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科举考试外皇帝还招特招生?武举有一条件却难倒众人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科举考试外皇帝还招特招生?武举有一条件却难倒众人
收藏 0 0

看过周星驰电影《武状元苏乞儿》的都想必对星爷的演技惊呼过瘾,苏乞儿参加的武举考试不仅考骑射还考举重,最后耍起了双节棍,确实令人脑洞大开。到底古代的武举考试是不是像星爷演的那样呢?自从武则天创立了武举考试,各朝各代时断时续,没有发展出完整的体系,直到清朝才重视起武举考试来,当然清朝的武举考试也是要经过重重选拔,一般习武之人如果没有任何功名,都被称为“武童”,就像童试中的考生都叫童生一样,不管年龄大小,只要参加武举考试,没有功名就是武童,一般文童考试时间过后才会考武童。

科举考试外皇帝还招特招生?武举有一条件却难倒众人

武童都具体考哪些内容呢?我们知道文童童试都要经过三次考试,武童也不例外,武童考试也是三场,第一场主要考核马射技术,也就是骑马射箭,像《水浒传》中的小李广花荣,能百步穿杨,这就是射箭中的顶尖高手了,第二场主要考步射和硬弓、刀石,这些功夫都被称为外场,武举考试还有一场内场,内场一般是笔试,以前会考一篇策论,最后改为默写武经七书中的片段。习武之人考笔试,简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那么什么是七书,这七书其实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军事著作,包括《孙子》、《司马法》、《吴子》、《李靖问对》、《黄石公三略》、《姜太公六韬》、《尉缭子》,大家可能最熟悉的就是《孙子兵法》,武举考试默写这七书对于这些大老粗来说简直苦不堪言。

科举考试外皇帝还招特招生?武举有一条件却难倒众人

很多人因为没有学过文字而被淘汰,而考试通过的武生也有严格的录取名额,府学录取20人,大州县录取15名,中州县录取12名,小州县录取七八名不等,这些人只有通过了考试,才能叫武生,这些武生既懂得武术,又认识些文字,但是在清朝一个武生想要深造,确实困难,因为没有专门的武学学府,康熙三年,鉴于武生这种情况,就让儒学教官兼职也带带武生的课。内容当然还是武经七书,后来又加了百将传、孝经和四书。毕竟这些儒官都是四书五经的行家,他们对武术一窍不通,又强行带武生的课,只得给武生教文学。

科举考试外皇帝还招特招生?武举有一条件却难倒众人

一般各地的武官会每个月在各个学院射圃,同时也考验考验这些武生的弓箭和马术。武生可以报考参加乡试和会试,也是考三场,第一场考马上射箭,第二场考步箭、硬弓,又增加了舞刀以及掇石,这也是被称为外场,第三场照样考策论,但是对于习武之人,这一条件确实难倒了众人。嘉庆二十年,直接改为默写武经一段大概有一百来个字,只要不乱涂乱画,就可以通过了。其实这第三场考试再后来变得形同虚设,武生如果过了60岁,就不能再参加考试了,大概是怕这些老头舞枪弄棒伤身体吧。

科举考试外皇帝还招特招生?武举有一条件却难倒众人

武举考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二甲、三甲前十名必须得由皇帝亲自钦定,一甲的前三名便是武状元,武榜眼、武探花,赐进士及第,在顺治三年,一甲第一名也就是武状元,赐参将,武榜眼赐游击,武探花赐都司。二甲皆授予守备,三甲皆授予署守备。除了科举考试,一般皇帝也会亲自招特招生,这种考试被称为“制科”,最著名的叫博学鸿词科和孝廉方正科。乾隆元年,博学鸿词科参加170余人中,取中19人。

科举考试外皇帝还招特招生?武举有一条件却难倒众人

清朝的科举考试是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最完备的时期,确实为清朝前期的统治招募了很多优秀的人才,这才促成了康乾盛世的辉煌,但是清朝末期,科举考试实行的八股文,也限制了当时人才的发展,大家专精八股文,不兴学术,等到外国的坚船利炮打进国门之时,还不思进取,直到多次受挫之后,才开始了漫长的教育改革。光绪三十一年科举考试被废止。

上一篇

八旗子弟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先学会骑射再考翻译,这也太难了

下一篇

科举第一名为何叫状元?细究“状元”的来历,其实和科举没关系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