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三国时期的五大喷子,堪称作死界的急先锋,连诸葛亮都自愧不如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三国时期的五大喷子,堪称作死界的急先锋,连诸葛亮都自愧不如
收藏 0 0

说到三国时期的喷子,想必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老版的《三国演义》中,唐国强老师饰演的诸葛亮大骂王司徒的片段吧。而正是诸葛亮的这次“神勇发挥”,他也被我们冠上了“三国第一喷子”的名号,但是这毕竟是在影视作品中,两军阵前发生这样的事情在真正的历史中是不可能的。

那么在真正的三国历史中,有没有能跟影视剧中的“诸葛村夫”相媲美的喷子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还不止一个!那么我接下来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三国时期的五大喷子吧,他们一个个可都堪称是作死界的急先锋,就连舌战群儒的诸葛亮遇到他们都得甘拜下风,自愧不如!

一、江东喷王——虞翻

虞翻,东吴有名的直臣,平生最爱进谏,还喜欢到处怼人,连孙权都不放过,气得后者几次想要杀之而后快,但都被大臣们拦住了。

三国时期的五大喷子,堪称作死界的急先锋,连诸葛亮都自愧不如

不过虞翻这张嘴不止能用来喷人,虞翻还靠着它兵不血刃地拿下了豫章郡。

而且虞翻这张嘴不仅能说会道,还颇有“毒奶”风范。据《三国志·虞翻传》记载,孙策喜欢打猎,虞翻因为这件事没少在他眼前絮叨:“夫君人者不重则不威,故白龙鱼服,困于豫且,白蛇自放,刘季害之,愿少留意。”没想到这句话还真的一语成谶,孙策果真是在一次游猎之中遭到刺杀,重伤身亡。

而且虞翻平时就喜欢锻炼自己的“口才”,也因为多次在孙权面前大放厥词,被流放到了泾县。但是孙权还是爱惜虞翻的能力,屡次惩罚只是为了让其能够收敛一点自己的脾气,并未将其排除在朝政的中心。但虞翻不但依旧我行我素,甚至变本加厉,对一些降臣更是从未给过好脸色看。曹魏降将于禁、蜀汉降将糜芳都在他嘴上吃过不少苦头。不过在所谓的“舌战群儒”中,虞翻可吃了诸葛亮不少苦头。

如果你以为虞翻只敢喷喷大臣,喷喷降将,那你就错了!有一次聚会,虞翻不仅当众拒绝了孙权的劝酒,还指着张昭的鼻子,大声呵斥他是死人。孙权终于忍无可忍,将先前积压下的怒气全都爆发了出来,将虞翻再次流放。这次可不同以往,虞翻这个名字也从此消失在了三国历史当中……

二、喷人是日常——孔融

孔融,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学识渊博,是孔子的二十世孙,除了小时候干了一件人尽皆知的事“孔融让梨”,被人称为神童之外,好像并没有什么为人所熟知的事。

三国时期的五大喷子,堪称作死界的急先锋,连诸葛亮都自愧不如

我们可以想想,孔融让梨的时候仅仅只有4岁,这个年纪的孩童正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避免出现“伤仲永”的情况,但此事一出,所有人对孔融都是极尽赞美之词,并没有人引导他制定出正确的价值观。随着孔融一天天长大,他也变成了一个极其自傲的人。

成年后的孔融也彻彻底底变成了一个喷子,到处炫耀自己孔子后人的身份不说,说话还口无遮拦,先后跟随过司徒杨赐、大将军何进、相国董卓等人。

但是在这些人当中,遭受孔融“迫害”最深的莫过于曹操了。

在最初,曹操和孔融还是因为“匡扶汉室”这一政治理念而相处得十分融洽,可是到了后期,天下形势有变,孔融却依旧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这也导致其后期多次出现与曹操政见不合的情况,但他不仅不思悔改,还多次对曹操恶语相向,也就此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袁绍败亡后,曹操攻破邺城,将袁绍之子袁熙的妻子甄宓赏赐给了曹操,但孔融却在一旁阴阳怪气的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意在嘲讽甄宓是妲己,曹操是武王。

后来,曹操远征乌桓,孔融又以曹操穷兵黩武的罪名讥讽道:“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内,从前肃慎不进贡,丁零偷盗苏武的牛羊,怎么不一并讨伐呢?”

三国时期的五大喷子,堪称作死界的急先锋,连诸葛亮都自愧不如

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俗话说得好,老虎屁股摸不得,何况这还是鼎鼎大名的枭雄曹操。终于,在建安十三年,孔融被曹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处死,时年五十六岁。

三、一代喷神——陈琳

陈琳,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先后侍奉何进、袁绍、曹操三人,以一篇《为袁绍檄豫州文》闻名于世,与其他几位不同,陈琳的“毒舌”功力,全在笔杆子上。

陈琳作此檄文的时候正值官渡之战爆发,为了鼓舞军中士气,陈琳便写了一篇讨伐董卓的文章,不过名为檄文,其实就是变相的辱骂,不仅从曹操的爷爷开始一直骂到曹操,足足骂了三代,还历数了曹操的种种罪行,说他放纵专行,败法乱纪,肆意行凶,剥削人民,矫诏称制,图谋不轨……总之把你能想到的和你想不到的粗鄙之语都骂了个遍。

最主要的是这篇檄文不仅思路清晰,文采飞扬,而且读起来还让人能体会到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别的不说,在骂人的技巧方面,陈琳已经高出了别人一等。

据说曹操当时正苦于头风病,疼痛难忍,就连这篇檄文都是安排手下人读给他听的。还没等全听完,曹操已吓出一身冷汗,就连头也不疼了。

不过嘴强并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在曹操大败袁绍之后,陈琳也被曹操抓住,只不过曹操爱惜他的文采,不忍相杀,于是陈琳捡回一条命,做了军师祭酒,专写军事檄文。不过经历了这件事之后,陈琳也老实了不少,之后也未见到他有什么“光辉事迹”。一直到了建安二十二年,陈琳染疾逝世,一代喷神也就此陨落。

四、其貌不扬的喷神——张松

张松,益州蜀郡人,昔日曾为益州牧刘璋的部下,担任益州别驾。

三国时期的五大喷子,堪称作死界的急先锋,连诸葛亮都自愧不如

为什么说张松是其貌不扬的喷神呢?《三国演义》原文中写到:“张松长得额䦆头尖,鼻偃齿露,身短不满五尺,言语有若铜钟,难以入耳。”所以说,张松能够被刘璋所赏识,完全靠的是自己出众的才识和过目不忘的本领,再加上他本就头脑灵活,能说会道,这才在刘璋手下找到了一席之地。

关于张松的“喷子”事迹,最出名的莫过于他与曹操之间的恩怨了。

当时曹操刚刚拿下荆州,据守蜀地的刘璋恐其进而吞并自己,便派了别驾张松担任特使,去向曹操交好。

但张松为了试探曹操的气量,故意装作一副放荡不羁的样子,这令本就对其长相颇有微词的曹操更加不满。

而曹操手下的谋士杨修却对张松颇为赏识,想要在折服他之后劝其加入曹操麾下,便拿出曹操撰写的《孟德新书》,想要杀杀他的锐气。但不成想张松读完之后却讥讽道:“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此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丞相盗窃以为己能,止好瞒足下耳。”气得曹操又羞又愧,一怒之下便烧了《孟德新书》。

不过张松讥讽了别人一辈子,不成想被自己的兄长所出卖,当时张松在曹操处碰壁之后本想迎刘备入蜀,却因被兄长出卖,事情败露而死。

五、三国第一喷子——祢衡

祢衡之所以被称为“三国第一喷子”,是因为他性格刚直高傲,喜欢指摘时事、轻视别人。说白了就是四个字“见人就喷”。

三国中受到祢衡“点评”之人可谓不计其数,首先“躺枪”的就是陈群和司马朗,他俩被祢衡讥讽为“杀猪卖酒之人”。

接下来中枪的就是荀彧、赵融二人,因为荀彧长得帅,赵融肚子大,所以祢衡便讥讽二人,说荀彧只是一个小白脸而已,并无真才实学,而赵融一看他那肚子就知道是酒囊饭袋,不堪大用。

三国时期的五大喷子,堪称作死界的急先锋,连诸葛亮都自愧不如

而前面提到的孔融在祢衡面前根本不值一提,经常被祢衡称为:“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

祢衡最经典的“喷子”事迹应该是“击鼓骂曹”,当时因为孔融爱惜祢衡的才学,便将其推荐给了曹操,而曹操也想见一见这位“只见其喷,不见其人”的怪咖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便同意了孔融的请求。

没想到祢衡却对曹操颇为厌恶,不但不肯前往,还自称狂病,多次口出狂言,辱骂曹操。曹操对此怀恨在心,但又碍于祢衡的名气,不敢杀他。不过没多久,曹操便找到了机会,他听说衡敲鼓的水平很高,就亲自下令召他为鼓吏。没想到这次祢衡竟满口答应了下来,曹操便大设宴席,让祢衡在席间击鼓奏乐。

三国时期的五大喷子,堪称作死界的急先锋,连诸葛亮都自愧不如

按照当时的利益,鼓吏们在演奏鼓曲之前都会换上制定的服装,但祢衡却只穿了便服就站在了大厅之上,席间的官吏便呵斥道:“鼓史为何不换衣服,就胆敢轻率进见吗?”但是他们万万没想到,祢衡竟在大庭广众之下脱下了所有衣物,又慢慢换上了鼓吏的衣服,在淡定的敲完了一曲《渔阳》之后扬长而去。曹操也只好苦笑道:“我原本想杀杀他的锐气,没想到又被他羞辱了。”

紧接着收到祢衡“迫害”的就是刘表和黄祖了。

对于祢衡,曹操是想杀,又不敢杀,在思虑了很久之后,曹操突然心生一计,想要来一招借刀杀人,便将祢衡送给了荆州的刘表,想要借着刘表之手除掉这个祸害。

但刘表也不是省油的灯啊,他一眼就看出了曹操的用意,但碍于情面,刘表只得接过了这个烫手的山芋,起初刘彪还能忍受,但祢衡却动不动就嘲讽刘表智商不够,忍无可忍的刘表只能将祢衡转手送给了手下大将,黄祖。

三国时期的五大喷子,堪称作死界的急先锋,连诸葛亮都自愧不如

还别说,起初他们俩相处得还不错,黄祖也经常拉着祢衡的手说:“先生,这正合我的意,和我心中要说的话一样啊。”

但黄祖这个人也是一个愣头青,只要怒气一来,八匹马都拦不住。有一次黄祖宴请宾客,祢衡的老毛病又犯了,指着黄祖的鼻子就骂,把黄祖骂的面红耳赤。此时的黄祖早已怒火攻心,又借着酒劲,便不顾宾客们的阻拦,当即下令将祢衡拖出去斩了,等黄祖酒醒之后,祢衡的人头早已落地了。

可惜一代喷子始祖,年仅二十六岁便就此陨落,真的是可悲,可叹!

三国时期的五大喷子,堪称作死界的急先锋,连诸葛亮都自愧不如

【转载仅供思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后台留言,立即删除】

上一篇

他有多猛?一生百余战,永远是以少胜多,悍勇无双,忠烈满门

下一篇

严酷的时代和岁月,一家两代知青的人生与命运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