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执着于后位的恭亲王生母 最终帮她完成心愿的是慈禧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执着于后位的恭亲王生母  最终帮她完成心愿的是慈禧
收藏 0 0

8 恭亲王奕訢,是近代中国历史重要的人物。如果没有他,就没有“同治中兴”、“洋务运动”等等大事件了。从《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开始,我们已经对恭亲王和咸丰帝之间的君臣兄弟恩怨有所了解了。而这对“兄弟”之间微妙的关系中,奕的生母——道光帝的博尔济吉特氏静贵妃,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执着于后位的恭亲王生母  最终帮她完成心愿的是慈禧

咸丰帝奕詝是道光帝的第四子,生母是孝全皇后钮祜禄氏。奕詝出生时,钮祜禄氏是全贵妃,四年后被册封为皇后,所以奕詝既是皇后嫡子,也是实际上的皇长子(前三位皇子夭折),其尊贵可想而知。可惜在奕詝九岁那年,孝全皇后在三十三岁的盛年不幸去世。道光帝之后将奕的母亲静贵妃博尔济吉特氏提升为皇贵妃,管理六宫事务,并把奕詝交给她抚养。

执着于后位的恭亲王生母  最终帮她完成心愿的是慈禧

奕訢排行第六,只比奕詝小两岁。小时候,兄弟俩还是很友爱的。但是后来,奕心的文才武功,很快就超越奕詝占了上风,他的母亲皇贵妃又是实际上的六宫之主,相比之下,奕詝则是“没娘的孩子”,无所依靠。这种形势之下,对于“储君”之选,道光帝也发生了犹豫——他对孝全皇后感情深厚,也真心推崇“嫡长继承”(道光帝自己就是清朝第一个嫡长子继位的皇帝),同时又喜欢奕訢的聪明有才。

奕詝的幸运在于,他的母亲孝全皇后给了他“嫡子”的身份,到了立储的时候,他的“师傅”杜受田又给他出了个好主意——“藏拙”。论文才武功,包括样貌气度,奕詝都略逊于奕訢,但是奕詝在“父皇”面前表现的不是才,而是“德”。比如那个著名的南苑射猎的故事——奕心带了满满的猎物回来,奕詝就说了一句话,如今正是母兽哺乳之时,儿臣不忍心射,结果让道光觉得他有君王之仁。后来,道光又说自己身体不好,可能不久于人世,问儿子们应该怎么治国,“老六”口若悬河讲了一堆治国方略,“老四”呢,只是伏地痛哭,说要尽量孝顺父亲。最终,道光帝的天平倾向了奕詝。

执着于后位的恭亲王生母  最终帮她完成心愿的是慈禧

道光对于奕訢母子还是心有愧疚的,所以在正大光明匾额后所藏的遗诏中,既写了皇四子继承皇位,也写了皇六子奕訢封亲王。此外,还有一条很多人不知道的“补偿”,那就是提高皇贵妃园寝的规制。

既然皇贵妃的儿子奕訢不是储君之选,那么皇贵妃也就不能被封为皇后,不过道光帝在他去世前一年,特意下旨,将他的嫔妃园寝中最前面的一座,提高“宝顶”的等级。虽然没有明言,这座墓应该就是为皇贵妃准备的。也就是说,道光帝已经决定,皇贵妃死后葬入妃园寝,而不是作为皇后和他合葬。

执着于后位的恭亲王生母  最终帮她完成心愿的是慈禧

其中原因,有人说道光帝是因为皇贵妃的出身不高;有人说是因为道光对孝全皇后感情深,她死后就不再立后;有人说是因为道光遵循祖父乾隆定下的规矩,晚年不再立后;也有人说是因为他已经决定立奕詝为继承者,所以不能封奕訢的母亲为皇后。这些原因看来都有些道理,但并不是全部。

比如“破例”这件事。在道光之前,皇帝有几位“皇后”,并没有定例。至于皇后是否和皇帝合葬,取决于皇后是否死在皇帝之前。比如康熙一共有四位皇后,前三位都是在康熙驾崩之前就去世了,她们的棺木已经先行安放在康熙的陵寝里;第四位雍正生母乌雅氏在康熙生前是德妃,这位德妃在雍正继位后不肯接受太后的封号,直到死后才被追封太后,而此时距离康熙帝驾崩只相隔一年多,所以趁着康熙帝棺木“奉安”之时,乌雅氏也与康熙合葬的。与雍正帝合葬的是他的原配皇后乌拉那拉氏和皇贵妃年氏(年羹尧的妹妹),因为她们都比雍正先去世;而乾隆的母亲钮祜禄氏,在乾隆朝被封为太后,但是她非常高寿,到雍正帝去世42年后去世,因此在雍正帝陵墓以东另建皇后陵寝,称泰东陵。

所以,道光帝一直不封皇贵妃为皇后,并不存在什么“破例”的问题,而可能是,他根本就不想封。我们可以试着分析一下道光帝的心理。

其实,道光帝旻宁和咸丰帝奕詝的少年时期是有些相似的。道光的母亲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是嘉庆帝的原配,她去世时旻宁虽然已大婚,年纪却还不到十五岁。此后,嘉庆就将旻宁交给新任皇后孝和睿皇后照顾。孝和睿皇后有两个儿子,但是她和旻宁的关系却很好。尤其是嘉庆二十五年嘉庆帝在热河去世,旻宁继位,虽有正大光明匾额后“金匮”中的圣旨,孝和睿皇后的公开支持、没有节外生枝,也很令旻宁感动。有孝和睿皇后(当时已是太后)这样一位“榜样”在,道光帝可能对嫡子继承,对养子与养母的关系,可能会更在意一些。所以道光帝有可能认为,嫡长子奕詝和庶子奕訢(皇贵妃一直没有扶正,奕訢的地位是低于奕詝的)竞争关系的出现,虽然有很多客观因素存在,但是,这和皇贵妃本人没有主动去平息处理,而是支持自己的儿子参加竞争,也不无关系。道光帝是否在心中对皇贵妃的行为不大满意,所以特意在死前“定”了皇贵妃不能封后这件事呢?

我们看到的史实是,皇贵妃没有在道光帝生前得到“封后”的荣誉,后来虽然最终得到了这一荣誉,过程也非常曲折。

执着于后位的恭亲王生母  最终帮她完成心愿的是慈禧

奕詝继位之后,遵从父命封奕訢为恭亲王,又封养母皇贵妃为皇贵太妃,还上徽号“康慈”,奉养的规格也非常高,就是,一直没有提封太后的事。

咸丰五年,皇贵太妃病重,奕訢多次向咸丰提出,“额娘”唯一的遗憾就是就是没有封太后,恳求“哥哥”满足“额娘”的心愿,但是多次恳求都无果。最后一次,在奕訢的一再恳求下,咸丰模棱两可地“哼唧”一句,奕訢立即跑出去传旨,封太后。其实呢,咸丰并没有真的答应,所以他认为奕訢是“矫诏”。

执着于后位的恭亲王生母  最终帮她完成心愿的是慈禧

虽然皇贵太妃在去世前几天终于当上了太后,但是“入土为安”阶段,又出了好多花样。比如,“太后”去世后,谥号中最主要的几个字是“孝静皇后”,这是不合惯例的。皇后的谥号,一般要附上她的皇帝丈夫的“谥号”。比如康熙的第一位皇后,是“孝诚仁皇后”,“仁”是康熙的庙号;乾隆的生母,是“孝圣宪皇后”,“宪”雍正的庙号。而孝静皇后却没“帝谥”,神位不祔太庙——这就是咸丰的“报复”。至于陵寝,既然“父皇”已经规定好了“皇贵妃”的陵寝,咸丰当然要照章行事。这就出现了奇观——一位“皇后”,却葬在了在嫔妃陵寝中。为了体现出区别来,咸丰想了个办法——在“孝静皇后”的陵寝周边修起一圈围墙,类似于一个单独的“皇后园寝”,形成了“园中园”的格局。

据说咸丰在这件事上的一系列小动作,是为了不违背“父皇”的意志;有据说,是因为一次孝静误把来探病的咸丰当成了奕訢,对他说,你的父皇原先是想让你做太子的,结果咱们一步错步步错,从而惹恼了咸丰。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竞争对手奕訢的忌惮,对于养育自己长大但是对自己又没有那么好的养母的“恨”,这些从小埋下的“伏笔”,都在此时显现了出来。“孝静皇后”丧礼过后,奕訢也被排除在了核心集团之外,直到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咸丰带嫔妃大臣去热河“避难”,奕訢才被启用,留下来和洋人议和。

执着于后位的恭亲王生母  最终帮她完成心愿的是慈禧

之后,咸丰帝去世,奕訢通过辛酉政变“夺”回了权力,慈安、慈禧两宫太后,为了酬谢奕訢,终于为他的母亲的谥号中加了帝谥——孝静成皇后,并将神位升入太庙。

上一篇

最是无情帝王家——成也文采,败也文采的曹植

下一篇

章怀太子墓——女皇武则天四皇子中命运最为悲惨的皇次子李贤之墓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