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如果潘又安告诉司棋母亲自己发了财,司棋母亲会同意婚事吗?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如果潘又安告诉司棋母亲自己发了财,司棋母亲会同意婚事吗?
收藏 0 0

司棋的母亲,就是王保善家的的女儿。在八十回中她没有出场。虽然王保善家的又蠢又坏,但也不能保证她女儿也是一样坏。所以司棋母亲的性格,我们毫无依据,只能以常理来推测。

如果潘又安告诉司棋母亲自己发了财,司棋母亲会同意婚事吗?

在潘又安给司棋的情书中,提到:“上月你来家后,父母已觉察了。但姑娘未出阁,尚不能完你我心愿”。看来潘又安对他们的未来婚事很有把握,只是时间问题。

潘又安提到的“父母”应该是他的父母,也就是司棋的姑姑姑夫。潘又安知道自己父母的态度,并没有提到女方父母、也就是司棋父母的态度,但是毫不担心。由此看来,双方父母、也就是姑嫂之亲,应该是关系不错,对儿女婚事大概不会反对。

如果潘又安告诉司棋母亲自己发了财,司棋母亲会同意婚事吗?

潘又安当小厮的时候,已经有了这样的把握,到发财之后,司棋母亲为什么会拦阻?要知道这时司棋已经被撵出来,而且是因“风化”被逐,名声尽坏,不可能嫁到更好的人家。潘又安肯回来接手,司棋母亲应该是求之不得——哪怕没有发财,也不会拒绝婚事,至多是骂几然出出气,发泄女儿出丑的怒气。

如果潘又安告诉司棋母亲自己发了财,司棋母亲会同意婚事吗?

他们婚姻的阻力,完全不在双方父母,而在于贾府。贾府也没兴趣关心小厮与被逐丫鬟的感情结果,只是关心规矩。

当初潘又安逃走,贾府派人四处寻找。就像忠顺王府的家伎琪官不回家,长史官就去寻找打听。不管是公府还是王府,都不可能对“逃仆”坐视不理。

在这样的制度之下,潘又安逃走了哪里敢回来?就算回来,也是戴罪之身,哪里轮得到他娶妻成家了?那“八个二十五岁”的小厮才“应该娶妻成房”,潘又安年纪比司棋还小,凭什么给他媳妇?那样,司棋被逐,反而是因祸得福、大团圆结局了。真的能有这么美好吗?

如果潘又安告诉司棋母亲自己发了财,司棋母亲会同意婚事吗?

不客气地说,司棋之死很牵强,是《红楼梦》续书中最大的败笔之一。

当然,司棋必须死。这个轻狂、侮下、贪恋享受、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女孩,唯一的亮点就是对爱情大胆而执着的追求。如果她不死,就无法完成这个形象的塑造。

在情书信物被发现时,司棋“低头不语,并无畏惧羞惭之意”;在被逐之时,她又是哭求司棋,又是央求周瑞家的,又想与众姐妹告别,又拉着宝玉求情,在可怜之外,也未尝不令人厌恶鄙视。

如果潘又安告诉司棋母亲自己发了财,司棋母亲会同意婚事吗?

司棋不是恋着表弟吗?为什么这样不要脸地百般谋注、渴望留下?显然她早就知道,即使“出去”,也不可能与潘又安在一起了。理由很简单:潘又安逃走了,未必有机会回来;即使回来,也是戴罪之身,哪能轮到他娶媳妇了?要知道贾府小厮娶妻,也是主子恩准的,可不是你想娶就娶。

这样扫除尊严地百般求恳,还是没能“留下”。司棋“出去”之后,也就只剩了一死。这个情节,不可能有别的可能。

如果潘又安告诉司棋母亲自己发了财,司棋母亲会同意婚事吗?

续书人显然理解了这个脉落。但是在处理细节上,文笔粗糙得令人喷饭。短短的时间,潘又安居然就发了财回来了,难道他是去非洲淘金去了?否则怎么那么容易发财?

发财回来,也还是贾府的逃仆。要脱离这个身份,并非全无可能,但总要一个过程、某些手续。潘秦两家是亲戚,司棋的姑母就是潘又安的母亲。如果潘又安履行脱离奴籍的手续,这不是一件小事,司棋母女不可能不知道。如果没有履行手续,以逃奴的身份,潘又安怎么敢公然上门?一旦被人发现,打一顿板子是轻的,很可能被投入牢狱!

如果潘又安告诉司棋母亲自己发了财,司棋母亲会同意婚事吗?

就算这些都不考虑,潘又安来到司棋家,应该马上拿出钱来,表达求婚的诚意。但是不,他却怀疑“大凡女人水性杨花,我要说有钱,他就是贪图银钱了”,来试探爱人。当初司棋与他恋爱,他只是一个小厮,地位远不及姑娘身边的大丫鬟司棋。有这样纯洁的感情,潘又安怎么会怀疑司棋“贪图银钱”?

这一个有心却不说,非要试探;那一个在母亲面前忽然腼腆起来,只“老着脸”说一番誓同生死,一被拒绝就撞墙而死了。当初离开大观园,她可是到处磕头求情的。怎么如今事关生命与爱情,她却变得如此轻率?

如果潘又安告诉司棋母亲自己发了财,司棋母亲会同意婚事吗?

在这一段中,潘又安与司棋的表现,百般不合理,就是奔着“殉情而死”去的。从人物与情节来看,这是完全不合理的。但是从写作角度来看,续书者根据前文,必须把司棋写“死”,又没有更高明的手笔,只好用这么拙劣的手段了。

上一篇

《红楼梦》中奴大欺主,贾府为何不清退他们?

下一篇

凤姐说把我王家的地缝子扫扫就够你们过一辈子,真有这样悬殊吗?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