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希特勒关键时为何放弃蒋介石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希特勒关键时为何放弃蒋介石
收藏 0 0

进入6月,长江流域的天气已不再那么温柔宜人了。时而骄阳似火,热得人喘不过气来,时而淫雨连绵,遍地泥泞不堪。天公似乎也被日军“夸夸”作响的军靴声所震怒,施尽手段想把日本人那粗壮有力的短腿拖住,但一切都是枉然。

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大将麾下那曾令中国东南大地震颤不已的数十万精兵,兴头十足,继续挥动着有力的双腿,跨过华东的丘陵平原、迈过中原的山川湖沼,向着群山环抱、江水长流的华中大步踢来。退踞武汉仅半年的国民政府和委员长蒋介石被这令人发怵的“夸夸”声搅得寝食难安,刚刚平复的心又吊了起来。

日本人穷追猛打,丝毫不打算给蒋介石以喘息之机,委员长内外交困,陷入只有忍痛抗击的境地。

然而祸不单行。日本人军事压迫未止,咄咄逼人的外交攻势又压得蒋介石喘不过气来。

希特勒关键时为何放弃蒋介石

6月中,德国驻华军事顾问团接到柏林指示,所有顾问必须限期全部撤返德国。武汉大规模激战就要爆发,数万德国顾问突然撤出,且不说战场指挥、协调上的损失,单就中国军士气也要遭受重大损害。希特勒背信弃义、釜底抽薪的这一拳,打得蒋介石眼冒金星,苦不堪言。

蒋介石和国民党军队对德国太过倚重了。自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与苏联断交后,他便把眼光瞄向了在一次大战废墟上崛起的西欧军事强国德国。十余年间,他不仅从德国进口了大批的枪炮弹药、军援物资,甚至还直接引进了德国的军事人才和战争思想。到中日战争爆发时,德国在华军事顾问已达数万人之多,中央军营一级作战单位甚至都配备了德国顾问。这些德国人对蒋介石稳定江山作用巨大。

平定军阀,统一天下,有德国军事顾问的功劳。

希特勒关键时为何放弃蒋介石

“围剿”苏区,疯狂反共,蒋介石更是用尽了德国人出的主意。而且当时中国的国防设施,大都是德国人的杰作。

但中日战争的扩大,必然使德国要在远东两强中作出选择。卧薪尝胆的德国最初谁也不想得罪。武器照样卖,军事物资照样送,只要给钱就行。但为缓解与日本人的矛盾,柏林决定顾问团高级人员由现役军官改为退役军官,既给了日本人面子,对中国的关系也仍能维持。

当这种状况持续了一段时间,柏林正为自己的小聪明得逞而暗自庆幸时,德国人哪里会知道小聪明玩得更妙的日本人一直在暗中算计着柏林,算计着中德关系。

1938年新年一过,近卫首相便发出“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声明。随即,近卫内阁指示外相广田展开新一轮外交攻势,重点放在英、法、美、德、意、捷克等国身上。

英、法政府为绥靖逆流吞没,美国采取的是隔岸观火的政策,无需广田再下力气,至于德、意两国,广田早已有所活动,因此更感到成竹在胸。

恰在此时,德国通过驻柏林的大岛大使向日方转达,希望日方能加入德、意、日反共协定。对此,日本天皇明确指示外务省,此事要慎重,要多研究后再定。

东京外务省官员心有灵犀,自然知道“慎重、研究”的涵义。尽管柏林方面心急火燎,可东京却像是不知有这么档事儿一样,平平静静。

希特勒关键时为何放弃蒋介石

尽管日本方面对加入协定也是心急火燎,但东方人毕竟不同于西方人,他们玩得起深沉。再说加入这样一个协定,必然要触怒英、法、美等西方民主国家。而且德、意仅仅向中国停止军事援助是不够的,日本人要的,是阻止第三国向中国的一切援助,甚至外交使团也须脱离蒋政权。日本人要从物质到道义,统统卡死中国国民政府。

日本人的耐心终于逼迫柏林让了步。广田外相抓住机会出访欧洲,满世界散布“中国逐步接近共产党”、“国民政权将陷入共产党的谋略中”、“中国的抗日行为是由于蒋介石受了斯大林俄国的唆使,抗日战线是建立在容共、联共基础上,是苏联的帮凶”等等。仿佛蒋介石与共产党早已结派成对,共同欺侮日本。

但广田出色的外交挑拨,竟在极端反共的德国、意大利找到了市场。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广田不断重复的谣言面前,对中国的看法急剧改变。不但不再同情中国的抗战,甚至怂恿、鼓励日本人打中国。

日本人和德、意的眉来眼去,蒋介石最初并未太看重。中德毕竟有不少军事、经济利益,而中意同是文明古国,历来又能安然相处。绝不至于为日本人迷惑。但很快发生的两件事惊得蒋介石坐不住了。

先是孔祥熙代表蒋介石去柏林活动,在孔祥熙求见希特勒时竟吃了闭门羹。消息传来,蒋介石分明感受到一种不祥的信号,觉得情势有变。

果然,未及一月,希特勒电告中国,单方面中止向中国提供军用物资的协定。

德国要关闭对中国敞开的大门。

这时蒋介石有些慌神。英、法绥靖之风甚嚣尘上,美国又怕惹火烧身,都取中立。如果德、意再倒向日本,中国将陷入十分不利的国际形势。

蒋介石真真切切地感到了东京的阴鸷、狠毒。但德、意两国大门并未关死,他要尽最后的努力,争取重新打开它。

蒋介石终于在外交上开始下注了,他甚至亲自参与了外交政策的制定,要求国民政府外交部重点解决两方面:一是拉拢英、美等西方民主国家;二是分化德、意、日的结盟。在当时英、美国家政策短期内不会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他把重点放在了后一方面。

在考虑出使欧洲的人选时,一个无可争议的白面儒将跃入他的脑中:中国军界元老,国防参议会议员蒋百里。

希特勒关键时为何放弃蒋介石

上一篇

蒙古帝国的皇族内战: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

下一篇

民国最有文化的黑帮大佬杜月笙,孟小冬也甘愿做他的小妾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