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因一幅画而下台的古代“穿越者”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因一幅画而下台的古代“穿越者”
收藏 0 0
因一幅画而下台的古代“穿越者”

如果在古代名人中选出疑似“穿越者”,你会选谁?

有资格的人不会很多,但王安石肯定是其中之一。在中国历史上,也没有哪一个人如王安石一样,评价被两端极化。赞扬他的人说,王安石是与诸葛亮、王猛、张居正并列的古代四大政治家;而批评他的人说,正是王安石进行变法,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11世纪,王安石主导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帝国–北宋的改革。这时的北宋帝国,虽然表面一片繁荣,实际根子上已经开始腐烂。在此之前,王安石有25年的地方治理经验。部分新法内容,王安石早就在自己的治下进行过试验,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皇帝屡次想升王安石的官,都被他拒绝了。这并不是王安石无意于仕途的升迁,而是他胸怀更大的理想。直到年轻的宋神宗继位,王安石这才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他愉快地接收了朝廷的任命书,开启了实现抱负的悲伤之旅。

因一幅画而下台的古代“穿越者”

先知是寂寞的。王安石看得太远,以至同时代的人在他眼中都是短视之辈。王安石希望朝中的大臣能够与自己合作,可这些人的世界观与王安石的认知大相径庭。王安石曾和反对新法的代表人物司马光御前辩论。王安石说,“我们通过资本投资来获取收益。”这种观点现代人看来再平常不过,在古人那实在没办法理解。司马光说,“天下财富就那么多,朝廷的收益多了,老百姓的收益自然就少了。你那一套还不就是剥削老百姓吗?”道不同,不相为谋。

事情还是得有人做。正人君子因理念不同而不肯屈服没有关系,得到宋神宗支持的王安石手中,有的是高官厚禄。有一首元曲写得好:“宁可少活十年,不可一日无权。”有些人看到王安石手中的筹码,自然趋之若鹜。不用说都知道,这是一些怎样的人,他们看上了什么东西。

因一幅画而下台的古代“穿越者”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王安石用小人去实施新法,结果可想而知。为了完成工作指标,这些人无所不用其极。例如“青苖法”的施行,就完全违背了新法的本意。本来“青苖法”是借贷给买不起种子的贫农,到收获时归还本金外加30%的利息。一年期利率30%,现在来看已经算高利贷了。但在当时这个利率不算高,如果能认真推行,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有良好促进作用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真正需要买种子的贫农没有值钱的抵押物借不起债。怎么办?督促实施新法的官员心知肚明,如果完不成工作指标,只有丢官的份。死道友不死贫道。这些业绩至上的宵小,决定运用国家的力量,强迫人贷款。为了减少呆账风险,做出“杰出政绩”,贷款的对象,只能是有钱人家。有钱人家本不需要贷款,可对不起,你必须交这个钱。“青苖法”遂由利民之法变成了坑民之法。其它各项新法的实施大体都如此。

因一幅画而下台的古代“穿越者”

于是朝廷之中反对之声四起,这些反对者有个共同的名字:君子。王安石给这些人贴上的标签却是“腐儒”。其实这些人里面,大部分都是很跳脱的,例如苏轼。王安石曾写了一本《字说》,解释文字起源,有的就不免附会,比如说“波”是“水之皮”。有一次苏轼故意跟他开玩笑。苏轼说,“‘鸠’字是九只鸟,看来是很有道理的。”看着一本正经的苏轼,王安石真以为这位大才子有新的发现,可以禆益自己的著作。他目光炽热地看着苏轼,期待下文。苏轼说,“《诗经》上有诗,‘鸣鸠在桑,其子七兮’,加上爷娘,不正好是九只吗?”王安石这才反应过来,气得七窍生烟。苏轼很快便为自己逞一时口舌之快而付出了代价。

对待政敌,王安石从来都是毫不手软的。不管这些人道德品行高低,不管才学韬略多少,也不管与自己的私交深浅,王安石一律将他们踢出局。王安石的性格固执到几近偏执,听不进其他人的意见。最后,他身边剩下的,只是一群小人。

因一幅画而下台的古代“穿越者”

小人之交甜如醴,所争的都是利益。新法弄得天怒人怨,宋神宗内心无比纠结。王安石身边的小人趁机发难,将一些王安石与他们的私密信件,呈送给皇帝。宋神宗对王安石的信任开始动摇。给予王安石致命一击的是一幅画,这幅画的名字叫做“流民图”,出自宫廷一个小官员之手。宋神宗看到画上描绘的惨状,掉下了眼泪。画面比文字更动人心,原来古人早就知道“文不如表,表不如图”的道理。

事情已经无可挽回。王安石非常“光荣”地退了休,他被封公爵,领着丰厚的退休金。但天下人都知道,王安石再也回不去了。王安石在南京过着颇为不堪的晚年生活,他了解到一些新法的真实施行情况,痛悔自己所用非人;最宠爱的儿子又不幸死在自己之前,白发人送黑发人,更添凄凉。

因一幅画而下台的古代“穿越者”

王安石在凄凉中死去,这时正是他的老对手司马光当政。司马光毕竟是个君子,他为这个伟大的改革家下了个定论:“其实他为人并不坏,只是太固执了点。”王安石随流风而逝,但他造成的后果却是极具破坏的:从此北宋陷入了新党与旧党的党争之中,你方唱罢我登场。北宋非但没有富强起来,反而越来越衰弱。在王安石死去的几十年之后,北宋灭亡。

西风残照,王安石的寂寞无人能懂……

上一篇

中国道教信仰的最初源头

下一篇

《易经》在道教的产生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