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太平天国封了多少王?为何大多不得善终?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太平天国封了多少王?为何大多不得善终?
收藏 0 0

作者: 张大伟

在清朝历史上,太平天国运动无疑是一件影响极为深远的历史事件。

1850年末至1851年初,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人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清朝的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江宁(今南京),定都于此,改称天京。仅仅10多年后,到了1864年,天京被湘军攻陷,年仅16岁的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遭凌迟处死,太平天国就此灭亡。

在这一战中,清军还俘虏了太平天国的名将忠王李秀成,李秀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写下了《李秀成自述》,对太平天国的得失进行总结。其中,在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时,李秀成表示“误封王太多,此之大误”。可见,在李秀成看来,洪秀全滥封王不仅是“误”,更是“大误”。那么,问题来了,太平天国到底封了多少个王呢?

太平天国封了多少王?为何大多不得善终?

定都天京,穷奢极欲

就太平天国的爵位来说,王爵已经是最高爵位。因为洪秀全认为“人间之主称王足矣”,故金田起义时自称“天王”。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义后,正式向清王朝宣战,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为太平军。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今蒙山)后,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彼时的太平天国总共就只有五个王。

太平军进入南京后,自洪秀全以下,各个封王纷纷大造宫殿,一个赛一个奢侈。

以洪秀全的天王府为例。整个宫殿群以原两江总督署为基础,拆毁万余间民宅,向外扩展十里,每天动用民夫达万余人。天王宫的装修也极为华丽,据史料记载,这座宫殿内雕梁画栋,用黄金作装饰,绘以五彩,门窗用绸缎裱糊,墙壁用泥金彩画,取大理石铺地。洪秀全所用王冠、浴盆、夜壶等许多器皿俱以金造,宫中奇珍异宝无数。

不独天王,诸王与各级官员的腐败也不逊色。各王都纷纷修造自己的王府,驻外的也不例外。东王杨秀清的府第同样富丽堂皇,尤其是所藏珍宝,甚至超过了天王府。即使到了太平天国后期,讲求排场的恶习依然没改。如忠王李秀成驻扎在苏州,一直与敌人紧张作战,但忠王府一直没有停止装修,直到苏州城陷落前夕仍在动工。其豪华程度令人惊叹,据说仅次于天王府,连后来进占苏州的李鸿章看到后都叹为观止。

在大兴土木的同时,天京诸王豪贵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争奢赛富,大讲排场。如舆马定制,最底层的管辖25人的“两司马”就可以乘四人抬的黑轿,在其之上官员的规格层层加大,到东王杨秀清时,每次出行要乘四十八人抬的大黄轿,每次出行时前后仪仗长达数里。而天王洪秀全自从进京后再不踏出宫门,但宫内有美女牵的金车,宫外常备六十四人抬龙凤黄舆。为了配合豪华的排场,宫内专设典天舆一千人、典天马一百人,还有典天锣、典天乐……等等,奢侈至极。

太平天国封了多少王?为何大多不得善终?

天京事变,元气大伤

定都天京以后,太平天国各王之间嫌隙日生,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各自结成自己的势力集团,进行争权夺利的斗争。

东王杨秀清掌握大部分军政实权,其骄傲专横的作风加剧了他和洪秀全、韦昌辉、石达开等人的矛盾。1856年八九月间,清军江南大营被打垮之后,杨秀清更是直逼天王洪秀全到东王府封其为万岁。

于是,洪秀全密令韦昌辉和石达开回京对付杨秀清。 韦昌辉接令后立即率兵回天京,包围了东王府,诛杀杨秀清及其眷属,并在天京城内制造大屠杀,石达开也受牵连被迫逃往安庆。韦昌辉的屠杀和暴虐激起了太平军将士们的极大愤怒,石达开也要求洪秀全必须惩办韦昌辉,洪秀全遂于11月初处死韦昌辉及其心腹200多人。

11月底,石达开回朝辅政,受到满朝文武臣民的拥护。此时洪秀全不是忙着安定政局,而是为了牵制石达开,急于封自家人为王。洪秀全先是封其长兄洪仁发为安王,又封其次兄洪仁达为福王。于是,石达开忿然领兵出走,发誓不再回来。此举引起满朝文武臣民的抗议,洪秀全不得不把两个王兄的爵位革掉以谢天下,但还是未能把石达开及其率领的十几万精兵召回天京。

天京变乱使得太平军元气大伤,成为了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王爷遍地走,争权夺利丢江山

天京事变让太平军损失了几万名精华骨干,加上石达开出走带走了十几万精兵,太平天国的军事力量大为削弱,形势岌岌可危。

此时,曾国藩统率的湘军四路围攻安庆,扬言年内攻破天京、活捉洪秀全。幸而有新起的青年将领陈玉成在安徽重振军威,与另一位青年将领李秀成及捻军合力向敌人反攻,解了安庆之围,保卫了天京上游的门户。之后,陈玉成又回师皖北,大破清军于庐州,这才把十分危急的局势扭转并稳定下来。

洪秀全鉴于封王所引起的风波,宣布天朝永远不再封王,在原来的侯之前,增设义、安、福、燕、豫,共六等爵位。陈玉成因功被封为成天豫,李秀成被封为合天侯。同时,恢复前期的五军主将制,以陈玉成为前军主将,李秀成为后军主将,其他各个人等也有不同的封赏。但是不久之后,洪秀全就否定了自己的决定,破格封陈玉成为英王。

太平天国封了多少王?为何大多不得善终?

然而,陈玉成被封王后却引起其他有功战将的攀比。首先是驻在浦口防守天京北大门的后军主将李秀成,与他原来的部将后叛变投敌的李昭寿秘密通信,洪秀全吓得不知所措,一面下令封江防变,一面亲书“万古忠义”的手诏,将李秀成封为忠王。接着,又封中军主将杨辅清为辅王、左军主将李世贤为侍王。然而,封王并没有起到想要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剩下的右军主将韦俊,因其是韦昌辉之弟,受封较晚,一怒之下,率部数万人叛变投敌。

到了后期,洪秀全给无功、无才、无德的洪氏族人大肆封王,更是引起众人互相攀比,纷纷要求封王。据统计,太平天国末期总共封了2700多个王。

洪氏族人更是仗势卖官鬻爵,随便滥封。这些被封的大大小小洪姓王爷成为天京城一霸。尤其是信王洪仁发、勇王洪仁达为首的洪氏王党,总揽朝政,横行天京。以致后来江浙一带曾流传说,侍王李世贤出门坐五十四人抬的龙凤黄轿,轿上可以召集部下开会。王爷轿舆所到之处,小官和军民百姓都要回避,回避不及的要就地低首下跪迎送,如果不小心撞了仪仗,轻则杖责,重则斩首。因为当时王爷太多,百姓们迎不胜迎,遂流传出民谣:“王爷遍地走,小民泪直流。”

为了敛财致富,新封诸王一个个拥兵自重。当陈玉成为保卫天京上游门户安庆而浴血奋战的危急关头,拥有重兵的李秀成、李世贤兄弟一心经营其苏浙领地,始终未发一兵一卒前往皖北助战,坐视安庆和庐州相继失守而不顾。

直到庐州失守后,天京再一次陷入湘军重围的时候,李秀成才组织起十三王、几十万大军,救援天京。但因诸王各怀私念而消极畏战,对阵四十六天,竟未把两万湘军打退。

太平诸王的人生结局

天王洪秀全,他1851年称王,崇号万岁,定都天京后,可以说是原形毕露,荒淫无道,最后于1864年天京被攻破前夕病故。

东王杨秀清,1851年封王,崇号九千岁,官职是正军师中军主将,死于1856年天京事变,韦昌辉带兵夜袭东王府将其杀死。西王萧朝贵,1851年封王,崇号八千岁,官职是正军师前军主将,在天京被清军攻下后,在突围过程中战死。南王冯云山,1851年封王,崇号七千岁,官职是副军师后军主将,1852年在湘江渡口时遭遇清军伏击,重伤而死。北王韦昌辉,1851年封王,崇号六千岁,官职是副军师右军主将,他也是死于天京事变。翼王石达开,1851年封王,崇号五千岁,官职是左军主将,天京事变后,愤然带兵出走,但是在1863年兵败大渡河被清军俘虏,最后死在了清军手里。这五王是太平天国的第一批王,这五人既是一开始就跟着洪秀全造反的亲信,也是才能过人、屡立战功的核心人物,可以说是含金量最高的王。

接下来说的就是级别稍低些的王,其中有几个颇具代表性:安王洪仁发,1857年封王,崇号显千岁,1864年天京沦陷死于乱军之中。福王洪仁达,1857年封王,崇号伦千岁,天京沦陷被清军俘虏处死。干王洪仁玕,1859年封王,崇号福千岁,天京陷落后被江西巡抚沈葆桢俘虏处死。这三位还有一层特殊的身份,他们是洪秀全的族中兄弟,同时他们也是洪秀全的心腹亲信,并负责监视其他诸王的一举一动。

最后要说的,还有两位太平天国后期的名将:英王陈玉成,1859年封王,1862年清军围攻庐州,陈玉成战败被俘遭凌迟处死。临死之前曾在法场上仰天长叹:“太平天国去我一人,江山也便去了一半。”忠王李秀成,1859年封王,天京沦陷后,护送洪秀全的儿子,也就是小天王出逃,不幸被俘处死。

上一篇

这4个生肖:追女生时很疯狂,得手后却很冷落

下一篇

清朝十二位皇帝:他们的年号,代表什么含义?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