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陈寿:崔琰被曹操冤杀,曹操:他没冤,我就是找理由杀他的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陈寿:崔琰被曹操冤杀,曹操:他没冤,我就是找理由杀他的
收藏 0 0

崔琰,东汉末年名士,他是被曹操杀掉的为数不多的名士之一。曹操在历史上是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杀的每一个人,后人总会带着满脑的疑问,去寻求其原因。

陈寿:崔琰被曹操冤杀,曹操:他没冤,我就是找理由杀他的

曹操

崔琰原是效力于袁绍,官渡之战后,袁绍败亡,崔琰也投了曹操。不过,投了曹操后,崔琰递上的“投名状”曹操并不欢喜。曹操想在冀州征兵,就说:“冀州户籍达30万之多,真是个大州。”崔琰却说:“袁氏内乱,冀州百姓苦不堪言,您入主冀州,不布仁政,却想着扩充兵力,这是冀州百姓寄希望的明公吗?”曹操听了老老实实向崔琰道了个歉,可是,曹操高兴吗?

11年后,也就是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操当上了魏王。有一个叫杨训的人上表称赞曹操,却被别人批评为拍曹操马屁,这个杨训正是崔琰举荐的。崔琰把杨训的表看了一下,写信给杨训:“读表文,事情做得好罢了,时间啊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也会变化。”

“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

有人就把这事捅到曹操那,说崔琰这封信是咒骂曹操。曹操说:“俗语说‘不过生了个女儿耳’,‘耳’不是个好词,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化,意思是不恭敬。”曹操认为这是讽刺他当魏王。于是,曹操下令贬崔琰为奴隶,后来看崔琰没有悔改,就下令杀了他。

陈寿在三国志中写明崔琰写给杨训的话的意思是讽刺那些批评杨训的人,所以崔琰是被曹操冤杀的。仔细分析起来,却不是这样的。

陈寿:崔琰被曹操冤杀,曹操:他没冤,我就是找理由杀他的

曹操

崔琰是名士,魏晋时代的名士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风骨,骂人是不仅不带脏话,还故意把骂人的话编得模棱两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被骂的人也不知道自己被骂,孔融是这样,崔琰也是这样。看看崔琰写给杨训的话:“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乍一看,这是什么意思?在陈寿看来,这是骂那些批评杨训的人,但在曹操看来,这是讽刺曹操自己,曹操能不生气吗?所以这事崔琰只能怪自己,明明是人,却老编鬼话,害得人类听不懂。

陈寿:崔琰被曹操冤杀,曹操:他没冤,我就是找理由杀他的

曹操

曹操杀崔琰也并非一时冲动,而是他对崔琰的不满由来已久。崔琰在刚投效时反驳过曹操征兵的想法,不过毕竟事过境迁,曹操未必真的会记恨那么长时间。但崔琰性格耿直,且敢于直言,这可让曹操很窝火。

有两件事让曹操对崔琰极度不满。

陈寿:崔琰被曹操冤杀,曹操:他没冤,我就是找理由杀他的

曹操

第一件事 崔琰上疏批评曹丕打猎

曹操去征讨并州,留崔琰辅佐曹丕。曹丕却外出打猎,崔琰上疏给曹操,由此规劝曹丕。此事的结果是曹丕很“诚恳”地向崔琰请罪和道谢。这事看起来只是崔琰指出了曹丕的错误而已。但细想之下就没那么简单了:1.曹丕当时年仅19岁,那是一个叛逆的年纪,这个年纪的人,你叫他往东,他偏偏往西。所以曹丕肯定不会真的很诚恳地认错,而是被迫认错,他心里可能恨死崔琰了;2.曹操出征在外,曹丕就不能去打猎吗?一次打猎在崔琰看来竟是“游玩作乐,极为奢侈”,崔琰未免小题大做了,这点恐怕曹操也不会认同;3.曹丕犯错,崔琰私下教诲即可,又何必上疏,弄得人人皆知,曹丕和曹操的脸面何在?

崔琰作为长者批评曹丕,曹操是不能表现出不悦的,反而要支持崔琰,但心里肯定骂死崔琰了。

陈寿:崔琰被曹操冤杀,曹操:他没冤,我就是找理由杀他的

崔琰

第二件事 回复秘函支持立曹丕为太子

曹操未立太子,在曹丕和曹植之间犹豫不决。于是发出秘函,要求一些官员写出自己的意见,但不要署名,其实类似于不记名投票。结果只有崔琰在回信中写上自己的大名,回信内容是:《春秋》有长子当立的原则,曹丕仁孝聪明,应当承继大统,我将用死来坚守这个原则。曹植是崔琰哥哥的女婿,崔琰大公无私,并不偏袒曹植。

可是,曹操为什么会要求不记名投票呢?一方面,曹操要的只是一个答案,却不需要众臣牵扯到太子之位的争斗中来;另一方,曹操并不想公开此事,以免激化曹丕和曹植的矛盾。那些收到曹操秘函的人,悄悄回复曹操就行了,不需要去公开此事。唯有崔琰具名回复,这事就弄得满城皆知,崔琰自己得了大公无私的美名,但曹操的心血就白费了,曹丕和曹植之间的对立就拉开序幕,明面上开始争斗。

陈寿:崔琰被曹操冤杀,曹操:他没冤,我就是找理由杀他的

曹操

如果说崔琰批评曹丕打猎的事情只是让曹操生气的话,那么崔琰公开回复曹操秘函的事情就让曹操忍无可忍了。当曹操有机会抓到崔琰的把柄时,就立即举起屠刀,杀死崔琰,所以而崔琰给杨训写的信就成了导火线。

上一篇

三国第一占卜师,算出刘备的命运,也算出了自己的死期

下一篇

一代贤相诸葛亮,为何47岁才有自己的子嗣?有学者给了个浪漫理由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