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明宣宗为何把自己的亲叔叔朱高熙放在缸里活活炙死?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明宣宗为何把自己的亲叔叔朱高熙放在缸里活活炙死?
收藏 0 0
明宣宗为何把自己的亲叔叔朱高熙放在缸里活活炙死?

众所周知,朱棣有三个嫡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其实共四子)。

  • 仁宗 朱高炽,母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徐氏
  • 汉王 朱高煦,母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徐氏
  • 赵简王 朱高燧(仁宗、汉王、赵简王母俱为仁孝文皇后徐氏)
  • 朱高爔,母不详。幼殇,未封爵位。
  • 按照“立长不立幼”的原则,朱高炽是皇位第一继承人,朱高煦虽说只比哥哥小两岁,但这两年,就是一道天堑,除非哥哥死了,否则他想继位,那就是大逆不道、痴心妄想。

    但武力值爆表的朱高煦却看到了希望!

    明宣宗为何把自己的亲叔叔朱高熙放在缸里活活炙死?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命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朱高煦随军出征,经常作为前锋。建文二年,朱高煦参加白沟河之战,并率精骑冲阵,斩杀都督瞿能父子。后来,朱棣兵败东昌(今山东聊城),大将张玉战死。朱高煦率军赶至,击退南军,将朱棣救出。

    朱棣一时兴起,给儿子画了一个天大的饼:好好努力,太子经常生病(“勉之,世子多疾”)。傻子都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朱棣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无从知晓,不过从当时的形势看,至少有一半是真的。

    首先,朱高炽的确身体不好,身体肥胖不说(怀疑是不是痛风),走路都的别人搀扶,保不齐那天突然就走了,老大走了,老二递补上去,皇位不就是朱高煦的。

    其次,朱高煦立有大功,如果不是他及时出现,朱棣就得下地狱,可以说,朱高煦不仅仅救了朱棣,也救了朱棣全家,将来把位子传给朱高煦,于情于理说的过去,当年李世民劳苦功高,不就顺利接班了,李家做的,为什么朱家就做不得。

    靖难成功之后,朱棣登上了皇位,但就立皇太子的问题上又出现了犹豫,朱高炽由于仁爱、儒雅,深得文臣们的拥戴,而且他是太祖皇帝亲自为朱棣选择的燕世子,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在封建社会,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而朱高煦性格颇似成祖,武勇英俊,在靖难中立下大功,而且成祖也曾亲自许愿将皇位传给他,就成祖本人来讲,他是希望立朱高煦的,他觉得朱高炽过于仁弱,将来会遭人胁迫。

    但是朱高煦这人口碑太差,大家都不喜欢他。

    打江山需要猛将,坐江山需要的是贤君,朱棣虽然是靠窜逆得到皇位,但这个道理还是懂的,如果传位给朱高煦,以他那毛楞的性格,说不定很快就有新的朱棣出现,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就这么毁了,实在不甘心。

    其次,朱高炽虽然肥胖,但总体还是不错的,为人处世,讲原则,懂礼貌,知道收揽人心,一副明君的派头,加之他养了一个好儿子朱詹基,纵然不喜欢这个儿子,也得为孙子着想。千秋万代以后,江山总会到他们手里。

    明宣宗为何把自己的亲叔叔朱高熙放在缸里活活炙死?

    第三,朱棣自己是窜逆上位,虽说登基以后文过饰非,但总不是那么光彩,如果再行废长立幼,以后朱家的传位制度就乱了,为了千秋万代计,也得按照规矩办事,嫡长子在,皇位就是他的。

    有了这层打算,朱高煦基本就出局了。

    所以纵然朱高煦苦苦相逼,他依然不动声色,说好听的是有城府,说不好听的就是有愧于儿子,说不出口。人都是这样,纵然有千般手段,面对家人,总要讲些亲情、良心、道理,尤其是父母面对儿女,总是绕不过去。但说不出口本来就说明了问题,朱棣是个杀伐决断的大阴谋家,但凡有更改的余地,绝不会拖拖拉拉。

    朱高煦如果聪明,就应该从此收敛行藏,做个太平王爷,老爹有愧于他,哥哥是个正人君子,只要自己不过分,后半生好吃好喝,做个安乐公绰绰有余,至于子孙后代也不用操心,朱元璋早就给他们留了活路,搞块封地,做一方诸侯,不说百世,肉眼可见的子孙过日子没问题。

    但这哥们偏偏不信邪,铁了心想做皇帝。老爹做的,为什么我就做不得,至于造反,那不都是跟你学的。

    公平的说,朱高煦的心情可以理解,皇帝这位子,诱惑太大,不是说只有嫡长子能做,朱元璋泥腿子出身,一样能做皇帝,朱高煦堂堂大将军,难道不能想!

    但你想做皇帝,得有做皇帝的觉悟。什么是觉悟,第一要有意愿;第二要有才能;第三要有机会!

    朱棣能够造反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大格局,自己有意愿有才能,还遇上了不走寻常路的姚广孝,可以说是天命在手,赢的理所当然。即便如此,也是血雨腥风好几年,堪堪获胜。

    但朱高煦就差得远了。还没来得及造反,就把身边的人得罪光了,他招募私兵、击杀兵马指挥、私用御用器物,连老爹都看不下去了,如果不是哥哥为他求情,当时就的完蛋。

    上下五千年,如此飞扬跋扈,还能造反成功的,几乎没有。

    说白了,就是双商太低,没有做皇帝的能力。

    但朱高煦可不在乎这些,作为一员武将,他笃信蛮力,认为只要有兵在手,皇位就是囊中之物,至于人心、口碑,都是以后的事情,只要有权力,这些都是附属品。当年蒙古人连文化两个字都不知道怎么写,照样入主中原。自己的学历,总比那些放马的高吧!

    我都要做皇帝了,杀个把人算什么?至于别人看不下去,一旦做了皇帝,不都解决了吗?

    老爹当年不就是,登基以后杀人如麻,还篡改历史,把亲妈都换了,一样天下座的稳稳的。

    不得不说,朱棣的所作所为,给朱高煦树立了一个很不好的榜样。

    当然,朱高煦能如此嚣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看不起哥哥朱高炽。

    前文说过,朱高炽身体不太好,身材肥胖,还有腿疾,从症状上看,很像是痛风,放在今天,注意饮食,多运动减肥,按时吃药,问题不是很大。

    但在当时,这就是要命的病。

    哥哥如果驾崩了,机会不就来了!

    明宣宗为何把自己的亲叔叔朱高熙放在缸里活活炙死?

    明宣宗 朱瞻基

    朱高煦想的挺好,却忽略了一个严重的事实:他的侄子叫朱瞻基(明宣宗,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

    这位朱瞻基自小就不是一般人,文献记载:朱高煦曾与兄长朱高炽同去拜谒孝陵。朱高炽身体肥胖,又患有足疾,由两个太监搀扶着行走,不慎跌了个跟头。朱高煦在后讪笑道:“前人蹉跌,后人知警。”皇太孙朱瞻基应声答道:“更有后人知警也。”朱高煦回顾失色。

    那可是老爹当年早早指定的接班人,朱棣是什么人,视天下英雄如浮云,他能看重的人物,岂是等闲之辈。

    但朱高煦不这么想,大侄子再厉害,不过是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当年自己随老爸打江山的时候,他还在家里尿泥呢,我怎么会怕他。

    你不怕他,人家也不怕你。朱瞻基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了,古人早熟,再加上系统的家庭教育,朱詹基当然明白自己的使命和地位,要不是新君继位,事情太多,早就对这个二叔下手了。

    朱高煦到后来也明白这个道理,老爸哥哥都容不下他,现如今还的受大侄子的气,好歹是洪武皇帝的孙子,徐达的外孙子,没点血性还了得,索性来个先下手为强,先行造反。

    造反听起来浪漫,实则是个风险极大的买卖,朱棣当年兵强马壮,却在起事后屡屡打败仗,如果不是意志坚定,早就兵败身死了。

    朱高煦武将出身,道理是明白的,但一听说大侄子要御驾亲征,立马怂了。更可悲的是,下属听说皇帝御驾亲征,打算把大哥绑了送去做投名状,毕竟造反这事太危险,谁都不想诛九族。

    朱高煦这才明白,从一开始他就错了,以他的人望实力,根本就没有获胜的机会。比起当年的老爹,他差的太远。

    明宣宗为何把自己的亲叔叔朱高熙放在缸里活活炙死?

    如此此时朱高煦弃子认输,彻底投降,也许还能平安终老,但这哥们不知道搭错了哪根筋,非要在侄子来看他的时候绊人家一脚。说实话,五岁以上的智商都不会这么干,我儿子曾一不小心把棍子打到我脸上,被我一顿胖揍,此后再也不敢了。朱高煦可能是小时候挨揍挨的不够,恶作剧惯了。

    所以说,做父母的工作忙归忙,还是要多花些时间陪陪孩子,犯了错误要及早教育,不然像朱高煦这样的,就是个活生生的反例。

    朱瞻基本不想杀二叔,亲叔叔,杀掉总有些落人口实的嫌疑,但堂堂大明皇帝,被人如此羞辱,传出去如何是好,既然如此,也就不必顾忌太多。杀无赦!

    明宣宗为何把自己的亲叔叔朱高熙放在缸里活活炙死?

    朱瞻基命令周遭武士用一口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将大缸顶起。朱瞻基又命人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铜缸内。朱高煦的几个儿子也全都被杀。

    小编只能默默的说一句:不作死就不会死!

    上一篇

    唐太宗李世民制造的四大冤案是什么?

    下一篇

    中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事件”解密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