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刘封为罗侯寇氏之子的真伪辨析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刘封为罗侯寇氏之子的真伪辨析
收藏 0 0
刘封为罗侯寇氏之子的真伪辨析

《三国志》 图片来自网络

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对刘封的出身都是一笔带过,只称为罗侯寇氏之子,刘氏之甥。东汉的罗侯只有邓氏和窦氏,没有寇姓罗侯的记载,那刘封究竟是哪一位罗侯的后代呢?

窦氏罗侯

窦氏一门是东汉名臣窦融的后代,其代表人物窦宪在朝中以骄横跋扈著称。后来因为强买沁水公主园林,得罪了汉章帝;又因擅杀大臣得罪了太后,被软禁。窦宪为了保命,决定北伐匈奴赎罪。此时匈奴孱弱,被汉军击败,窦宪因此燕然勒名,声望一时无俩。一门四兄弟皆封侯,其中,窦宪被封为继霍去病之后的第二位冠军侯,食邑二万户;他的兄弟窦笃封郾侯、窦景封汝阳侯、窦瑰封夏阳侯,各六千户。

物极必反,“欲让其灭亡 先让其疯狂”,窦宪在立下不世之功后,更加骄横,终于引起汉和帝的严重关切。一纸诏书下,窦氏一门冰消瓦解,窦宪、窦笃、窦景被先后赐死。窦瑰在窦氏兄弟中属于比较守规则的,因此没有被杀。但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不久,窦瑰因为借贷给贫民粮食被贬为罗侯(此罪名奇特),后来又被逼令自杀,罗国国除。由此可见,窦氏罗侯与刘封没有半分关系。

刘封为罗侯寇氏之子的真伪辨析

《三国演义》 图片来自网络

邓氏罗侯

邓氏罗侯邓骘是东汉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禹的孙子,在永初元年(公元107年)拜为大将军;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封为上蔡侯。后来,邓骘被宦官李闰诬陷,被贬为罗侯。回到封国后不久,邓骘绝食自杀,国除。由此可见,邓氏罗侯与刘封也没有任何关系。

既如此,那么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为什么要说刘封是罗侯寇氏之子呢?笔者对此曾反复推究,认为以下的考据似乎能证明刘封的出身。

寇氏罗侯

东汉初年,云台二十八将赫赫有名,其中,寇恂被封为雍奴侯。看官们可能会说了,寇恂的雍奴侯与罗侯根本就是两回事,你哪能因为寇恂和刘封(寇封)姓氏相同就瞎联系呢?其实不然。

寇恂的后代中虽没有如邓禹、马援、窦融、耿弇这些家族中出过那么多的名人,但也不是毫无声息。在汉桓帝年间,寇恂的曾孙寇荣曾经担任侍中。不过,寇荣此人不太善于做官,而且清廉自守,矜洁自贵,与那些贵族子弟格格不入,成为了他们的眼中钉。后来,寇荣因为上书得罪了汉桓帝被杀。

寇氏家族中还有一位没有留下名字的后人,是寇荣的堂侄,尚(娶)了汉桓帝的妹妹益阳长公主。这位益阳长公主究竟死于何时,史书中没有记载,不过,根据汉朝的继承制度,公主死后,其子女可以继承她的爵位,应被封为县侯。长公主的级别相当于诸侯王,以笔者的理解,在益阳长公主死后,她的封爵最少应被析分为几个县侯才是。所以,笔者据此推断,正是这位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的寇氏后人与益阳长公主的儿子之一被封为了罗侯。

益阳长公主是汉桓帝的妹妹,其子与汉灵帝同辈,其孙与汉献帝同辈,刘封从辈分和年龄上正好符合,因此,笔者认为,史书中关于刘封是罗侯寇氏之后的记载是正确的,刘封就是益阳长公主与这位不知名的寇姓后人之孙,东汉开国功臣寇恂的后人。

刘封为罗侯寇氏之子的真伪辨析

《三国演义》连环画插图 刘封

汉朝自董卓之乱后,大量的典籍被毁,造成了罗侯这一封爵的信息失落,罗侯也应该是在此时失封的。不过,从刘备到荆州之后,在一刘姓人士家中做客的情况来看,这位刘姓人家绝不是平民,而应是刘姓宗室之后。不然,以罗侯之尊,怎么会与平民联姻呢?刘备也不会随意到一位平民家中做客。他初到荆州,正是拉拢世族为其羽翼的阶段,因此,当他见到寇封年少有为,又是侯爵之后,其舅氏又是汉朝宗室,正是自己拉拢的对象,所以才收寇封为义子。

关于刘封是罗侯之后的证据还在孟达反叛后写给刘封的一封信中有体现,信中提到:“……若足下翻然内向,非但与仆为伦,受三百户封,继统罗国而已,当更剖符大邦,为始封之君。”在这句话中,“继统罗国”四字尤为重要!由此可以看出,汉朝在桓灵二帝之际确实存在着一个寇氏罗国(侯爵),而刘封(寇封)就是罗国的继承人之一。

刘封为罗侯寇氏之子的真伪辨析

《三国演义》刘封插图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

谁发动了河阴之变,河阴之变与侯景之乱

下一篇

刘备顺利夺取荆州南四郡的关键是用好了刘琦这枚棋子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