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元春真的不喜欢黛玉吗?为何端午节赐礼,宝玉的与宝钗一样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元春真的不喜欢黛玉吗?为何端午节赐礼,宝玉的与宝钗一样
收藏 0 0

元春和黛玉,只见过一次面,就是在省亲之时。这次见面,对于元春来说,有祖母、有母亲、有父亲、有特别疼爱的弟弟宝玉。随便哪一个,都比姑母家的表妹来得重要。

元春真的不喜欢黛玉吗?为何端午节赐礼,宝玉的与宝钗一样

写诗之时,黛玉的表现也中规中矩。虽然有“大展才华”之心、“将众人压倒”之意,但受到元春的体裁篇幅要求限制,也按规定完成了。

要说黛玉写的诗,与宝钗、三春、宝玉写的,有多大区别,水平高下差距多少,说实话,现代人的欣赏水平,恐怕是看不出太大差距的。元春的水平呢,比现代人可能要强一些,也只是“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这话有多少是客气,有多少是真正的欣赏,我也看不出来。

元春真的不喜欢黛玉吗?为何端午节赐礼,宝玉的与宝钗一样

对诗作的艺术水平欣赏,不过如此,要通过一首诗,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就更是纸上谈兵了。所以单从这一次会面来看,元春对黛玉,还谈不到“不喜欢”。

以后,按照制度,“一月许进内省视一次”,主要是王夫人的特权。王夫人肯定会在元春耳边吹风,尤其是在宝玉的婚姻对象上。而元春跟宝玉平时见不了面,当然会想到大事,比如婚姻,而不会每次都追问“宝玉如今一顿吃多少饭”或是“什么时辰睡觉”之类的琐事。

元春真的不喜欢黛玉吗?为何端午节赐礼,宝玉的与宝钗一样

从王夫人的三观出发,肯定是不喜欢黛玉作自己的儿媳妇的。不过她对元春的影响力,未必像一般读者想象的那么大。元春从小跟着贾母生活,也受到贾母的培养,王夫人拘谨刻板的欣赏水平,未必能与她达到共鸣。

但是在选黛玉作媳妇这个问题上,元春显然与王夫人取得了一致。不是在八十回之后,而是在端午节赐礼的时候,就已经表露出来。

元春真的不喜欢黛玉吗?为何端午节赐礼,宝玉的与宝钗一样

宝玉的礼物,与宝钗一样。而黛玉三春,比他们少了一些。即使宝玉没想到婚姻,也感到奇怪:“怎么林姑娘的到不同我的一样,到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他是从平时在家里的待遇来考虑的:“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新孙女到且靠后”。这是贾母的特殊待遇,而不是普遍通行的。

元春赐礼,如果宝玉三春一样,钗黛略少,是可以理解的。但宝玉宝钗一样,黛玉三春不同,含义就很明显了:她已经看中了宝钗作弟媳妇,只有宝玉宝钗是“自己家人”。别的姐妹再亲,将来都是“外姓人”。

元春真的不喜欢黛玉吗?为何端午节赐礼,宝玉的与宝钗一样

咦,省亲时并没有不喜欢黛玉,选媳时为什么就把黛玉排除了?其实不用联系什么政治、什么宫心,很明显的理由,就是黛玉的身体太过孱弱。

从黛玉初进贾府,一天之中至少有三次被别人问到“病”,她的孱弱多病,是一望可见的。不比宝钗,病了好几天了,周瑞家的还奇怪:“这有两三天也没见姑娘到那边逛逛去,只怕是你宝兄弟冲撞了你不成?”

元春真的不喜欢黛玉吗?为何端午节赐礼,宝玉的与宝钗一样

元春肯定不会给弟弟选一个病秧子作终身伴侣。黛玉仅此一点,就足以淡出她的视野:谈不上不喜欢,但不会接受她作弟媳。

宝钗呢,在省亲之时,表现也只算得上上规中矩,并不算特别突出。元春即使对她有好感,也仅仅是有好感,还远远不到非她不可、预订为弟媳的程度。

端午节的赐礼,只是一个暗示,告诉薛家:我已经把你列为弟媳的人选。

元春真的不喜欢黛玉吗?为何端午节赐礼,宝玉的与宝钗一样

林语堂的《京华烟云》里有这样一段话:“曾家心想木兰的父母不会不先告诉他们,就把她许配给别家的儿子,所以曼娘已经两只脚迈进了曾家,木兰是算迈进了一只脚。她只要想逃走,曾家总会揪住她的后腿的。”

元春的端午节赐礼,也有着类似的作用:揪住宝钗一条腿,至少她不会在不告知的情况下另许别人。如果以后,发现宝钗并非德配呢,松开“后腿”,男婚女嫁各不相扰;如果宝玉没有找到更合适的对象,不妨把宝钗娶回来。

元春真的不喜欢黛玉吗?为何端午节赐礼,宝玉的与宝钗一样

​那时候的婚姻大事,是择优录取,而不是缘定三生。

上一篇

宝钗嫁给宝玉,能把荣国府管理好吗?

下一篇

你喜欢《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吗?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