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长平之战廉颇为何坚守不出?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长平之战廉颇为何坚守不出?
收藏 0 0

古代留下来的史料,都是写史人认为重要的因素。而用现代观点评判,就会缺少很多条件。我们只能根据现有的条件来分析。

长平之战的双方统帅,是秦国的名将白起,与赵国的名将廉颇。虽然都是名将,但秦赵两军的实力,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异的。如果以硬碰硬,赵军恐怕不是“虎狼之师”秦军的对手。

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长平之战廉颇为何坚守不出?

并且,赵国在战国后期,已经是比较弱小的国家了(虽然它从来不曾强大过,就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也只是单纯的军事改革。并且随着赵武灵王死后的政治内斗,国力进一步削弱)。廉颇率领的四十多万士兵,很可能就是赵国的全部军事力量。如果一战而败,赵国再也不可能组织有效的抵抗,势同亡国。

所以廉颇这富有经验的老将,用坚守不出的办法,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从战术上来说,是正确的。

为什么赵王要用赵括取代廉颇?恐怕不完全是反间计的效果。

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长平之战廉颇为何坚守不出?

长平之战持续的时间,历史上有不同记载,或是一年多,或是两年多。不管是一年多还是两年多,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对秦赵两国而言,都是巨大的经济负担。

从经济角度考虑,秦赵两国,都需要速战来解决问题。但是相对而言,赵国对速战的需要更迫切,因为它国力较弱,更拖不起。

赵国需要速战,赵王需要速战,秦国的间谍散布谣言说“秦军不怕廉颇,只怕赵括”,只是一个导火索。

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长平之战廉颇为何坚守不出?

战争结束之后,白起坑杀降卒四十万,当然是反人类的大罪,却也有他的不得己:秦国虽然强盛,要平空增加四十万张嘴,也有点支撑不起。而且降卒放在哪里,也是不安定因素,随时可能倒戈相向。

什么,你说收编?那时候还没有统一文字,语言更是千奇百怪,做政治动员是鸡同鸭讲——话都听不懂,还收什么编?

就算真的收编了,秦赵两国是邻国。按照秦国“远交近攻”的国策,下一步还是要打赵国的。到时候你该把这四十万降卒怎么办?派去打仗,赵人会对自己的国人、乡亲、父母同胞下手吗?留在后方?不怕哗变吗?秦军主力出征,赵国降卒哗变,白起是给秦王埋了颗不定时炸弹不是吗?

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长平之战廉颇为何坚守不出?

为了保证秦国的安定,白起选择了简单粗暴的“杀降”。而赵国,损失了这四十万大军,整个国家都动员不起一支精军,近于“不设防”了。

总而言之,廉颇的坚守不出,从战术上来说,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从战略上来说,却是不可取的。赵括倒不完全是纸上谈兵,也是了解了赵国国力之后,才会轻举妄动、主动进攻,是孤注一掷之举。如果成功,可以替赵国换取几年平安。一旦失败,就会使赵国加速进入万劫不复之境地。

而从秦国来说,只要经济不滑坡,有强大的国力保障,灭赵国只是迟早的问题。坑杀降卒四十万这样残忍的举措,也正是保障国力、减少消耗的无奈之举。

特别申明一下:我分析赵括的无奈,并不是替他洗白。杀降不吉,而四十万这样大规模的屠杀,不管是当时还是今日,都是极残忍的,是应该永远被唾弃的。

上一篇

《红楼梦》中,有没有提到“三寸金莲”?

下一篇

《红楼梦》里,有没有谁,比薛宝钗更适合进宫?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