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秦家贫寒到没钱交学费,为何秦业死后会给儿子留下三四千两银子?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秦家贫寒到没钱交学费,为何秦业死后会给儿子留下三四千两银子?
收藏 0 0

秦业是现职官员,并且直到七十多了还不退休。所以他攒下三四千两银子并不奇怪。奇怪的是,秦业手里有三四千两银子,却要为儿子上学“二十四两贽见礼”而“东拼西凑”。

我们从明代小说《醒世姻缘传》里看个例子:

秦家贫寒到没钱交学费,为何秦业死后会给儿子留下三四千两银子?

儿子的老师死了,狄宾梁送了八两银子的礼,并且向人解释:“我粜了十二石粮食,方才凑足这八两银子,岂是容易?”几年之后,狄宾梁临死,告诉儿子:“西房稻子囤底下,马棚后头石槽底下,有你过活的东西。”后来从稻子囤底,摸出四千两银子。

单是稻囤底下一处所藏,不包括马棚槽下,就有四千两银。而狄宾梁作为一个农村财主,并没有太多副业,显然不可能发横财得到几千两银子。也就是说,这四千两以上的积蓄,是逐渐攒下的。

既然是逐渐攒下,说明狄家是有钱的。既然有钱,为什么给老师送丧仪的时候,不直接拿出八两银子,却要不嫌周折地“粜了十二石粮食,方才凑足这八两银子”?

中国土财主的传统,攒钱够一笔整数之后,会封存起来,比如深埋到地下。以后日常费用,虽然拮据,轻易不会动用这笔钱。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秦钟临死,会有“留积下的三四千两银子”没花。从秦业(以及他死去的夫人)来看,多年为官积攒的“三四千两银子”是个整数,不能轻易动用。儿子上学虽然也是大事,但二十四两贽见礼可以“拼凑”得到,就不能动用“三四千两银子”的整积蓄。

秦家贫寒到没钱交学费,为何秦业死后会给儿子留下三四千两银子?

况且放着贾家这样的阔亲戚、阔亲家,不去“拼”“凑”,又等什么?怎么,借钱会让女儿秦氏在夫家抬不起头来?女儿又不是亲生的,管那么多干什么!

从秦钟来看,这放荡的年轻人肯定不懂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银子到了他手里,免不了大手大脚花用。也正因此,秦业肯定不会早把这笔银子交代给儿子。到他临死,才告诉秦钟,而秦钟已经“带病未愈受了笞打,今见老父气死,此时悔痛无及,更又添了许多症侯”,病重顾不上挥霍了。

秦家贫寒到没钱交学费,为何秦业死后会给儿子留下三四千两银子?

到秦钟病死,不是向谁交代或赠送,而是“记挂着父母还有留积下的三四千两银子”。什么是“记挂”?很可能这笔钱还没到他手中,而是寄存、埋藏在某处。秦钟死后,这笔钱势必成为无主之财。所以他才“记挂”。

这个细节,在有的版本中有,有的版本中无,实在是无关紧要。有了这个细节,能够表现秦钟的世俗,才会对宝玉有“今日才知自误”的懊悔、“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的嘱托。但对宝玉说这样的遗言,秦钟显然不是知己。

秦家贫寒到没钱交学费,为何秦业死后会给儿子留下三四千两银子?

不是知己也没关系。宝玉本来就是“情不情”的,他的爱(凡指的爱,不是爱情),比知己更广泛些。

上一篇

薛蟠进京的目的,隐藏着元春封妃的原因,与政治斗争毫无关系

下一篇

在丢失的八十回以后原著里,贾宝玉与谁结为夫妻?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