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雍正之死,谁才是真正的凶手?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雍正之死,谁才是真正的凶手?
收藏 0 0

雍正之死,谁才是真正的凶手?

据《清世宗实录》载:“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日,偶感违和,仍照常听政;二十一日,病情加重,仍照常理政;二十二日,病情恶化,太医抢救;二十三日子时,进药无效,龙驭上宾。”雍正的暴毙,无论《清世宗实录》还是《清史稿》,记录极其简单,死因只字未提。正史的缺失,终于导致揣测纷纷——

“刺杀说”流传最广:风尘女侠吕四娘为报家仇,深夜潜入皇宫行刺。雍正为吕四娘所杀,尸首不存,为顾及王室颜面,宫中传暴病身亡,并镶以金头葬之。

雍正之死,谁才是真正的凶手?

吕四娘是清初学者吕留良后人。雍正八年(1730),因曾静、张熙怂恿,陕甘总督岳钟琪起兵反清,事情败露,供词中涉及已经离世的吕留良,吕家因此卷入其中。雍正下旨灭吕氏全族,且将吕留良开棺戮尸。吕四娘因在安徽乳母家逃过一劫,后来得知吕氏一族惨遭灭门,便血书“不杀雍正,死不瞑目”八字誓报家仇,并下江南拜大侠甘凤池为师,苦练功夫。

可是流传虽广,却经不起推敲,至少有两大疑点。其一,吕氏一案,清政府监管严密,吕四娘不可能漏网。事实是:雍正十年(1732),吕留良与大儿子吕葆中开棺戮尸,次子吕毅中斩首,其他子孙发配宁古塔,世代为奴。其二,甘凤池并非反清的武林高手,早在雍正七年(1729)被李卫生擒,彻底降清。甘凤池的弟子行刺雍正帝,很难自圆其说。

雍正之死,谁才是真正的凶手?

清末民初学者柴萼所著《梵天庐丛录》载:雍正九年(1731),雍正帝在睡梦中被太监霍成、吴守义和一帮宫女活活勒死。两人原是八阿哥宠信的太监,雍正帝在处理康熙末年的“九子夺嫡”余波时,八阿哥被逼而死。因为护主,两人会有杀人动机,似乎合情合理。而据《大义觉迷录》载:雍正四年(1726),霍成、吴守义已被发配广西。曾静案发,两人卷入其中。而《梵天庐丛录》中所载,发生在雍正九年,此时,两人不可能仍是宫中太监;而且,在位十三年的雍正帝,不可能死于雍正九年。

明清两代,与李朝时期的朝鲜政府来往密切,有人便别出心裁地尝试从朝鲜管理国家机构承政院的《承政院日记》探寻雍正之死的蛛丝马迹。其中的记载虽非全然杜撰,但略显夸张:“雍正晚年贪图女色,病入膏肓,自腰以下不能运用者久矣。”即位之初,内忧外患,雍正帝朝乾夕惕,夙夜忧勤;稳定之后,开始崇佛修道,宠爱女人。晚年沉迷道家炼丹术,并长期服用丹药——“既济丹”,追求长生不老。“既济丹”药性烈,毒性大,长期服用,体内毒素沉积,毒发身亡只在早晚。

雍正之死,谁才是真正的凶手?

传说还不止此——

曹雪芹和竺香玉合谋毒死雍正之说:竺香玉本是曹雪芹恋人,被雍正霸占,封为皇后。曹雪芹为见恋人在宫中谋份差事,觅得机会,与竺香玉合计,用丹药毒死雍正帝……

雍正帝自杀之说:雍正为亲王时在江南认识某女子并珠胎暗结,生下一女乔引娣,成为十四弟小妾,后来雍正看她酷似昔日情人而带入宫中为妃。真相大白之后,雍正羞愧自杀……

雍正之死,究竟死因何在?或者说,谁才是真正的凶手?

康熙第八世孙金恒源在其著《正本清源说雍正》中对此事进行了全新的论证。金恒源认为:雍正帝执政十三年,基本处于众叛亲离、孤家寡人态势,其情其状之苦可想而知。雍正七年后,政敌基本铲除,相对以前而言,雍正帝有了“闲”。帝王一旦有“闲”,也就开始贪图女色,病也就随之而来。概而言之,因为多年勤政、体力透支,因为长期心神不宁、夜不能寝、惧怕报应,更因为长期服用丹药、体内大量积毒,乃至乱服春药,最终导致猝死。

雍正之死,谁才是真正的凶手?

大量清宫档案,印证了金恒源之说。自从雍正七年大病后,雍正与宫中道士来往密切,经常服用丹药;不仅如此,还将丹药赏赐给功臣服用……雍正死后第三天,新帝乾隆下令,将圆明园中道士全部驱逐,并

告诫道士们,出去后如果泄露半个字,立即正法。由此看来,雍正之死,道士脱不了干系,丹药是直接原因。

一代明君雍正帝,夙兴夜寐,“以勤治天下”整整十三年,又长期处在苦闷、压抑中,身体自然每况愈下;又求长生不老,误入丹药甚至春药歧途,无异于雪上加霜——也许,这才是雍正之死的真正凶手!

上一篇

三国时此诸侯的地盘距离曹操四千多里,却甘愿为曹操手中之枪

下一篇

三国时期最倒霉的三位大将,一人被毁容,一人改了名,一人遭冤杀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