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天气这么冷,古人是怎么过冬的?有钱人原来这样用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天气这么冷,古人是怎么过冬的?有钱人原来这样用
收藏 0 0

近日已过冬至,天气寒冷,有空调暖气的我们尚且都觉得冷。诗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不难感受到一丝寒意,那古人是怎么度过寒冬的呢?小船带大家一探究竟吧。

天气这么冷,古人是怎么过冬的?有钱人原来这样用

装备样样不能少:

首先物理防御得利用起来,帽子、手套得齐全。古人还习惯将含有丝或棉等填充物的长条,裁成帛巾扎在额间,用作保暖。至于用棉花来取暖,则是明代以后的事了。因为棉花是一种外来作物,在明代之前一般人都穿不上棉衣。中国本土的纺织材料有蚕丝、葛、麻等。

天气这么冷,古人是怎么过冬的?有钱人原来这样用

(古代棉衣)

有钱人用的自然是丝,天气寒冷时,他们会在衣服里垫上丝锦保暖,还会利用动物皮毛、禽鸟羽毛做冬装。《韩非子·五蠹》中有记载:“冬日麂裘,夏日葛衣”。裘是有钱人的冬装,类似于现在的“皮草”。用以做裘的皮毛很多,如狐、犬、羊、鹿、貂、兔等,其中狐裘和貂裘最为珍贵,属于奢侈品,为达官贵族所穿;鹿裘、羊裘则品质略逊一筹,但也非普通百姓所能享用,穿得起的至少也算是当时的中产阶级了。《红楼梦》中,王熙凤“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林黛玉“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奢华之极。

天气这么冷,古人是怎么过冬的?有钱人原来这样用

普通百姓只能穿袍了。从史料记载来看,上古三代人们已普遍开始穿袍了。袍是上衣和下裳连成一体的长衣,有内外两层,夹层里放入柔软的御寒填充物。袍也有高档与低档之分,如果夹层里所填的是“纩”,即蚕丝絮,称为“茧”;如填充的是“缊”,即絮头、细碎枲麻等,才叫“袍”。贫民则多使用麻布,御寒效果不尽人意,直至明朝时期,普遍都能船上棉衣。

天气这么冷,古人是怎么过冬的?有钱人原来这样用

方法各异的取暖:

在穿着装备齐全后,还需要想办法取暖,最直接的方法是直接烤火取暖。只不过烤火方式,也有个三六九等。

有钱人家室内取暖多用木炭,春秋时期,就出现了燎炉,将木炭放在里面燃烧取暖。除此之外装木炭的容器还有火盆、熏炉、手炉、足炉等,不一而足。

就是火盆外面加上一个笼罩,下部为盆,上部为罩,防止失火或掉进别的东西,多用铜制材料。手炉是方便手握的小火炉,内置炭火,炉外加罩,形状多样。足炉比手炉大,是用锡或铜制成,民间称“汤婆子”,装上热水,可以放到被窝里焐脚,与现代的热水袋相似。宋代黄庭坚诗云“千金买脚婆,夜夜睡天明”,指的就是这种暖具。

天气这么冷,古人是怎么过冬的?有钱人原来这样用

(曾侯乙燎炉)

天气这么冷,古人是怎么过冬的?有钱人原来这样用

燎炉也终究有局限性,大户人家就开始考虑怎样让整个房子暖和起来,于是便出现了火墙。其原理很简单,墙内做一根管道通至灶台,灶台这边生火,自然便能将热气传到墙上以此取暖。只是虽然原理简单,但其花费也不是普通人家可以承担得起的,所以不管是壁炉还是火墙,多数应用于宫殿和贵族高官家中。

天气这么冷,古人是怎么过冬的?有钱人原来这样用

(火墙)

天气这么冷,古人是怎么过冬的?有钱人原来这样用

(烧火墙用的炉子)

老百姓们多用泥、陶制的盆装烧火做饭剩下的灶灰来取暖。后来有了火坑,内有孔道,与灶台相通,烧饭做菜时柴火燃烧产生热量通过孔道进入坑内,使坑内温度升高。

天气这么冷,古人是怎么过冬的?有钱人原来这样用

(灶火)

天气这么冷,古人是怎么过冬的?有钱人原来这样用

(火炕)

看了古人的取暖方式,是不是觉得如今的生活,深受工业革命的恩赐呢?

上一篇

古代死囚吃断头饭,官府为何要放一块腥臭生肉?囚犯看到反而感激

下一篇

武松一年的俸禄,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