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袁绍,打烂一手好牌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袁绍,打烂一手好牌
收藏 0 0

从讨伐董卓的盟主,到官渡兵败,他的政治资本仅维持了10年

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不仅是袁绍与曹操的对决,也是三国局面开始明朗的第一仗。

当时袁绍有精兵十万,曹操兵力只有两万,很多曹营人士都预测袁绍会赢,于是写信给袁绍,为自己谋划后路。可袁绍最后还是输了。为什么?因为他用10年的时间打烂了上天赐予的一手好牌。

袁绍,打烂一手好牌

政治上投机取巧

袁绍出自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 “汝南袁氏”。从他的高祖父袁安算起,袁家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父亲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将。袁绍生得英俊威武,甚得父亲、叔伯的喜爱。凭借世资,不到20岁,他已出任濮阳县长,还赢得了清正能干的名声。但不久其母病故,他就辞官服丧了,之后拒绝朝廷的辟召,在洛阳隐居。

东汉末年,宦官专政愈演愈烈,以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为代表的党人受到残酷迫害。袁绍虽自称隐居,表面上不妄通宾客,暗中却在结交张邈、何颙、许攸这样的侠义之士。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朝廷被迫取消党禁,大赦天下党人,袁绍这才进入大将军何进的门下。

此后权臣董卓在朝廷得势,他擅行废立、滥杀百姓,种种暴行引起了各阶层的愤恨。公元190年,关东各地群雄讨伐董卓,袁绍被推举为盟主。袁绍当时只是渤海太守,人们之所以推举他,不是因为他的军事实力强,而是看重他的政治优势。一方面,他是名士,在士林中有一定号召力;另一方面,董卓逼着汉献帝杀了包括袁隗、袁基在内的袁家一门。袁家的门生故吏遍及四海,遭此劫难,袁绍获得了天下人的同情。

但是,从歃血为盟讨伐董卓,到诸家分道扬镳,乃至官渡之战败于曹操,袁绍的政治资本仅维持了10年。

袁绍曾谋划推举幽州牧(汉武帝时设十三州部,每部设一刺史,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刘虞为帝,曹操等人反对,刘虞本人也坚决不干。于是不少人怀疑,袁绍起兵讨伐董卓,无非也和董卓一样,企图挟天子令诸侯而已。袁绍对献帝不忠之心,昭然可见。

董卓被吕布杀死后,部将李榷、郭汜要为他报仇,于是逼杀王允,赶走吕布,掌握了朝权。后来两人互相猜忌,李榷劫持献帝,郭汜劫持百官,双方互不妥协,展开激战。公元195年冬,成为人质的献帝幸而出逃,一路颠沛流离,东向洛阳。有人建议袁绍利用这个机会迎护汉献帝,但他却采取了回避的态度。

袁绍,打烂一手好牌

公元197年,袁绍堂弟袁术在淮南称帝,遭到曹操和吕布的轮番打击,不及两年,穷困败落。他于是派人把皇帝的尊号送给堂兄袁绍,说:“汉朝王室的气数已尽了,袁氏应当接受天命为君王。”对于这种不靠谱的做法,袁绍居然接受了,还遣长子袁谭在青州接应。而袁术遭到刘备等人的拦截,吐血而亡。

大约是被堂弟转让皇位的事情所触动,袁绍也想称帝。他授意主簿耿苞密劝自己登基,又拿耿苞之言征求将士们的意见,结果遭到一致反对。最后,为了顾全自家面子,袁绍居然杀了耿苞为自己脱罪。

总之,袁绍作为东汉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之一,在一系列政治事变中并没有表现出忠诚的本性。相反,他表现得投机取巧、首鼠两端、短视自私,不臣之心暴露无遗。所有这些,都不断地削弱他的政治号召力和公信力。被称为“王佐之才”的荀彧和“奇士”郭嘉,都在这个过程中离开他,投奔了曹操。

军事上花拳绣腿

在军事上,袁绍用兵不及曹操也是有公论的。他最受诟病的就是常常错失时机,所谓“多谋少决,失在后事”。

公元199年,袁绍刚刚赢了与公孙瓒十年之战,就想马上去攻打曹操。监军沮授进言说时机不对。因为多年战乱,百姓疲敝,仓库里没有粮食,当务之急是让百姓休养生息。此外,沮授还建议他派遣使者将消灭公孙瓒的捷报呈献天子,如果捷报不能上达天子,就可以上表说曹操断绝了他与朝廷的联系。沮授解释说:“获得政治上的主动权,再采取长远之策。现在曹操奉天子之命号令天下,您若举师南向,于义则违,兴师无名。”结果袁绍不但不听,还分解了沮授的兵权。

公元200年,刘备伙同董承等人谋害曹操的事情泄露,曹操要去讨伐刘备。这时谋士田丰建议袁绍乘曹刘连兵未解之机,“举军而袭其后”。这正是曹操部将最担心的事情。袁绍却因儿子患病推辞了,错失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气得田丰举杖击地,大呼可惜。

待到曹操击破刘备,还军官渡,袁绍儿子的病也差不多好了,他就召集部下“乃议攻许”。田丰反对说:“曹操既然击败了刘备,那么许都肯定不是无兵之城了。而且曹操善于用兵,变化无穷,兵马虽少,却不可轻视。现在,不如按兵不动,与他相持。”因为袁绍据山川之固,拥四州之众,田丰给他出了一个万全之策,建议他对外结交英才,对内抓紧农耕以备战,再挑选精锐之士组成奇兵部队,频繁攻击敌人薄弱之处,“敌军救右,我军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得敌军疲于奔命,百姓无法安心生产,这样不到三年,就可坐等胜利。但袁绍不听,非要“决成败于一战”,还以强谏为由,把田丰关押起来。

袁绍,打烂一手好牌

不光选不准时机,袁绍选将的本领也很差。他重用的那些高级将领,诸如颜良、文丑、淳于琼等,皆有匹夫之勇,却无统御之才。即使张郃这样有才华的大将,在他的手下也表现平平,但投降了曹操之后,却表现出智勇双全的超凡能力。

而且,袁绍也未能正确处理好内部名士之间的关系。他接管冀州后,手下的名士按地域分成两个集团:一个是汝颍名士集团,包括苟谌、辛评、郭图等颍川名士,以及他从汝南老家招徕的汝南名士;一个是冀州名士集团,包括审配、田丰、沮授等冀州本土名士。这两个集团之间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盾。其中不仅有地域之见,更重要的还是内部权益之争。在这个问题上,袁绍作为主帅,听断不明、心胸狭窄,内部冲突不断,使他的核心凝聚力土崩瓦解。

下一篇

论历史剧《美人心计》创作的虚实之间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