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战场上能挡子弹的日常用品,银元、怀表、手机,你还能想到什么?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战场上能挡子弹的日常用品,银元、怀表、手机,你还能想到什么?
收藏 0 0

战场上,银元真能挡子弹吗?

这是一个令人生疑的问题。

战场上能挡子弹的日常用品,银元、怀表、手机,你还能想到什么?

上一篇在写背“死”字旗抗日的川军老兵王建堂时,提到他8年抗战中九死一生,其中一次被衣兜里的银元救了一命:

那时,他当连副,负责连里100号人的后勤军需。一次发军饷时,有一枚军饷银元因有缺损而未发出,没有任何作用。

王建堂舍不得扔,就装在了衣兜里。

在一次战斗中,他和战友冒日军密集火炮勇往直前向前冲,战友们纷纷倒下,一颗子弹打中他的腹部,一阵剧痛,他忍着继续冲锋。

战斗结束后,他查看腹部伤口,却发现子弹穿破了外衣口袋和内衣,衣袋里的银元被打瘪,陷入了腹部表层的肉里,周围血肉模糊……

就这样,王建堂被银元意外救了一命。

看了这个故事,不禁让人发问:

银元究竟有多硬,能挡住子弹的冲击?

步枪子弹的速度多少?穿透力到底有多大?

除了银元,是不是怀表或手机等硬物,也能挡子弹?上战场时,身上多带点这些东西不得了?

今天,飞春读传就来说说子弹与银元那些事。

战场上能挡子弹的日常用品,银元、怀表、手机,你还能想到什么?

1、日军步枪的发射原理

了解子弹的杀伤力,我们首先得了解枪械和子弹的原理。

步枪历史上,中国11世纪(南宋)发明了火枪,德国人15世纪创造了来复枪,意大利人后来发明了燧石打火枪,法国人改造了尾部药室的螺旋形线膛枪。

而真正使“步枪”定名于史的,是1840年普鲁士人德莱塞发明的击针打火后装枪,其基本模式构造沿袭至今。

1905年,日本明治38年,发明了一种用6.5毫米口径×50毫米长度的子弹,其枪体,上膛的机关上方加了个防尘盖,史称“三八大盖”。

战场上能挡子弹的日常用品,银元、怀表、手机,你还能想到什么?

三八,就是明治38年的三八,那一年定型生产,所以枪上刻有“三八式”字样。大盖,就是指该枪特有的防尘盖。

这枪各方面成熟,无可替代,日军一用40年不变,一直使用到二战投降。

今天,我们就用三八大盖的枪弹为例,简要说说它的发射原理。

战场上能挡子弹的日常用品,银元、怀表、手机,你还能想到什么?

三八大盖的子弹,全长5厘米,顶部是质地坚硬、头呈锥状的弹头,紧接弹头的下面是火药,火药下是击针和火帽。

发射时,扣动扳机,枪体内的撞针在弹簧的突然释放下,猛击枪膛内子弹后座的火帽,引爆火药。

引爆时,在子弹内部这一毫厘之腔,会产生2500°C至3500°C的高温,毫秒之间,引发数百至数千倍的气体压力,巨大的能量将顶部的弹头推离弹壳。

据说,其压力可达到250—500千克/平方厘米。

战场上能挡子弹的日常用品,银元、怀表、手机,你还能想到什么?

子弹被挤出弹壳后,接收了巨大的能量,沿枪管内的螺旋形膛线迅速推移、转动,以超音速飞出枪膛,命中前方目标,射击完成。

可见,子弹的杀伤力,主要取决于弹头和火药。

而火药和弹头一般是固定的,不会轻易改变。

这不仅是因为牵涉到生产定型,更重要的是牵涉到枪支弹药的匹配、存储,更换型号成本太大,所以三八大盖40年不变,其基本构造也一直未变。

2、三八大盖的杀伤力有多大?

了解三八大盖的杀伤力,还需要了解它离开枪膛后的两个数据。

①.初速。

也就是子弹发射瞬间,脱离枪膛的速度。

据研究,三八大盖的弹头初速是760米/秒。

760米/秒是个什么概念呢?

超音速。音速一般才340米/秒了。

我们开车跑高速时,有120公里/小时的体验,那速度让人很紧张,不敢分神。

若换算成米秒,120的速度是33.3米/秒。760米/秒是120码的22倍多,这个速度,我们可以想想车开到120码后,再提高20多倍将是什么感觉……

战场上能挡子弹的日常用品,银元、怀表、手机,你还能想到什么?

在这样的速度下,一颗质地坚硬、头尖体重、旋转着飞来的子弹,可谓无所不摧,无所不穿。

而且,一般子弹为了增加它的穿透力,还在里面加有铅,以使它更重,携带的动能更足。

所以,初速下的步枪子弹,除了美国队长的涅槃钢盾牌,一两枚银元断然是阻挡不了的。

战场上能挡子弹的日常用品,银元、怀表、手机,你还能想到什么?

熟悉打枪的人,还会有这样的体验:

如果你站在它前方300米处,你在被击中后才会听到枪声。因为它超过了音速。

如果在600米处,大概会在被击中的同时听到枪响。

如果在900米处,会先听到枪声,再感到子弹击中了自己。

不同距离,子弹的速度大不同,这就牵涉到关乎子弹实际杀伤力的第二个数据:射程。

战场上能挡子弹的日常用品,银元、怀表、手机,你还能想到什么?

②.射程

射程,可分为有效射程和最大射程2种。

最大射程,是指从子弹脱离枪体到停下的距离。

有效射程,是指能对目标发挥命中效能的距离,即在这个范围内,能发挥子弹的最大威力,致人受伤。

三八大盖的有效射程为460米,在460米内,它能击穿40厘米厚的土层,或20厘米厚的木材,或15厘米厚的砖墙。

它的最大射程是2400米处,试想,在这样的距离上,无论如何也不能伤人毫发了。

说到这里,你自然就很清楚了子弹与银元的关系了:

在步枪的有效射程范围内,银元断然不能阻挡子弹。在有效射程之外,莫说是金属硬币,就算一个手机,一块怀表,挡在胸前,也可以抵挡“强弩之末不能入鲁缟”的弹头。

战场上能挡子弹的日常用品,银元、怀表、手机,你还能想到什么?

三、银元的硬度

再说银元,它的硬度有多硬?

根据民国6年《国币法草案》,1圆的银元,银含量为八九成,铜含量为1成。一角的银元,银含量为7,铜为3。

1928年国民政府沿用了这一比例,“1圆银币,总重量为7钱2分,银八九,铜1。”

纯银,其硬度和金差不多,是极软的金属,不加铜不能铸币。

所以你看,一枚银元,只含有极少量的铜,硬度其实还没有一块全铜怀表的硬度高。

银元既然能挡子弹,怀表自然也能。

现代战争中,国外还出现了口袋里的手机挡子弹的情况,了解了枪械弹药的发射原理后,我们就见怪不怪了。

战场上能挡子弹的日常用品,银元、怀表、手机,你还能想到什么?

4.那些银元挡子弹的故事

银元挡子弹,实际上是一个听起来很八卦,而实际上没有什么理论研究意义的话题——有效射程之外,什么都能挡子弹。

但是,它的历史意义远大于话题本身。

翻阅战史,走进博物馆,我们经常可见这样的例子:

●江西赣县老八路邱贤道,在长征中遇到敌人封锁,一颗子弹打向他的心口,巧的是,他的上衣口袋中正好有2块银元,其中一块被打成六七瓣,另一块贴着心口,被打成碗状。(《华商报》2016年10月21日)

●黄埔抗日老兵谭道深,在随部赶赴陕西潼关的途中,看到一位路边老太太哭泣,一问知是老太太卖草鞋收了一个“歪银元”,他心生怜悯,便将兜里的一块真银元跟老太换了换。谁知在与日军作战时,一颗子弹正好打到其胸部那块假银元上,银元被打瘪,老谭保住了性命。(《华西都市报》2014年9月3日)

●井冈山时期,罗荣桓领到一块银元“伙食尾子”,放上衣口袋中,一次战斗中,他突然感到胸口一震,好像挨了一拳。战斗结束后,他发现上衣口袋中的银元被打了个小坑。此银元现存北京军事博物馆。(《中国民兵》1989年5月1日)

●渡江战役中,2野4兵团15军44师130团先锋突击营教导员王敬春,冒枪林弹雨渡江时,胸口被击中,剧痛难忍,渡江后,医生查看右胸,两根肋骨断裂,但由于上衣口袋中叠放着2枚“袁大头”,他得以奇迹般保命。(中新网2017年1月22日)

战场上能挡子弹的日常用品,银元、怀表、手机,你还能想到什么?

在流弹横飞的战场上,在冲锋陷阵的硝烟中,谁也保不住不会被子弹擦中,有的在射程内,有的在射程外,此时,身上要害处如果多一两块银元,无疑是大大增加了幸运指数。

然而,打仗不靠冷枪,防御不靠银元,银元保命的事常有发生,它的价值不在挡住挡不住,而在于它是将士们英勇作战的证明。

银元和子弹用硝烟下令人惊叹的“定格照”,向后人讲述着英雄们在战场上九死一生的凶险经历、讲述着战火下老兵一往无前向前冲的牺牲精神,讲述着万千将士用血肉之躯换来的今天珍贵的和平。

上一篇

中国人口最多的三大姓,前两位都是亿人大姓

下一篇

城破后,洪秀全的10个儿女下场如何?百年后认祖归宗引大风波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