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打江山容易守业难?孙权教你如何守业有成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打江山容易守业难?孙权教你如何守业有成
收藏 0 0

《三国演义》是一本值得每个人好好读的书,里面不仅包含了无数智慧,还教人如何创业、管理、守成。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合久必分”,是群豪争雄的时代,孙权他既没有曹操的狂傲,又没有刘备的偏激,而是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防守反击,稳操胜券,三分天下,不愧为江东守业之雄。

创业不易,守业更难。作为在吴国掌权者,孙权在政治、军事、外交等诸方面表现出来的才能和特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打江山容易守业难?孙权教你如何守业有成

防守战略奠国基

1、防守理念显雄才大略

孙策病危,临终授命孙权。当年孙权才15岁,还属少年英雄,他临危不乱,按兄之言,重用旧臣张昭、周瑜。周瑜引荐鲁肃,孙权与鲁肃彻夜同宿问治国之道。鲁肃一席话,可谓东吴版的“隆中对”,也是后来孙权守业治国的基策。这里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扩边,方向以长江流域为主,然后“据守之”,再图王称帝得天下,但第一步是开疆守业。孙权一生基本以此为圭臬,圆满完成第一步称王、称帝,成守业之雄。

打江山容易守业难?孙权教你如何守业有成

2、防守反击见成效

三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大战役——官渡、赤壁、夷陵,这三大战役中曹操打两个,一胜一负;刘备打两个,一胜一负;孙权打两个,双胜。为什么孙权能立于不败之地?原因在于他审时度势,以守为攻,反击有限,适可而止,见好就收,不冒进,不被胜利冲昏头脑。

赤壁和夷陵两大战役,孙权不仅双赢,而且对“三国鼎立”格局形成有深远影响。赤壁之战,定下南北格局;夷陵之战,定下东西格局,同时孙权也完成了当年鲁肃“隆中对”中最关键的一步,占长江中、下游,可见孙权的防守国策符合历史规律,保障江南人民生活安稳、处于不败之地。

审时度势、能屈能伸

孙权在政治战略格局中,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制定方针政策,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因事制异、对症下药,见成效。

孙权对曹操的攻势,他先兵后礼,求和求稳,又不失其威。对刘备的攻势,他先礼后兵,先言大义再用兵有理、有利、有节、有张、有驰,能屈能伸,后发制人。可见他处理国家大事,控制在最佳点,恰到好处,具有中庸高明之美。

打江山容易守业难?孙权教你如何守业有成

善识才、会用才

孙权第一次见到周瑜,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今承父兄之业,将何策以守之?”周瑜回答说:“自古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为今之计,须求高明远见之人为辅,然后江东可定也。”确定了人才的重要性,也坚定了孙权广聚人才、任人唯贤的决策。

孙权的善用人才还体现在他对四大都督的任用上,四大都督皆有功劳:周瑜赤壁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曹操八十万大军。鲁肃“联刘抗曹”的决策,使得曹操不敢对东吴轻举妄动。吕蒙白衣渡江,于五虎上将之一关羽手中夺得荆州。陆逊一介书生,营烧七百里,大获全功。

孙权使用人才,以友情为准则,首先他对父兄的原班人马无保留地全盘接纳。文臣如张昭、顾雍;武将如程普、黄盖、韩当、周泰。不久,他在吴会设宾馆,招贤纳士。文人有阚泽、张温、陆绩、朱桓等,良将有吕蒙、陆逊、潘璋、丁奉、徐盛等,此时东吴集团精英荟萃。

孙权对文臣武将识才、信才、重才各显风范。文臣方面,最能体现孙权知人善任的当属他与诸葛瑾的关系。

《三国演义》第82回,刘备率75万大军伐吴,兵临白帝城。大兵压境东吴满朝皆惊,此时诸葛瑾毛遂自荐,去劝说刘备弃吴伐魏,孙权大喜遣之。用之不疑,君臣间平素肝胆相照,关键时同舟共济, 以助事业有成。

打江山容易守业难?孙权教你如何守业有成

武将方面,最能体现他用人方式的当属他与老臣周泰。当年张辽大战逍遥津时,孙权被敌重兵围困,是周泰横刀立马,护驾脱身。

回朝后,孙权设宴,宴会上亲自举杯,抚其背泪流满面说:“卿两番相救,不惜性命,被枪数十,肤如刻画,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马之重乎!卿乃孤之功臣,孤当与卿共荣辱、同休戚也。”

说完让周泰解衣与众将观之——皮肉肌肤,如同刀剜,盘根遍体。孙权手指其痕问之,周泰具言战斗被伤之状。一处伤令吃一觥酒。是日,周泰大醉。权以青罗伞赐之,令出入张盖,以为显耀。

由此可见,孙权不仅知人善任,而且将君臣友情融于一体,使东吴同心同德,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为他后来称王称帝奠定了根基。

内政和、外交活

1、内政协调、关系和顺

孙权在处理内政方面,很少带有个人主观倾向,往往从理性角度表态。当属下出现矛盾时他能洞察秋毫,因势利导化解矛盾。最典型的就是“凌统与甘宁”之间的矛盾。

2、外交灵活、得失兼有

孙权在一生执政中,外交方面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当然在这方面有得有失。赤壁之战前,面临曹兵压境,诸葛亮来访,促成孙刘联盟。表面上看像诸葛亮是主导者,其实关键人物是孙权,没有孙权的一锤定音,一切都将无从谈起。所以说赤壁之战的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也是孙刘双方外交上的胜利,结果双赢。

守业之成,影响之远

尽管《三国演义》中孙权性格与历史上的孙权大同小异,但他在守业方面是成功的,但也有不足,统一天下的志向不明显,晚年孙权猜忌功臣,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对其后世有负面影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孙权形象对后世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可在历代文人诗词中窥见一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明夸周瑜,暗赞孙权,《密州出猎》直赞少年英雄孙权。辛弃疾曾在《南乡子》里这样写到: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打江山容易守业难?孙权教你如何守业有成

总之,孙权的守业之成是符合东汉末年“合久必分”的历史规律,孙权没有表露统一天下的宏大理想,是他平时审时度势,按客观规律行事,符合当时社会现实做出的——他很明智,论综合国力,东吴“统一不足,防守有余”,所以按鲁肃的“隆中对”采取守势,后来证明他守业成功。

上一篇

寻根问祖,中华姓氏的起源之谜

下一篇

火星探秘,解密火星着陆模拟试验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