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由于管得住自己制得住儿孙,他终成朱元璋手下幸存功臣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由于管得住自己制得住儿孙,他终成朱元璋手下幸存功臣
收藏 0 0

自古帝王称寡人,“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是常事,朱元璋尤其深感皇权得来不易,太子朱标、皇太孙朱允又太过仁慈,为长远计,故他要扫除一切危险、铲掉一切阻碍。朱元璋洪武年间,大开杀戒,历经胡惟庸案和蓝玉案,被杀官员多达三万余人,功臣几乎被他杀绝。但耐人寻味的是,信国公汤和却未遭毒手,一直活到了70岁,其奥妙何在?

由于管得住自己制得住儿孙,他终成朱元璋手下幸存功臣

有些人说是朱元璋念及旧情。确实,汤和是朱元璋走上“革命”的领路人。正是由于他的引荐,朱元璋才参加了郭子兴的队伍。他们一起在郭子兴麾下效力,他比朱元璋的资格还要老,却尊朱元璋当老大,当时许多人不服气,汤和却对朱元璋恭恭敬敬,老老实实跟在身后听从调遣。据记载汤和“长太祖三岁,独奉约束甚谨,太祖甚悦之。”,就这样逐渐竖起了朱元璋的威望。这份功劳,朱元璋应该不会忘怀。但是,旧情与社稷相比实在不值钱。别说功臣,就是朱元璋自己的侄子朱文正不是一样被办?其实,汤和之所以幸存,原因只有一个汤和低调,知进退,守规矩,没危险

有道是,伴君如伴虎。朱元璋杀功臣,一定不是疯了,而是感觉功臣对他或他的接班人有危险。朱元璋之所以不杀功臣汤和,那一定是由于他没感到来自汤和的真实和潜在的任何威胁。

首先是不抱怨,没野心。汤和从不高调,从不争功,对待不公待遇能坦然接受。大封功臣时,朱元璋故意降汤和一等,只封他为侯,而其他一同创业的人都封为公爵。但汤和心态很好,从不发牢骚,不怨天尤人,继续兢兢业业伺候皇上,并不时进行深刻自我剖析,展开自我批评,诚恳而深刻的自我检讨,终于再被重用,几年后进封为信国公。

由于管得住自己制得住儿孙,他终成朱元璋手下幸存功臣

其次是看透局势,急流勇退。汤和绝对是个政治家,对局势洞若观火。他早就善于揣摩帝意,迎合皇帝。当他察觉朱元璋对掌握军权的老臣开始不放心,还没有表达时,汤和就明白,与其等朱元璋“杯酒释兵权”,不如投其所好,自己主动急流勇退。于是,他第一个自请解除军权。《明史汤和传》记载“(汤)和以间从容曰:‘臣犬马齿长,不堪复任驱策,愿得归故乡,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帝大悦。”朱元璋立马拨款为汤和在凤阳老家造房,让他衣锦还乡。这样的带头人,老朱能不喜欢吗?

由于管得住自己制得住儿孙,他终成朱元璋手下幸存功臣

含饴弄孙田园乐
第三是束缚家人,遵守法纪。他解甲归田返乡后,无论何时何地对何人,汤和始终有谦卑之态。不以功臣自居,束缚子孙家奴(放现在叫管好子女家属和秘书等身边人),善待乡邻,不授人以柄。只是整天吃酒下棋,游山玩水,含饴弄孙,不结交官吏,不关注国家大事,给人一种只贪图享受、其他一概不闻的印象。这让朱元璋非常放心。

洪武二十八年,老一代革命家汤和病逝,享年70岁,追封为东瓯王,谥襄武,善终!善终啊!

由于管得住自己制得住儿孙,他终成朱元璋手下幸存功臣

汤和墓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汤和给我们好好地上了一课,让我们知道,端正心态、摆正位置的重要性。《明史》称赞汤和“沉敏多智数”。可这种“智数”却让我们心生畏惧恐怖之感,不禁对汤和心生怜悯。这是汤和为活命而做的选择,他的心里得有多悲苦?我们可不希望在巨大的阴影下过这样战战兢兢的生活。祈祷吧!祈祷这样恐怖的日子永远尘封在历史里,永不再现。

上一篇

明朝十六帝,都是“传奇”

下一篇

收复台湾不久后,郑成功为何要下令处死自己的妻子、长子和长孙?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