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如果王莽能像霍光一样诚心辅佐汉室江山,能实现“哀平中兴”吗?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如果王莽能像霍光一样诚心辅佐汉室江山,能实现“哀平中兴”吗?
收藏 0 0

西汉史上多次因为先帝去世,留下了年幼的少帝,在贤明的臣子的辅佐下,汉朝得以有条不紊的发展。

他们有高祖皇帝刘邦去世时太子刘盈15岁,惠帝刘盈去世,前少帝即位也才几岁。因为外有曹参、陈平、周勃等人的辅佐,内有吕后把持,社会人心向往和平,在黄老学说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水平渐渐提高。

如果王莽能像霍光一样诚心辅佐汉室江山,能实现“哀平中兴”吗?

到了汉武帝时期,武帝穷兵黩武,社会矛盾加剧,但因为转换及时,任用贤臣,休养生息,汉朝得以恢复正轨。

巫祸之乱,武帝培养的接班人刘据冤死,武帝只能临终托孤将少主刘弗陵托付给霍光。同样是这样的剧情,在汉哀帝时期也出现过,哀帝去世。大司马董贤无能,王太后召王莽回朝廷给哀帝办丧事,最后王莽选择中山王刘衎为帝,这便是汉平帝。

那么为何霍光和王莽的轨迹如此相像,结局差距会如此大呢?

1. 先帝的威望

霍光时期,先帝武帝对霍光信任无以复加。而且武帝虽然去世,但是武帝手下还有很多有名的人臣,如金日蝉(虽是少数民族人,但金家为汉室江山付出很多。),上官桀、杨敞等人。感于先帝的“周公背成王图”,霍光誓死报效汉朝。

如果王莽能像霍光一样诚心辅佐汉室江山,能实现“哀平中兴”吗?

而王莽在汉成帝时期开始并没有在高位,通过树立威名和服侍大伯王根获得元帝的青睐,荣登大司马之职,成帝对王莽的恩情不多。

2. 现帝的对待

霍光做大将军时期,多次被上官桀等人诬陷,汉昭帝对文武大臣说:“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

可见当时汉昭帝是多么的信任霍光,在后来的上官桀叛乱中,霍光与昭帝互相信任才免除了朝廷动乱之灾。当时霍光辅佐幼主时,政令明确,承接武帝在时修养生息的政令,当然也用酷吏镇压不良之风,这样才得以开始“昭宣中兴。”

如果王莽能像霍光一样诚心辅佐汉室江山,能实现“哀平中兴”吗?

而王莽时期,哀帝登基后,为了能够削弱王氏家族的权利,哀帝便拜立外戚丁家、傅家之人分王氏族人的权利,一度罢免王莽的职位,最后因为官员们说情,才让王莽回到都城照顾王太后。可见这番作为之后,王莽对朝廷的忠诚度降低。加上傅氏与丁氏没有能够安邦定国的人才,大家都指望傅喜一人,傅喜却因为傅太后被罢黜,傅太后自断臂膀。

3. 继帝的反应

汉昭帝英年早逝,汉宣帝刘病已登基。宣帝知霍光权倾朝野是自己亲政的最大阻碍,霍光虽然多次表示要交还政权,但是宣帝都以自己年轻拒绝。即使后来许皇后被霍夫人毒杀,刘病已也能够将仇恨放在心里,待霍光去世后,自己亲政才将霍氏一族剿灭。这与刘病已年少时流落民间看的东西多,知道社会的黑暗也有关系。

如果王莽能像霍光一样诚心辅佐汉室江山,能实现“哀平中兴”吗?

而平帝即位后,自己的舅舅家被王莽诛灭,母亲孤苦一人。在皇宫的他没有任何可以信任的人,太皇太后王政君更不用说肯定也不会帮助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平帝还常常对王莽表现出不满,当然一个十岁的孩子已经很不容易,于是王莽为了杜绝后患,设计用毒酒毒害了平帝,。

4. 影帝王莽

王莽做为一个“太子党”,虽然父亲因为早死没有得到封侯,但是日子应该也不差,他能够在年少时,在其他兄弟生活糜烂、相互攀比时,一人孤独贫穷,待人谦恭;在其他人攀比姬妾美丽时,他学习《礼仪》、《周礼》;细心的侍奉母亲和寡嫂,那么这个人如果不是有问题,便是有大抱负。

如果王莽能像霍光一样诚心辅佐汉室江山,能实现“哀平中兴”吗?

后来王根生病,王莽亲自服侍,待王根如父亲,让王根觉得原来自己的侄儿比自己的儿子还好,最后王根在成帝和王太后面前推荐了王莽,因为当时王莽的风评非常好,于是做了大司马,那个时候的王莽才三十八岁。

即使自己做了大司马,王莽也非常节俭,自己的妻子不穿华服,布裙只到膝盖,没有极地的长衣,如果在现代是时尚,在古代别人以为是奴仆。王莽将自己的工资用来豢养家臣和穷苦之人,真是散尽家财,只为博得美名。

于是这才有了后来王莽虽然被平帝罢黜,但是还有人歌颂他的贤良功德,使得平帝不得不召回王莽。

5. 社会环境

在武帝时期,虽然因为战争,百姓穷苦,但是武帝重用酷吏,整个汉朝的社会风气还算完好,贪污腐败之风不是很严重,到了昭帝和宣帝时期,昭帝继承武帝之风,宣帝也重法,因为治理得当社会矛盾并不强烈。

而等到元帝、成帝时期,元帝好儒,软弱仁慈,社会越来越动荡,到了成帝时期,成帝自己便在郊外置办自己的家产和百姓一起争地盘,于是乡绅,世豪兼并土地之风甚行、家奴成灾,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各地起义不断。

统治者日趋腐朽,他们不再考虑如何励精图治,而是争相奢靡,过着声色犬马的生活,上行下效,各地官员更甚。

如果王莽能像霍光一样诚心辅佐汉室江山,能实现“哀平中兴”吗?

后来哀帝即位,虽然有一些政策出台,暂缓了这种趋势。但是积重难返,哀帝虽有治国之志,却无治国之才,治理土地兼并,却随手赏赐宠臣董贤几千私田,朝中无可重用之臣。

在这种情况下,人心涣散,汉室江山岌岌可危。即使王莽能够真心辅佐,但是王家已经发展成以庞然大物,社会已经腐朽,依靠王莽也不能恢复过来,在王莽篡汉后就可以看出。

所以一个国家的复兴不是依靠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乃至几世人的努力才能够做得到。“昭宣中兴”不仅仅是昭帝和宣帝的功劳还有武帝在世时的功劳在加上“文景之治”奠定的基础。

所以即使王莽真心扶汉,汉室也不能长久。

上一篇

西汉能够得到善终的外戚能有即位,他们最终怎么样了?《下集》

下一篇

面对贝加尔湖畔艰难的生活条件,苏武为何没有吃羊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