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谢安和王羲之:一对哥们,不一样的人生命运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谢安和王羲之:一对哥们,不一样的人生命运
收藏 0 0

谢安和王羲之是哥们儿,而且是非常铁的哥们儿,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好gay友”。

王羲之的名气比谢安大那么一点点。

谢安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一场战争,淝水之战。王羲之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一幅书法,《兰亭集序》。现在看来,枪杆子还是没有笔杆子吃香。

有人说,这二杆子是当年从小一起玩泥巴长大的朋友。开什么玩笑!“旧时王谢堂前燕”,王谢指的就是这两家。

两晋时期有名的门阀望族,一出生就含着金汤勺,混吃等死,随随便便就做到宰相,大将军。这样的家庭出身会玩泥巴?玩元宝还差不多!

谢安和王羲之:一对哥们,不一样的人生命运

有一天,两人携手登上城楼,有这样一段对话。

王羲之:”小谢,我觉得,像夏朝的大禹和周朝的文王那样辛苦操劳,饭都顾不上吃,才是干正事啊!我们晋人就知道天天聊天吹牛逼,文章不是标题党就是打鸡血,再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啊!”

谢安:”我只知道秦朝用了商鞅干正事,只经历了两代皇帝就嗝屁了,难道也是因为聊天聊没的吗?老王,你可拉倒吧。”

且慢,这好像不对啊?原来王书圣是忧国忧民的实干派?而谢大咖是潇洒逍遥的清谈家?这不是全反了?

事实就是这样。两人对话时,王羲之已经是会稽内史兼右将军,相当于省长兼任省军区司令。后来的宰相谢安就是个白身。

此时的王羲之,官已经做得很大,加上文章写得好,随便一篇兰亭集序就是10万+,书法更是开创时代,被后世称为书圣,千古也就一人矣。但王羲之的抱负不仅于此。

多年前,当朝太尉郗鉴派心腹去宰相王导家去挑女婿,王家大院的小鲜肉们听说太尉派人觅婿,都描眉涂粉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只有一人露着肚皮躺在靠东墙的床上思考人生,对外面的动静视若无睹。

心腹回来跟太尉如此这般说了,郗鉴一拍手,好,我选的女婿就是东床那小子了。

这个东床快婿就是王羲之。他从小就在王家子弟中出类拔萃,当然明白如何在一帮小鲜肉们中显得濯清涟而不妖。这门亲事会让自己仕途的起步更为顺利。

起步起的好,并不意味着后面就一马平川。王羲之志向高远,自认有济世之才,并不满足于一省之地。

在会稽山阴之兰亭,王羲之决定搞点事情。他召集谢安等一众大佬,办了场著名的春日宴会。

大家吟了半天的诗全加起来,包括谢安在内,还没有羲之做的序出名,这就是千古传诵的书圣名篇:《兰亭集序》。

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中,王羲之对俯仰一世的人生进行深切思考,发出“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的叹息。对现实不满、又感慨未来虚无缥缈的王羲之,已经不复他当年袒腹东床的那份淡定了。

回归现实的官场,王羲之就更不淡定了。当时有骠骑将军王述号称与他齐名。王羲之根本瞧不起王述,感觉自己大好男儿,怎能与这种人齐名?见了此人如视空气。结果王述进了中央,官位一下压了羲之一头。

谢安和王羲之:一对哥们,不一样的人生命运

王羲之咽不下这口气,向上级提出辞职,跑到父母墓前发下毒誓“再不做官”。就这样,官场劳碌半生的王羲之,在53岁那年辞官归故里。

在人生的最后岁月,他过上了魏晋文人的生活,没事吃点五石散,钓个鱼旅个游,寄兴于山水之间,终于“放浪形骸之外”了。

表面看来,王羲之非要跟自己看不起的人一较高下,就这样轻易离开曾经奋斗几十年的政治舞台,未免太意气用事了。但也许这才是王羲之的本来面目。

从此他不用忧心州县政事,不用揣摩上级心思,不用伴君如伴虎,他兼着大晋书法协会终身主席,写字喝酒,游山玩水,也许这才是王羲之的快意人生。

王羲之的故事结束了,他的好基友谢安的仕途之路还没开始。

谢安年少成名,成年后朝廷达官贵人屡次推荐他做官,他都坚辞不就。有人看不惯,给朝廷上疏说这小子再不来,就判他个终身监禁。

谢安一听,赶紧跑到东部一带的名山大川去避避风头。

在东山做了隐士,谢安的名头越来越大。他是有名的清谈家,和一帮名士聚会侃大山,别人有的讲两三千字,有的四五千字,他一聊就是一万字,而且妙语连珠,金句连连,世人无不佩服。江湖流传: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

谢安字安石,这句话的意思是他不出来做官,老百姓该怎么活啊。

然而,形势逼人。隐居东山十数年,谢安的家族经历了一系列变动——哥哥谢尚、谢奕先后病死,弟弟谢万兵败被罢官,他到底是不得不出山了。

于是,就在王羲之辞官后的第五年,谢安千呼万唤始出来,史称“东山再起”。这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

谢安和王羲之:一对哥们,不一样的人生命运

谢安先是在当朝大将军桓温手下做官。桓温见招来了谢安,大为欣喜,动不动就跟别人吹嘘,“以前见过我手下有这么牛的人物么?”

这位桓温乃是曹操一流的人物,可以废立皇帝的那种。他生平最牛逼的名句是“既不能流芳百世;还不能遗臭万年吗?”

他也是武功赫赫的统帅,曾三次北伐,路过故乡琅琊,看到自己年轻时种下的柳树,已有合抱粗,不禁发出了“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千古一叹。

和桓温共事,如伴虎狼,谢安却能全身而退,他借奔丧之机离开,为晋室效力。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即位后,谢安与王坦之为辅政大臣。

桓温率重兵入京朝见,京城建康震动,百官夹道叩拜。桓温在新亭请谢安和王坦之吃饭。王坦之一路汗流浃背,连笏板都拿倒了。只有谢安气定神闲,从容就座。

他对桓温说:“我听说牛人带兵,都是在四方边境耍威风,老大您要宰咱俩,就像捏死两只臭虫,哪里用得着在墙壁后面安排那么多刀斧手”

桓温老脸一红,说:“老弟多心了不是,人多喝酒热闹,不喜欢就让他们滚蛋。来来来,走一个!”宴会结束后,桓温退兵。谢安就这样谈笑风生,化解了危机。

王坦之号称与谢安齐名,可经此一事,众人才知道谢安的境界不知道比王坦之高到哪里去了。说起来也巧,这位王坦之正是王羲之杠上的那位王述的儿子。

时间到了公元383年,淮南郡淝水之上,八公山下,前秦大军80万对东晋8万北府军。此时,王羲之已去世二十多年了。

这是决定东晋乃至中国命运的大决战。举国震动,但宰相谢安却一如既往地谜之淡定。

大战一触即发,谢安派侄子谢玄率八万北府军迎敌,自己在后方庭院下棋。

秦军后撤,晋军渡河,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北府军以少胜多,后秦军兵败如山倒。捷报传来,谢安出去听了,回来继续下棋。

客人实在忍不住了,问他战况,只见谢安轻落一子,淡淡地说:“小儿辈已破贼。”

棋下完了,谢安步入室内,竟踏破了木屐,“不觉屐齿之折”。

要是王羲之还在,一定会悠悠地说一句:小谢,你真是比我还会装啊。

上一篇

布达佩斯战役:二战后期最血腥的城市攻击战,苏德双方都损失惨重

下一篇

金庸的祖先查慎行:遭遇清初文字狱,差点满门抄斩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