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都懂得“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的道理,却很少人知道下一句才是重点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都懂得“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的道理,却很少人知道下一句才是重点
收藏 0 0
都懂得“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的道理,却很少人知道下一句才是重点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磕磕碰碰,沟沟坎坎,有的人在遇到困难或者问题的时候,经常最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哪里有失误,到底该如何解决问题,而是要么抱怨老天不公平,要么抱怨别人对不起自己,在满满的负情绪之下,很多人便因此沉沦下去。

像这样的列子比比皆是,最典型的就是鼎鼎大名的“西楚霸王”项羽了,想当初他的实力远远优于刘邦,然而,经过四年的“楚汉相争”,却被一直处于弱势的刘邦给逆袭了,只能在自刎于乌江之前发出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的抱怨。

临死前,项羽首先想到的,不是为什么自己在手握巨大优势的情况下却反被刘邦击败的根源,而是埋怨老天不公平,对于项羽失败的原因,司马迁总结的非常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都懂得“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的道理,却很少人知道下一句才是重点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太史公说的是,项羽总是夸耀自己的功劳,独逞个人的私欲,却不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绩业只要依靠武力,就能统 治好天下,结果仅仅五年的时间,就让他亡 国了,直到身死东城,依然还没有觉悟,不肯责备自己,这显然是错误的,另外,他还借口说“是上天要灭亡我,并不是我用兵的过错”,这难道不是很荒谬的事情吗?

因此,相比遇到一点儿挫折就“怨天尤人”,不如保持一颗“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的心态更好,孔子便说过“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 其身”, 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不要怪靶子不正,要怪就怪自己箭术不行。

孔子的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个世界总是曲折向前在不断变化之中的,无论好事还是坏事,都有可能发生,我们不能一遇到好事就忘乎所以,而一遇到困难就开始抱怨,甚至把过错推到别人身上,而是应该多从自身找问题。

都懂得“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的道理,却很少人知道下一句才是重点

说起“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后面还有一句话才是重点,它本出自《中庸十四章》 ,其原句为:“在上 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不欺凌弱小,不攀附权 贵,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可抱怨的了,上不抱怨老天,下不责备他人,所以,君子从来都是以平常心对待天命,而小人却经常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

都懂得“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的道理,却很少人知道下一句才是重点

能做到“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固然可喜,但是能像君子那样永远保持一颗“宠辱不惊”的平常心看待任何事物,杜绝像小人那样,总是不择手段获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才是最困难的事情,正所谓“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而现如今,我们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像君子那样“居易以俟命”?而为了所谓的成功,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又有多少人如同小人一般“行险以徼幸”? 最后,衷心的希望大家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而不是总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没人会发现,从而动歪心思,走邪路获得本不该属于你的东西。

上一篇

从被技术封锁到实现反封锁,中国制造实现弯道超车大逆袭

下一篇

香港挖出宋朝方井,港府因此损失数十亿,专家:揭穿英国世纪谎言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