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为何万历皇帝请假三十年不上朝,国家却依然安然无恙?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为何万历皇帝请假三十年不上朝,国家却依然安然无恙?
收藏 0 0

我们通过电视剧等一些影像资料上可以知道,皇帝虽然表面上拥有着绝对的权力,但也要跟现代人上班上班打卡一样,都是按时按点的,甚至有时候还会超时加班的,每天除了上早朝时处理各种的政务,下朝后由还要批阅奏折,百年如一日,这由此可见当个皇帝也是蛮辛苦的,那更不用说那些要发奋图强、励精图治的皇帝啦,即使是那些荒淫无道的皇帝也得天天上朝。

为何万历皇帝请假三十年不上朝,国家却依然安然无恙?

我们都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了。但是在老朱家就出了这么一个人,人家当皇帝,总得上朝处理政务嘛!他倒是好,当个皇帝,一请假就30年没有上朝处理过政务。

我们的这位“奇葩”皇帝,正正就是大名鼎鼎的万历皇帝,作为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更是开创了一个“万历中兴”的时代,给大明朝带来了长达10年的稳定经济繁荣,但是在他在位的48年的时间里,有足足30年是请假不上朝的,然而国家却为何能够安然无恙呢?对此,想必大家心里都充满疑问了吧?

为何万历皇帝请假三十年不上朝,国家却依然安然无恙?

归根结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很好的制衡制度

自朱元璋当皇帝后,就取消了宰相的职位,将皇权进一步集中起来,设立内阁和厂位制度,立铁牌明令宦官不得干政,可以说明朝是封建皇权制度最为完善的王朝,它能对各方进行有效监督,以保证皇权的稳固和国家的正常运行。

这三种权力(皇权、内阁、宦官)组成了明朝的权力架构,内阁,说白了就是在皇帝家里,负责传话的,虽然有提出建议的权力,即票拟的权力,但是却不得不依赖于宦官送达批红,而宦官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权力也是皇帝赐予的,明朝的宦官分为两种:司礼监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说白了就是内阁把建议提出送达后,司礼监秉笔太监觉得可行就打个勾,司礼监掌印太监觉得可行就盖个章而已!内阁和宦官间相互制约保持平衡,而且皇帝手下还有锦衣卫和东、西厂位,对百官进行有效监督,这样即使皇帝无论在什么地方,皇帝都对百官的情况了如指掌。

为何万历皇帝请假三十年不上朝,国家却依然安然无恙?

2.手下有能人

万历皇帝当政时,他的身边有3位得力助手:慈圣皇太后、冯保和张居正。慈圣皇太后作为一位听政者,她是非常成功的。在万历皇帝年幼登基时,她便开始垂帘听政,参与了政权。当时的小皇帝年幼贪玩,因此慈圣太后在管教方面是从没有放松过的,每天严厉按时的叫他早朝,认真读书,对于幼帝犯的错误也是罚他反省。

对于太监,我们总是第一印象就是阉党误国干政,但是冯保,虽然权势熏天,但他识大体,主动联手配合张居正全力以赴、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使张居正的国家改革政令,畅通无阻。从而改变了明朝以来,宦官集团与文官集团之间恶斗不断、内外不睦、虚耗国力的政治格局;而正是张居正的新政变革,开创了万历朝的新局面,也造就了大明王朝最富庶的十年。

为何万历皇帝请假三十年不上朝,国家却依然安然无恙?

3.军权牢牢掌握在手

俗话说的好:枪杆子里出政权,军权是统治者维系国家稳定的基础,如果军权旁落,那么他离下台也就不远了,而万历虽然30年不上朝,但是他还能利用军队完成了“万历三大征”,这由此可见其对军队的控制能力。

明朝采用文官掌领军队的制度,文官有印无权,武官有权无印,这两者间相互制衡,再加上皇帝身边的情报部门监督,这就使得军权牢牢掌握在皇帝的手中,也正因为万历牢牢把控着军队,即使是不上朝,那些大臣们想要做大,也是不可能的。

为何万历皇帝请假三十年不上朝,国家却依然安然无恙?

所以说,我们的万历皇帝三十年间从未不上朝,这并不是昏庸无能的表现,而是他的一种权术手段。而为何明朝为何会走向衰败,这是封建皇朝的必然结果。

上一篇

以身铸剑,干将莫邪的故事是真实的吗?有科学依据?

下一篇

赤壁之战真相曝光,内容反转历史,看完后都说接受不了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