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丁奉的奇迹只能说明三国后期蜀中无大将了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丁奉的奇迹只能说明三国后期蜀中无大将了
收藏 0 0

丁奉(?-271年),字承渊,庐江安丰(今安徽霍邱,一说河南固始)人,三国时期孙吴后期名将。

丁奉年少时以骁勇为小将,经常奋勇杀敌,屡立功勋,此后又于太元二年(252年)的东兴之战中“雪中奋短兵”,大破进犯东吴的魏军。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丁奉设计除掉了东吴的权臣孙綝,被拜为大将军,后为右大司马、左军师,建衡三年(271年)去世。

丁奉一生征战,与北方政权从曹操时代交战至司马炎时代,侍奉了孙权至孙皓四位吴国君主,见证了三国的盛衰兴亡。

丁奉的奇迹只能说明三国后期蜀中无大将了

如前所说,吴帝国后期的将领们对于统一中国并不是特别的热衷。

因为那是他们上一辈甚至上上辈人的理想。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司马师不让他们活下去,那他就决不能答应了。

诸葛恪虽然是一个庸才,但他毕竟有带兵与“山中越族”作战三年的经验。

所以呢,吴帝国的将士们紧密团结在了诸葛恪的身边,开始了保卫家园的任务。

丁奉的奇迹只能说明三国后期蜀中无大将了

丁奉是一个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而崛起的高级指挥官。

他曾先后在甘宁、陆逊、潘璋等人手下工作,本身没有出色的家庭背景,也不具备太多的军事天分,但是通过战争的磨练,他最终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武将。

当司马师的军队逼近自己故乡的时候,丁奉的表现简直可圈可点,也说明了吴国的一些情况。

诸将皆曰:“敌闻太傅自来,上岸必遁走。”奉独曰:“不然。彼动其境内,悉许、洛兵大举而来,必有成规,岂虚还哉?无恃敌之不至,恃吾有以胜之。”

得知诸葛恪亲自带兵来前线后吴国的将军们纷纷认为敌人一定会退走,唯有丁奉认为不可能?

(我很想知道,他们哪里来的自信呢?)

原来,他们大多是依靠家庭关系而获得权力的富家子弟。

所以他们会说出这样的话并不令人奇怪。

丁奉征战沙场数十年,其能力虽然不算优秀(对比名将),但放在公元252年已经算是矮子里面拔将军了。

及恪上岸,奉与将军唐咨、吕据、留赞等,俱从山西上。奉曰:“今诸军行迟,若敌据便地,则难与争锋矣。”乃辟诸军使下道,帅麾下三千人径进。

吴国和魏国的军队正在按部就班的打仗,所以了进入战场的时间都是慢吞吞的,拉开架势。

唯有丁奉认为当务之急是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于是他竟然直接甩开主力部队而带领三千人前往最前线的战场。

丁奉的行为说明两件事情:

一,当时战争双方都缺乏哪怕是具有正常军事素养的统帅,真正的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二,丁奉的军队也是吴帝国内部大大小小军阀中的一支,上级?那是个什么东西?

不过,诸葛恪却来不及处罚他,因为不久后便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丁奉取得了胜利了。

时北风,奉举帆二日至,遂据徐塘。天寒雪,敌诸将置酒高会,奉见其前部兵少,相谓曰:“取封侯爵赏,正在今日!”

乃使兵解铠著胄,持短兵。

敌人从而笑焉,不为设备。

奉纵兵斫之,大破敌前屯。

会据等至,魏军遂溃。

迁灭寇将军,进封都(亭)侯。

丁奉非常敏锐地察觉到了自己的对手并没有就地设防,相反却在阵地上饮酒狂欢,

于是他不顾已经下雪的寒冷天气而脱去了衣服,然后对士兵们喊道:“建功立业的机会就是现在,大家冲啊!”

鉴于敌人如此的彪悍,他们最终撤走了。

司马师的失败让骄傲的诸葛恪产生了一个愚蠢的念头,

即自己可以实现孙权和叔叔诸葛亮的愿望统一全国,于是他在第二年不顾众人的反对而发布了总动员令,

然后在公元253年春调集了二十万军队向魏帝国发起了攻击,随后便包围了合肥城,

这便是历史上的第五次合肥战争。

但是诸葛恪本人并不具备指挥一场如此大战争胜利的能力——他在之前抵御司马师的战争中的贡献也几乎为零,但是他自己却不知道这个事实,所以第五次合肥战争还没开始就已经注定了会失败。

丁奉的奇迹只能说明三国后期蜀中无大将了

上一篇

燕帖木儿,一个元朝权臣的崛起之路

下一篇

一个真实的历史上元朝的韦小宝,权臣的崛起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