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吴三桂起兵时,拥有40万精锐部队,为何最后还是败给了19岁的康熙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吴三桂起兵时,拥有40万精锐部队,为何最后还是败给了19岁的康熙
收藏 0 0

秦朝末年的楚汉争霸,发展到后期实际上已经是三方势力共存:汉王刘邦、齐王韩信、西楚霸王项羽。当时韩信的选择十分关键,他若是投向项羽则项羽胜利,若是投向刘邦则刘邦胜利,若是彻底自立则有机会成为皇帝。

吴三桂起兵时,拥有40万精锐部队,为何最后还是败给了19岁的康熙

当时韩信身边的谋士苦苦劝他让他自立,说是刘邦不会容忍实力强大的他继续存在,但是韩信并没有听从,而是帮助刘邦灭掉了项羽,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有兵权在手的诸侯王,此时的韩信显然是没有谋反意图的,刘邦尽管知道韩信不想谋反,还是找借口将韩信的王爵与实权都给削掉了,后来更是灭其九族。

吴三桂起兵时,拥有40万精锐部队,为何最后还是败给了19岁的康熙

吴三桂起兵时,拥有40万精锐部队,为何最后还是败给了19岁的康熙

这反映出来的其实是一种历史趋势,自从秦始皇一统六国,废除封建制度,改而推广郡县制以后,皇帝就不会再允许地方上有兵权的诸侯王存在,哪怕他是为自己的王朝立下赫赫功勋的韩信,可惜的是,这个并不难懂的道理在很长时间里都不被人懂得,吴三桂正是因为不懂这个道理而留下千古骂名。

吴三桂起兵时,拥有40万精锐部队,为何最后还是败给了19岁的康熙

吴三桂是大明朝将门之后,世代为武将,他的父亲与舅父都官至总兵,他在年少的时候便因为家学渊源,而系统地学习了武功与兵法,在不到二十岁的时候便参加武举,并且成功考中武举人,从此正式进入军中任职,并且一路高升,在李自成军队就要攻入北京城的时候,吴三桂手握数万精兵,已经成为了足以影响天下大势走向的人物。

吴三桂本来就要领着军队前往京城“勤王”,结果还没有上路就听说皇帝已经自杀了,于是他就准备着投靠李自成,结果又听说李自成纵容部将把自己的爱妾陈圆圆给抢走了,吴三桂大怒之下投靠了满清,并且亲自领清军入关,随后又与李自成大战,将其打得大败亏输,让满清顺利入主中原。

吴三桂起兵时,拥有40万精锐部队,为何最后还是败给了19岁的康熙

这个时候的吴三桂,想法与当年的韩信差不多,那就是自己在地方上好好当一个诸侯王,也不想要去当皇帝,为了对满清表示忠心,吴三桂还亲自将南明的永历皇帝朱由榔给绞死,将其首级送给了满清,他也因此而被满清封为平西王,满清向其允诺:世世代代镇守云南,长享富贵,如山河之永。

吴三桂被满清的这个承诺给打动了,认为自己能够永远地当一个实权藩王,事实证明老狐狸也有天真的时候,最初满清之所以没有动吴三桂,那是因为实力不够鞭长莫及,等到康熙皇帝继位的时候,就开始向吴三桂下手了。

吴三桂起兵时,拥有40万精锐部队,为何最后还是败给了19岁的康熙

吴三桂惊怒交加,自知已经无路可走,于是在1673年宣布起兵造反,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个时候他手中已经有40万精锐部队,但是为何很快就败给了19岁的康熙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吴三桂造反的理由有点搞笑,他说他是为了“反清复明”,但事实上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就是被他给弄死的。

所以吴三桂这话说得太过虚伪,下面的士兵根本就没有几个人听信他,以至于四十万大军却犹如一盘散沙,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很快就被各个击破,吴三桂的造反也就宣告失败了。

上一篇

一位高僧说:当你处于低谷被人瞧不起,谨记3句话,定会东山再起

下一篇

清朝有一个极为神秘的禁地,除了皇帝,任何皇亲国戚擅闯都得处斩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