丸举兵相攻,驻兵未行。张宾说:夫袭敌国,当出其不意。军严经日不行,岂顾有三方之虑乎?石勒说:然,为之奈何?张宾说:彭祖之据幽州,唯仗三部,今皆离叛,还为寇仇,此则外无声援以抗我也。幽州饥俭,人皆蔬食,众叛亲离,甲旅寡弱,此则内无强兵以御我也。若大军在郊,必土崩瓦解。今三方未靖,将军便能悬军千里以征幽州也。轻军往返,不出二旬。就使三方有动,势足旋趾。宜应机电发,勿后时也。且刘琨、王浚虽同名晋籓,其实仇敌。若修笺于琨,送质请和,琨必欣于得我,喜于浚灭,终不救浚而袭我也。石勒于是派使者送信与刘琨,刘琨果然不但不助王浚,且给予石勒以进军的便利。

三月,石勒军至易水(今河北雄县西北),王浚仍毫无戒备,石勒军迅速到达蓟城。石勒恐有伏兵,先趋牛羊数千头入城,塞住街巷,声言献礼,使幽州兵不能出战,旋即率众入城,杀幽州兵万余人,俘王浚,押送襄国斩首,置守宰,烧浚宫殿而还。此战,石勒把用间与攻袭相结合,以极小代价一举夺取幽州,为其统一北方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张宾居功甚伟。

六,劝进石勒建国称帝

张宾与石虎、张敬等人见时机已成熟,便一起请石勒正式称帝,被石勒推让。十一月,张宾又与石虎、张敬、支屈六、程遐等文武一百二十九人联名上疏,请石勒称尊号。石勒接受了这个建议,即位称赵王,改元称赵王元年,即以襄国为都城。由于汉主刘曜此前已经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故称石勒所建为后赵。

张宾被加封为大执法,专总朝政。当时张宾任遇优显,群臣莫及;而廉虚敬慎,开怀下士,屏绝阿私,以身帅物,入则尽规,出则归美。勒甚重之,每朝,常为之正容貌,简辞令,呼曰右侯而不敢名。《资治通鉴·卷第九十一》。建国以后,张宾主管朝政,并用自己独特魅力折服了大家。

邢台籍的五胡十六国第一谋士——张宾

后赵疆域

结局与身后传说

永昌元年(322年),张宾去世,石勒追赠张宾为散骑常侍、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曰景。下葬时,石勒送于正阳门,望之流泪,对左右说:天欲不成吾事耶?何夺吾右侯

之早也。《晋书·张宾载记》后石勒以程遐为右长史,议事有所不合,石勒又感叹说:右侯舍我去,令我与此辈共事,岂非酷乎!《晋书·张宾载记》这足以看出石勒心中张宾的地位与分量。

张宾是历史上谋士的杰出代表,史书称其一生“机不虚发,算无遗策,成勒之基业,皆宾之勋也”《晋书·张宾载记》但张宾身为汉族为异族效力,历来都有争议。在那个群雄辈出的时代,张宾得遇伯乐,作出一番功业,也不虚此生。

据《襄垣县志》载:嘉靖间,有误卜苗冢旁者,宾降乩云:吾常山张宾也,事赵,杀刘曜擒王浚皆我之谋。因无后,特告于子,为我作野史以待采者。因留诗三章。这个故事多是后人穿凿附会,但是这几首诗配合张宾的事迹,一读之下,倒是十分契合。现录于下,以作结尾。

其一:

我辈藏身近路傍,满身风露恨忙忙。

谁人德比周西伯,误把金钩钓尚方。

其二:

自从离世上,何地隐吾身。

细草山中路,淡烟溪畔村。

春风吹恨骨,夜月照孤魂。

欲说前朝事,吞声泪满襟。

其三:

天王起巨鹿,推我作谋臣。

苦志披金甲,清谈笑竹林。

身因刘曜死,志为石宏申。

寒食谁无主,荒邱我有身。

一生徒老矣,安得上麒麟。

上一篇

为何高颎突然跪倒,隋文帝贵为天子却不得自由?

下一篇

「访古探秘」曲沃的“桥山”最有可能是黄帝的埋骨所在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