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朱祁镇杀于谦与京城之战深夜炮击无关 明史给出的答案只有两个字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朱祁镇杀于谦与京城之战深夜炮击无关 明史给出的答案只有两个字
收藏 0 0

提起明英宗朱祁镇,人们能记住四件事:重用死太监王振导致土木堡之变,断送了数十万大明精锐生命;杀害京城保卫战头号功臣于谦;为王振恢复名誉建庙祭祀;废除妃嫔殉葬制度。很多人因朱祁镇不让自己的大小老婆们殉葬而称之为“仁君”“明君”,但是那些吹捧朱祁镇的人忘了,大明数十万将士牺牲,他可以是一滴眼泪都没掉,后来还带着瓦剌也先两次进攻大明重镇宣府大同。杀害于谦等忠臣功臣的时候,手段残忍至极,至于他亲笔写下的“圣旨”,更是狗屁不通,显得他心狠手辣但却没有什么文化,虽然很多后世史料为朱祁镇洗白,说他很后悔杀害于谦,但是夺门之变亲历者的记录则显示,朱祁镇对于谦恨之入骨——他在抓捕了于谦之后的第一时间就是下令“廷杖一百”,于谦没有被当场打死,已经是锦衣卫手下留情了。

朱祁镇杀于谦与京城之战深夜炮击无关 明史给出的答案只有两个字

朱祁镇夺门成功的第一件事,就是“当日拿于谦、王文,皆打一百。”“第二日拿陈循、萧镃、商辂、俞士悦、江渊、王伟、顾镛、丁澄、沈敬等多官问,皆打二十。”要知道当时的廷杖,可是所有官员的噩梦,能抗住一百廷杖的,不是练了金钟罩,就是有超强的意志力和抗击打能力,不审不问先打一百廷杖,可见朱祁镇恨于谦,已经恨入骨髓。

朱祁镇杀于谦与京城之战深夜炮击无关 明史给出的答案只有两个字

其实朱祁镇对于谦恨得咬牙切齿,纯属恩将仇报,要不是于谦力争,他还在大漠戈壁吃沙子呢。当年有人提出要迎接朱祁镇回归,受到了包括朱祁钰在内的朝野上下一致反对,是于谦给朱祁钰吃了定心丸:“你哥哥回来也夺不走你的皇位。”于是“先后遣李实、杨善往。卒奉上皇以归,谦力也。”而且朱祁镇所说的“于谦乱政”,更是站不住脚——于谦根本就没那个资格。于谦在京城保卫战的时候,只是兵部侍郎,连内阁大学士都不是,景泰帝朱祁钰登基,于谦也只是提升了半级当了兵部尚书,别说内阁首辅,连大学士都没当上。也就是说,于谦根本就没有进入大明王朝的核心决策权,连提明代宗朱祁钰起草诏书的资格都没有,他就是大明王朝的门神,积极整军备战,防止瓦剌卷土重来。

朱祁镇杀于谦与京城之战深夜炮击无关 明史给出的答案只有两个字

提起明英宗朱祁镇,人们能记住四件事:重用死太监王振导致土木堡之变,断送了数十万大明精锐生命;杀害京城保卫战头号功臣于谦;为王振恢复名誉建庙祭祀;废除妃嫔殉葬制度。很多人因朱祁镇不让自己的大小老婆们殉葬而称之为“仁君”“明君”,但是那些吹捧朱祁镇的人忘了,大明数十万将士牺牲,他可以是一滴眼泪都没掉,后来还带着瓦剌也先两次进攻大明重镇宣府大同。杀害于谦等忠臣功臣的时候,手段残忍至极,至于他亲笔写下的“圣旨”,更是狗屁不通,显得他心狠手辣但却没有什么文化,虽然很多后世史料为朱祁镇洗白,说他很后悔杀害于谦,但是夺门之变亲历者的记录则显示,朱祁镇对于谦恨之入骨——他在抓捕了于谦之后的第一时间就是下令“廷杖一百”,于谦没有被当场打死,已经是锦衣卫手下留情了。这位夺门之变的亲历者名字叫杨瑄,《明史卷一百六十二列传第五十》有这个人的记录:明代宗朱祁钰景泰五年进士,官居御史,为人“刚直尚气节”,曾经上疏朱祁钰力争复立朱祁镇之子朱见深为太子。后来又上疏朱祁镇弹劾曹吉祥石亨,朱祁镇向李贤徐有贞夸奖他“真御史也”。这位真御史以夺门之变亲历者的身份,写了一本《复辟录》,详细记录了夺门之变的整个过程和朱祁镇先后下发的两道“手敕”和“圣旨”,就是这两篇半文半白的文字,暴露了朱祁镇的本来面目。朱祁镇夺门成功的第一件事,就是“当日拿于谦、王文,皆打一百。”“第二日拿陈循、萧镃、商辂、俞士悦、江渊、王伟、顾镛、丁澄、沈敬等多官问,皆打二十。”要知道当时的廷杖,可是所有官员的噩梦,能抗住一百廷杖的,不是练了金钟罩,就是有超强的意志力和抗击打能力,不审不问先打一百廷杖,可见朱祁镇恨于谦,已经恨入骨髓。接下来朱祁镇开始了歇斯底里的胡说八道:“于谦、王文、舒良、王诚、张永、王勤,论法本当凌迟,从轻决了罢。”“于谦、王文结同内贼……构成邪谋,逢迎景泰,篡位易储,依阿从谀,废黜正后,内外朋奸,紊乱朝政,擅夺兵权,将军国大事都坏了……这厮每(们)自知罪恶深重,恐朕不容,因其谋为不轨,纠合心腹都督范广等,要将总兵官等擒杀,迎立外藩以树私恩,摇动宗社……这厮每奸谋节次败露……这厮每图危宗社的情理,穷凶极恶,本当族灭……不许似这厮每朋奸乱政,违了必诛不饶。恁都察院便出榜,晓谕多人每知道。钦此。”煌煌谕旨,连用四个骂人字眼“这厮每”,可见朱祁镇当时有多么气急败坏。那道所谓的“圣旨”很长,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全是胡说八道,没有一件指控站得住脚。这时候我们不禁要问了:朱祁镇为什么要如此痛恨于谦?是因为当时他带着瓦剌太师也先来打京城的时候,挨了于谦的大炮吗?其实朱祁镇对于谦恨得咬牙切齿,纯属恩将仇报,要不是于谦力争,他还在大漠戈壁吃沙子呢。当年有人提出要迎接朱祁镇回归,受到了包括朱祁钰在内的朝野上下一致反对,是于谦给朱祁钰吃了定心丸:“你哥哥回来也夺不走你的皇位。”于是“先后遣李实、杨善往。卒奉上皇以归,谦力也。”而且朱祁镇所说的“于谦乱政”,更是站不住脚——于谦根本就没那个资格。于谦在京城保卫战的时候,只是兵部侍郎,连内阁大学士都不是,景泰帝朱祁钰登基,于谦也只是提升了半级当了兵部尚书,别说内阁首辅,连大学士都没当上。也就是说,于谦根本就没有进入大明王朝的核心决策权,连提明代宗朱祁钰起草诏书的资格都没有,他就是大明王朝的门神,积极整军备战,防止瓦剌卷土重来。那么朱祁镇为什么切齿痛恨于谦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呢?细看史料我们就会知道,朱祁镇杀于谦,与京城之战中那场深夜炮击无关,明史给出的答案只有两个字:“面子”。这在《明史》中有明确记载:当被判处于谦死刑时候,“英宗尚犹豫曰:‘于谦实有功。’”有贞进曰:‘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帝意遂决。”为了自己的面子,朱祁镇不惜杀害延续大明命脉的头号功臣,这就是皇权光环笼罩下的卑微。在有皇帝的年代,永远都是“皇上圣明”,而朱祁镇这个“圣明”的皇上,带着五十万精锐大军北征,最后连自己都搭进去了。而于谦带着二线部队组成的哀兵,硬是把乘胜而来士气高昂的也先揍回去了,跟军事天才于谦相比,朱祁镇就是一头爬不上树的笨猪,这才是朱祁镇一定要杀害于谦的真实原因:赵构被金人吓得失去了生育能力,而岳飞却让金人悲鸣“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所以赵构杀害了岳飞;当了叛徒带领瓦剌大军攻击宣府大同未遂,但是成功攻破紫荆关的朱祁镇,在京城下又一次带路失败,对于谦的羡慕嫉妒恨已经无以复加,这才是他动了杀机的根本原因,而历史证明,当过叛徒的人最恨的,不是曾经俘虏他的敌人,而是人品比他高尚、能力比他高强、战功比他显赫的前战友……

上一篇

朱高炽没有被父亲朱棣废掉太子之位,真是因为妻子和儿子的原因?

下一篇

赵匡胤随口作2句诗无人能续,四百年后,一位伟人对出成千古名句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