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鲁迅一生中的两个女人:名实存亡的妻子和无名无分的挚爱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鲁迅一生中的两个女人:名实存亡的妻子和无名无分的挚爱
收藏 0 0

鲁迅,是屡屡出现在教科书里的英雄人物,更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作家。

在抗日战争时期,世风日下,烽火连天。鲁迅的影响力是轰动一时的,他的爱国精神也是肃然起敬的。唯有“伟大”二字,才能衬托他的价值。

毛泽东曾评价他说: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鲁迅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在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而“鲁迅”这个名字是他在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令人们广泛熟知。

中年时期的鲁迅,经常梳着一个大平头,穿着一身黑色大褂。一副不苟言笑,深沉睿智的模样。

这样的麟凤龟龙,一代宗匠,他的感情生活难免被人窥探,惹人注目。鲁迅的一生,交织着两个女人。一个人是名实存亡的妻子朱安,另一个是无名无分的挚爱许广平。

这两个女人对他情深义重,虽然拥有同一个丈夫,人生却有如云泥之别。

鲁迅一生中的两个女人:名实存亡的妻子和无名无分的挚爱

鲁迅

妻子朱安

鲁迅25岁那年,远在日本留学。突然有一天接到了母亲病危的消息,他吓坏了,心急如焚的赶回家。

回到家中才发现,母亲根本就没有生病,“病危”只不过是一个幌子。此时的周家,正敲锣打鼓的给他张罗着婚事,自己竟全然不知。

原来母亲特别钟意一位叫朱安的女子,觉得她温良顺从,决定把她娶进门当儿媳。在没有征得他同意的情况下,贸然去朱家“请庚”。

这个朱安是一个裹着小脚的旧式女子,大鲁迅三岁。身材瘦小,五官算不上标致。她的家境殷实,只可惜不识字,无法和鲁迅交流。

鲁迅的父亲早逝,母亲一个人将他带大,孤儿寡母的不易和心酸,他感触良深,所以对母亲是绝对的感激和顺从。哪怕不喜欢朱安,依然遂了母亲的愿,和素未谋面的她成了亲。

可新婚之夜,鲁迅连朱安的手都没碰一下,更别提仔细的瞧一瞧她了。三天后,鲁迅即刻启程又去了日本。

从成亲那天起,两个人就持续了长达二十年的分居生活,背后的寂寞和哀伤可想而知。

一次,鲁迅家的邻居一个名叫俞芳的小姑娘问朱安:“大师母,您难道就不喜欢孩子么?”

朱安听后,心里略过一丝酸楚,她无奈的回答:“大先生连话都不跟我说,怎么可能会有孩子呢?”

鲁迅曾在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中提到过这门婚事,他写道:

“在女性一方面,本来也没有罪,现在是做了旧习惯的牺牲。我们既然自觉着人类的道德,良心上不肯犯他们少的老的的罪,又不能责备异性,也只好陪着做一世的牺牲,完结了四千年的旧账。”

鲁迅还对自己的朋友说过,“她是我母亲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负有一种赡养的义务,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后来的朱安一直履行着儿媳的责任,即便鲁迅迁居到上海和许广平同居,她仍守在婆婆的身边。照顾她的生活起居,从未有过怨言。

婆婆去世后,只剩朱安一个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1947年,朱安在北京病逝。她留下遗言,希望能够葬在上海鲁迅墓的旁边,最终下葬在了鲁太夫人的墓旁。

鲁迅一生中的两个女人:名实存亡的妻子和无名无分的挚爱

挚爱许广平

许广平在未嫁给鲁迅之前就与他相识,曾是他的一名学生,比他小近20岁。

那时的许广平梳着一个学生头,清纯可爱,爽朗大方。在她回忆鲁迅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手腕处衣服上的布丁则炫着异样的新鲜色彩,好似特制的花纹。皮鞋的四周也满是布丁,人又鹘落。常从讲坛跳上跳下,因此两个膝盖的大布丁也遮盖不住了。一句话说完,一团的黑,那补丁就是黑夜的星星,特别熠耀人眼,小姐们哗笑了。”

鲁迅先生虽不修边幅,但才华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校园里有很多学生是她的粉丝,许广平自然也不例外。

她对鲁迅仰慕已久,甚是崇拜,一切仿佛在冥冥之中早就注定好了。

1925年3月,许广平以“受教的一个学生”的身份给鲁迅写信,意料之外的是当天就收到了鲁迅热情的回信。

此后,许广平经常给鲁迅写信。有时会登门谒见,向他求教。渐渐地,他们聊到了国家,聊到了生活。两个人互相理解,彼此关怀。

一次,许广平躲进鲁迅的家里避难,她主动向鲁迅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爱意,鲁迅却退缩了,称自己配不上她,委婉拒绝了。

直到1925年10月20日的晚上,在鲁迅西三条寓所的工作室——“老虎尾巴”里,他坐在靠书桌的藤椅上,许广平则坐在了鲁迅的床头。

她再次勇敢的握住了鲁迅的手,鲁迅依旧怕给不了她想要的,问道:“为什么还要爱呢?”许广平真诚的回答他:“神未必是这样想。”说完不舍的握紧了他的手。

就是这一个动作,让鲁迅最后的防线崩塌了,他缴械投降,轻柔而缓缓的回握了她的手。接着对许广平说道:“你胜利了!”

她害羞的低下头,明媚的笑了笑,两个人相拥热吻。

1927年10月30日,鲁迅和许广平在上海开始了他们的同居生活。但很快这个消息就在坊间流传开了,矛头直指鲁迅。

于是人们开始议论纷纷,流言蜚语接踵而至。有的人说北京的朱安才是鲁迅的合法妻子,许广平只是一房姨太太。就连鲁迅的弟弟周作人也表示,“他们的婚姻不合法,不予承认”。

面对社会的重压和舆论,鲁迅做出了迫不得已的举动。他让三弟周建人替自己在宝山路附近的景云里租了一间房子。

将许广平的卧室安置在三楼,自己住在二楼。且对外只说许广平是自己的助手,做校对。

鲁迅一生中的两个女人:名实存亡的妻子和无名无分的挚爱

许广平与鲁迅一家三口

许广平和鲁迅正式在一起后并没有告知自己的家属,她辞去了原有的工作,卸下了知识女性的光环,退到幕后,甘愿做一个相夫教子的家庭妇女。

这时的鲁迅继续安心的从事写作。在上海生活的这十年,是他此生最恬静、温馨的时光。

鲁迅和许广平的书信集《两地书》中,他感慨道:

“回想六七年来,环绕我们的风波也可谓不少了。在不断的挣扎中,相助的也有,下石的也有,笑骂污蔑的也有。但我们紧咬了牙关,却也已经挣扎着生活了六七年。我们以写一本书为自己纪念。”

他们一直恩爱有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鲁迅很感谢许广平在背后的默默付出,因此在发表译作的时候,经常会用“许遐”、“许霞”这样的笔名。

1929年9月26日,临产的许广平住进了医院。可折腾了一天一夜,孩子还是没有生下来。

鲁迅担心之余,有些不知所措。在这生死攸关的情况下,大夫问他保大人还是保孩子,鲁迅沉思片刻,说道:“保大人。”

好在经过医生的一番努力,终于成功的用产钳将孩子夹了出来,母子平安。这时,焦急的鲁迅才捏了一把汗。

那年,他已48岁,初为人父的喜悦溢于言表。后来鲁迅也很宠爱这个儿子,家里每天都是欢声笑语。

1936年,鲁迅病逝。他对许广平说:“忘记我,过好自己的生活。”然而直到许广平去世也未改嫁,她整理鲁迅的手稿,编辑出版了六百万字的鲁迅著作。

鲁迅曾送给许广平一本书,叫《芥子园画谱》。在这本书里,他深情的写道:

“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

这便是他们曲折又动人的爱情故事。

鲁迅一生中的两个女人:名实存亡的妻子和无名无分的挚爱

鲁迅

其实,鲁迅和朱安的婚姻是不幸的,他们之间没有悸动火花,没有水乳交融,就连正常的夫妻生活也没有。只不过是挂着夫妻头衔的两个陌生人。哪怕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依然形同陌路,咫尺天涯。

鲁迅是一个恪守底线的人,不爱就是不爱,更不会与她同房。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解除这段婚约,因为在那个年代谁家的女儿被休了,是一种莫大的耻辱,甚至会被鄙视和唾弃。

对于包办式婚姻,朱安是不折不扣的牺牲品。她独守空房41年,需要多少的忍耐和毅力?正是这种守活寡的婚姻,剥夺了她做一个妻子和母亲的权利。

而鲁迅和许广平的结合,让他体会到了夫妻真正的意义和快乐。哪怕谣言四起,面对嘲笑质疑,他仍坚守这份感情,不离不弃。

鲁迅后十年的创作成果说明了一切,已远远的超过了前20年。

许广平对鲁迅的爱,的确一往情深。如果当初没有她的义无反顾,就少了这一对璧人。她宁愿放弃自己的梦想伴鲁迅左右,我想没有比“爱”更适合的诠释。

鲁迅先生在《随感录四十九》这本书中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

“从幼到壮,从壮到老,从老到死,这是人的生命的路。在这条路上有两个关键时刻,一是为人之子,一是做人之父。”

是许广平给了他完整的家,赋予了他父亲的角色。让他在病重乃至逝世的那段时间里,有了爱人和骨肉的陪伴,才不至于那么孤立无援,彷徨不安。

所以,许广平对鲁迅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

上一篇

皇子装疯卖傻37年,太监以为很好控制,没想到登基后成一代明君

下一篇

从现代的海陆空三军,看清朝的八旗如何大破明朝20多万军队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