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武帝文公武治,为何最终选择了8岁少帝刘弗陵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武帝文公武治,为何最终选择了8岁少帝刘弗陵
收藏 0 0

汉武帝继承景帝的帝业,开创了汉朝的盛世,不论是扩展边疆,还是对于多民族的糅合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尤其是因为他,开创了汉民族的称号,对于我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武帝文公武治,为何最终选择了8岁少帝刘弗陵

就是这位这么厉害的帝王,为何最后会选择8岁的刘弗陵做为继任者,其他的皇子都怎么了呢?

汉武帝有六个皇子,他们分别是卫皇后生得戾太子;赵婕妤生的刘弗陵;王夫人生的齐怀王刘闳,李姬生了燕刺王刘旦、广陵厉王刘胥;李夫人生了昌邑哀王刘髆。

1. 刘据

刘据在七岁的时候被武帝立为皇太子,当时武帝二十九岁。而立之年得子,刘彻非常开心,专门给他修建了祠堂,命东方朔为其做祝词。

武帝文公武治,为何最终选择了8岁少帝刘弗陵

等太子到了二十岁成年礼后便住进了太子宫,汉武帝为刘据修博望苑,让他与宾客往来,非常随意。后来刘据娶了史良娣,生了刘进,称史皇孙。

武帝晚年喜欢巡游,将朝政都交由太子处理,太子也处理得非常棒。后来卫皇后失宠,江充等人受到重用。太子宽厚爱人,因为武帝重用酷吏,太子经常对一些冤案进行翻案。渐渐的有一些儒臣老臣便依附在太子周围,而酷吏们便对太子颇有意见。

卫青去世后,江充等人觉得太子没有了靠山,担心太子登基后,对自己不利。于是利用巫蛊之乱和武帝的疑心,想除去太子。

刘据没办法发动了军队,趁机杀死了江充。而武帝的猜忌使得卫皇后自尽,戾太子自尽,史良娣、刘进、王翁须等人都受害。

2. 刘闳

刘闳与刘旦在同一天被册封,因为其母亲王夫人受武帝喜爱,刘闳也深受武帝的喜爱。封王八年去世,因为没有子嗣,封国被废除。

3. 刘旦

刘旦长大后到了封国,为人利口善变,广泛学习经书及各家之言,喜好星象历法,数学方术,倡优游治,射箭打猎,召游侠武士之类的事情。

武帝文公武治,为何最终选择了8岁少帝刘弗陵

刘据败亡后,刘旦觉得哥哥齐怀王去世早,按照长幼次序也该是自己继承帝位,于是上书请求回京值守宫禁,以获得机会。武帝以为刘旦不学无术,不适合做帝王。于是将刘旦的使者关进监狱,后来刘旦又因为窝藏逃犯,封国被削。

等刘弗陵登基后,刘旦与上官桀等人想谋反,被刘弗陵和霍光识破,刘旦最后自缢而亡。

4. 刘胥

刘胥长大后,喜欢旅游娱乐,放荡游玩,力能扛鼎,能够赤手空拳与熊搏斗。经常行为不合规矩,所以也没有被立为汉武帝太子。

武帝文公武治,为何最终选择了8岁少帝刘弗陵

昭帝登基后,加封刘胥万户,很受优待。因为昭帝年少又没有子嗣。于是刘胥也有了觊觎帝位之心。他利用女巫诅咒昭帝,昭帝驾崩后,刘胥更加信奉女巫之术。等宣帝登基,因为刘延寿谋反被牵连,宣帝赦免了刘胥。后来刘奭被封为太子后,刘胥就从此绝了皇帝的念想,不再让女巫诅咒。

刘胥后代被宣帝、元帝、成帝册封,在王莽时才被废黜、

5. 刘髆

武帝文公武治,为何最终选择了8岁少帝刘弗陵

刘髆在位十一年去世,太子刘贺继位,便是昌邑王。昭帝无子驾崩后,霍光等人迎立昌邑王刘贺登基,刘贺在位27天,因为行为淫乱,大将军霍光与大臣们商议,由孝昭皇后下懿旨废除了刘贺,把刘贺放回昌邑故地。后来因为宣帝猜忌,封国被除,改为山阳郡。

6. 刘弗陵

刘弗陵是鉤戈夫人的儿子,从小聪明伶俐,深得武帝喜欢。武帝赐霍光《周公辅成王会诸侯图》,意在告诉霍光准备辅佐少主。

武帝文公武治,为何最终选择了8岁少帝刘弗陵

后来武帝去世,霍光、金日磾等人迎立太子刘弗陵为帝。昭帝开启了《昭宣中兴》,为宣帝时的盛世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昭帝因为一直身体不好,8岁登基,年仅21岁便英年早逝。

上一篇

春秋时期的这两国君王,昏庸到抢未过门的儿媳,最后差点灭国

下一篇

这国国君被人忽悠效仿尧舜禅位,糊涂中造就了另外一段盛世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