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桎梏印度发展的牢笼——种姓制的历程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桎梏印度发展的牢笼——种姓制的历程
收藏 0 0

这次来说一下印度的种姓制度以及宗教的发展史。印度是从欧亚大陆上伸出来的三角形大陆,又被称作印度次大陆,单单从地理上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地方,两面环海,一面环山,简直就是世外桃源。东西两面面朝印度洋,北边有三条大的山脉分别是喜马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和苏莱曼山脉,美中不足的是兴都库什与苏莱曼山脉之间有一个小口,这个小口叫做开开伯尔山口。所以就有很多入侵者从这个山口进来印度,比较耳熟能详的有雅利安人、阿拉伯人、匈奴人还有大月氏人等等。古印度文明与中国同列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河流域在公元前1800年出现了一个非常伟大的文明——哈拉帕文明,哈拉帕文明建立的城市已经有了合理的街道规划以及下水道系统,使用着一种类似于中国象形文字但至今仍未被破解的文字。

桎梏印度发展的牢笼——种姓制的历程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大约公元前1500年左右由于全国性的干旱与游牧民族雅利安人的入侵,哈拉帕文明逐渐没落,最终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当中。在哈拉帕文明衰落的过程中,雅利安人与创建了哈拉帕文明的达罗毗荼人相融合,出现了一种新的宗教,叫做婆罗门教,婆罗门教教义有三个主要的分别是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简单概论一下就是说“吠陀”(宗教典籍,类似于圣经在基督教中的作用)是上天赐予的,祭祀是万能的,病了闷了找祭祀,啥事都能解决,婆罗门也就是祭祀是至高无上的。当时雅利安人害怕达罗毗荼人反抗,就依据婆罗门教发展出了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婆罗门(祭祀)、刹帝利(王公大臣)、托舍(平民)、首陀罗(贱民)。二舍各个种姓之间的差距是非常大的,甚至说低种姓人触碰到高种姓人的身体都要被处死。从现在的印度情况来看,当时提出种姓制度的人,真的是个天才。

桎梏印度发展的牢笼——种姓制的历程

某些方面真的佩服印度人,种姓制度可以说是完全锁死了下层往上层晋升的通道,而几千年来,印度低种姓竟然没有发生过大的暴动来推翻种姓制度,这难道是“开挂”的代价?而唯一给予婆罗门教以重创的是公元前六世纪出现的佛教,佛教的在印度出现到大盛,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因为婆罗门与刹帝利之间的斗争,也就是宗教与君权之间的斗争。印度是一个政教分离的国家,但不同于中国君权牢牢占据上风,也不像欧洲基督教那样步步为营一度凌驾于君权之上。婆罗门教自诞生时起就是宗教高于君权,但随着君主权利的不断增大,宗教与君权的矛盾也就不断的明显。终于印度宗教与君权的矛盾在公元前六世纪达到了顶峰,出现了“沙门思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佛教。

桎梏印度发展的牢笼——种姓制的历程

佛教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是位于第二种姓刹帝利的一位国王的儿子。佛教的教义终生平等就是在反对种姓制度,因为轮回一说向来切合底层民众的心理需求,再加上刹帝利在背后支持,佛教很快取代了婆罗门教成为印度的第一大教,在孔雀王朝时期达到了鼎盛,并向东亚及东南亚方向传播,身为反婆罗门教的主力,佛教经义出人意料的没有侵略性,并没有对婆罗门教赶尽杀绝,这也给了机会让婆罗门教在暗中积蓄着力量。这点也不是很意外,毕竟婆罗门与刹帝利这两个阶级都是种姓制度的既得利益者,没有谁会头脑发热到推翻自己。

到了公元前二世纪, 随着阿拉伯人的入侵,印度再度陷入了战乱当中,佛教没有了王权的支持,同时婆罗门教吸收佛教做了改革,更名为印度教,又加之阿拉伯穆斯林致力于清除印度本土宗教,佛教最终没能挺过这一段黑暗的时期,在印度逐渐没落,自此印度教的种姓制更加的牢不可破,根植于印度人民的生活当中。印度教与伊斯兰教再后来的发展中逐渐成为印度的第一、第二大教,这也为近代印巴分裂埋下了伏笔。

上一篇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以“汉”为国号的政权有多少吗?

下一篇

历史上著名的饭局,最后一个实在没必要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