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贾探春为何从来不劝哥哥宝玉立身功名呢?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贾探春为何从来不劝哥哥宝玉立身功名呢?
收藏 0 0

立身扬名的问题,主要是宝钗、黛玉所代表的两种世界观的冲突。但钗黛二人,因为是女子,不能自己去实现抱复,只能通过对宝玉影响来实现。

贾探春为何从来不劝哥哥宝玉立身功名呢?

说到探春,她身上有浓重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是作品中其他人物很难有的。同时,她也是最身体力行、敢作敢当、是自己出面而不是寄希望于别人的人。她肯定是不同意宝玉的“三观”,但她从来不劝宝玉。

一方面的原因,就像我刚才说的,探春是靠自己来实现人生价值。尽管拘于环境,她有很多不可突破之处,也感到灰心、无奈、气愤,但她却从来不肯把自己的理想转嫁到别人身上去。从“反抗封建思想”的角度来说,探春是最坚定的阶级维护者,但也是对“男尊女卑”思想的最尖锐的反抗者。

贾探春为何从来不劝哥哥宝玉立身功名呢?

另一个方面的原因现实得多了。宝玉是嫡子,是贾母的心头肉,是王夫人在贾珠早逝之后唯一的指望,也是贾政别无选择的继承人选。相比之下,探春虽然从小由贾母抚养,其实并不特别受宠。

也就是说,宠爱这东西,宝玉是生来有之,探春却要努力争取。所以在大观园中,探春与宝玉虽然是血缘上最亲近的,感情上却相当疏离,只比迎、惜二春亲近一点,远比不上钗黛湘。探春对宝玉的亲厚,多少有一点小心翼翼地讨好——不是担心宝玉拒绝,而是担心失去自我、失去独立人格。

贾探春为何从来不劝哥哥宝玉立身功名呢?

具体表现,在做鞋买花篮一场戏中表现的非常明显:探春有求于宝玉,但也不是多么要紧的事(用她攒的钱替她买东西),甚至有借此来恭维宝玉的意思(“你拣那朴而不俗 ,真而不作者”,是变相地夸宝玉的鉴赏水平)。宝玉对探春的要求多少有点漫不经心(“这不值什么,拿五百钱出去给小子们,管拉两车来”),但也不拒绝,是他对女孩子一贯的体贴怜惜。探春却像刺猬,一言不合就生气(“你说这话糊涂到什么田地!”),绝不允许宝玉对自己有一点误解(“连你也糊涂了!”)。

贾探春为何从来不劝哥哥宝玉立身功名呢?

在这样亲不亲、疏不疏、远不远、近不近、既真情、又尴尬的关系中,探春怎么会对宝玉作出“立身扬名”的要求和规劝呢?

上一篇

《红楼梦》贾母为什么不赏黛玉衣服?

下一篇

红楼梦八十回有哪些遗失缺漏的章节?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