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争议千年的朱厚照之死:只因他在位的时候太独特了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争议千年的朱厚照之死:只因他在位的时候太独特了
收藏 0 0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正月十四日,明武宗朱厚照在南郊主持大祀礼,下拜天地之时,忽然口吐鲜血,瘫倒在地,大礼不得不终止。三月,武宗崩驾于豹房,时年三十一岁。史书曾记载,“帝(开宗)东西游幸,历数千里,乘马,腰弓矢,涉险阻,冒风雪,从者多道病,帝无倦容。”意思是说武宗冒风雪长途奔波,很多跟随之人因此病倒,而武宗竟无疲惫之色。武宗体格如此强壮,怎么会三十一岁便英年早逝了呢?从此,明武宗之死便成为一个众说纷纭的历史之谜。

争议千年的朱厚照之死:只因他在位的时候太独特了

一是房事过度说。有些人认为明武宗好色成性,行为荒诞,他在执政期间,不仅随意侵占下属妻妾,还四处搜掠民间美妇,以充“幸御”,有时竟达“十车”之多,就连寡妇也不放过。房事过度,日积月累,所以英年早逝。

我个人不认同这个说法,因为朱厚照体格十分健壮,史书上记载,他尚武,曾和猛虎搏斗,而且还是个精力旺盛之人,他曾雪夜奔袭数千里,很多跟随之人因此病倒,而他却没有倦怠之色。我认为房事过度一些,是对身体不益,但还不至于要人命吧。尤其对于武宗这样体格健壮,精力旺盛之人来说,房事过度决不会是其英年早逝的主要原因。

争议千年的朱厚照之死:只因他在位的时候太独特了

二是江彬弑君说。目前,史学界很多人还是认同这种说法的。江彬本是明朝边将,曾随军与鞑靼作战,善察言观色,被明武宗收为义子,赐姓朱,封为宣府、大同、辽东、延绥四镇的统帅。江彬千方百计讨好武宗,多次诱使武宗出巡作乐,因此江彬的权利和势力不断地得到扩大。后来宁王叛乱,王守仁擒住宁王,并在其家中搜到一份朝中众臣收受宁王贿赂的名单,而江彬也在其中。江彬得知此事后,怕武宗追究,便暗杀了武宗,想自己登基为帝。

争议千年的朱厚照之死:只因他在位的时候太独特了

我个人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可靠。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武宗才是江彬的后台,江彬没有杀武宗的动机。自“土木堡一役”后,以于谦为代表的文官系统独大,到了明武宗执政时期,亦是如此。江彬乃是一员武将,为何却能平步青云,在朝堂上与文官系统抗衡,背后就是因为有明武宗的支持。如果没有明武宗在背后的支持,江彬在朝堂上是无法与文官系统抗衡的,后来,武宗死后,江彬没有了靠山,皇太后张氏和文官系统代表(内阁首辅)杨廷和密谋,他们利用颁布遗诏作出了决定,乘江彬入宫觐见太后之机,立即逮捕了他,还在其家中搜出珍宝无数。最后,江彬被明世宗处以磔刑。因此,我个人认为武宗是江彬与文官系统抗衡的王牌,他不可能自毁王牌,相反,我倒觉得他会保护王牌,来巩固自己的势力。

争议千年的朱厚照之死:只因他在位的时候太独特了

第二,武宗去世时,江彬不在现场,而且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实录》中记载,武宗将死时,只有太监陈敬和苏进在身边,江彬并不在现场,而且武宗去世前,江彬统帅的“边军”被杨廷和设计调到通州,如果是江彬谋害明武宗,在武宗临死之际,江彬怎么可能不一直守在身边?怎么可能让自己统帅的边军离开自己?

第三,江彬谋反作乱的违法成本远远高于向武宗坦白求饶的成本。按照江彬的性格特点,我觉得江彬受贿那是大概率事件,但是宁王受贿名单中的朝廷众臣有一百余人,有道是法不责众,那么多人受贿,武宗不可能全部问罪,更何况江彬与武宗的关系非同一般,主动低头认个错,捐献出钱财,估计这个事情也就过去了。而且江彬手上是有一些军队,但是就凭手上那点兵力便想谋反,别说登基为帝,就是控制北京城都怕不够。在武宗死后,曾有人劝其造反,史料上说江彬犹豫不决,他认为造反不行,权衡利弊之后,觉得还是和太后套近乎比较有把握。因此,我个人认为江彬因为宁王贿赂一事而造反是不太可能的。

争议千年的朱厚照之死:只因他在位的时候太独特了

三是文官系统毒杀说。我曾经看到过史学家提出这样的观点,他说自“土木堡一役”后,以于谦为代表的文官系统独大,到了明武宗执政时期,亦是如此。文官系统独大后,皇权必然受到了限制,因此,明武宗有意提拔武将系统的江彬,宦官钱宁等人来压制文官系统,他还说正德不想承认王阳明平叛功劳也是出于这一原因。在皇权和文官系统的不断斗争中,文官系统发现明武宗是个很有想法和作为的皇帝,他不仅擅长军事,取得应州大捷,而且还善于权谋,利用武将系统和宦官系统来压制文官系统独大的局面。以杨延和为代表的文官系统很害怕,日子久远以后,文官系统会不断地被压制和取代,故而这位史学家觉得武宗早逝最大得益者是文官系统,因此文官系统是最大的嫌疑,他提出很有可能是以杨延和为代表的文官系统串通太医下了慢药杀死了明武宗。

争议千年的朱厚照之死:只因他在位的时候太独特了

针对这种说法,文官系统独大后,皇权受到了限制时,明武宗故意提拔武将系统的江彬,宦官钱宁等人来压制文官系统,控制文官系统独大的局面。以杨延和为代表的文官系统也一定很担心在武宗的支持下,武将系统和宦官系统不断坐大,而文官系统不断得到限制。但是据此就推断出杨延和为代表的文官系统串通太医下了慢药杀死了明武宗,未免太过大胆和武断?

四是病死说。史料上记载,“正德十五年(九月丙寅),南巡途中的武宗于清江浦(今江苏淮安市)垂钓,不慎落水受寒,身体每况愈下。次年,武宗病死于豹房,终年31岁。”意思是说,正德十五年九月,平定宁王叛乱后,武宗启程回京。游镇江,登金山,自瓜洲过长江。八月,经清江浦,武宗见水中鱼翔浅底,顿起捕鱼之兴,便自驾小船捕鱼玩耍。结果,提网时见收获颇丰,武宗高兴得手舞足蹈,一时不慎,跌落水中,虽然后来被侍卫们救上,但是武宗惶恐惊悸过度,从此,身体便每况愈下,第二年三月,便死在豹房之中。

争议千年的朱厚照之死:只因他在位的时候太独特了

武宗落水后得病,久治不愈后致死,这种说法听起来有些离奇,但是仔细推敲一下,还有有些道理的。明武宗乃是北方人,不识水性,入水后必然是惊恐万分,一阵乱扑腾,江水必然会呛到肺中,估计很有可能引发了肺炎。在医学昌明的今天,肺炎、肺结核都只是一般病症,消炎加上保养便能痊愈。但是明朝那会,肺炎、肺结核都是相当棘手的毛病,而且当时天气开始转凉,武宗的肺病不断地恶化,以至第二年正月,武宗在南郊主持大祀礼时,忽然口吐鲜血(这也是肺病的征兆),瘫倒在地。三月,便死在豹房之中。

总之,我个人比较认同病死说。正德十五年九月,武宗在清浦江意外落水,江水呛到肺中,从而引发了肺炎,再加上天气转凉,此病比较棘手,久治不愈后,于第二年三月病死于豹房中。

上一篇

大明王朝朱厚照先生,给自己封的奇葩职衔与独特爱好

下一篇

诡异的朱厚照之死:到底是意外,还是文官集团的反扑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