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贾母说“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难道宝玉反不娇养?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贾母说“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难道宝玉反不娇养?
收藏 0 0

这句话出自第二十九回。贾母带着家人去清虚观打醮,真正的目的是看戏散心。下轿后王熙凤赶着来搀扶贾母,被一个“十二三岁的小道士”一头撞在怀里。王熙凤一耳光下去,把小道士打了个筋斗(好大的力气!),家人媳妇也一片声地喝骂。

贾母说“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难道宝玉反不娇养?

也难怪王熙凤生气。她是个二十多岁的贵族少妇,被十二三岁的异性撞到怀里,怎能不生气?要知道贾府规矩之严,连快五十岁的王夫人来了,小厮们都要自觉回避的。

贾母听说,赶快阻止,并且说了题目中的这句话:“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惯了,那里见的这个势派?可怜见的,倘或唬着他,他老子娘岂不疼的慌?”

贾母说“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难道宝玉反不娇养?

这话不太好理解。怎么“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难道大门大户的孩子,反而不那么娇生惯养吗?

王熙凤初见秦钟,尤氏曾开玩笑:“他比不得咱们家的孩子们,胡打海摔的惯了,人家的孩子,都是斯斯文文的惯了。乍见了你这破落户,还被人笑话死了呢。”但这是尤氏与王熙凤感情好的取笑,并且是以腼腆的秦钟与“破落户”王熙凤作对比。事实上宝玉“情性体贴,话语绵缠”,又是像凤凰一样被照顾着,连倒茶都怕烫了手,他哪里不“娇生惯养”了?

贾母说“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难道宝玉反不娇养?

贾母最重视的当然是宝玉。遇到“小门小户”的道士,也绝不会认为小道士娇养,自己的宝玉不娇养,更不会抛开宝玉,去和别的大户人家孩子对比。所以这句话,完整地说,应该是:“小门小户的孩子,也和咱们家的孩子一样,都是娇生惯养的。”

贾母说“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难道宝玉反不娇养?

贾母曾说凤姐:“我虽疼他,我又怕他太伶俐了也不是好事。”王熙凤的聪明才智,的确非常出众。但是在宅心仁厚、推己及人方面,与贾母不仅不能相比,简直各趋极端。贾母虽然享尽荣华富贵,却始终“不忘初心”,没有忘记人与人之间最大的相同点,没有忽略穷人富人都是人,能够用疼爱自己孩子的心,去体察“小门小户”的父母对孩子的疼爱。

贾母说“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难道宝玉反不娇养?

贾母一向维护凤姐。即使这一次,她也没有当面批评或者指责。她只是用自己的态度,给凤姐、也给别人作出引导。可惜,她的睿智,她的宅心仁厚,她的推己及人,却不是别人能够理解与接受的。

上一篇

经典的87版《红楼梦》,有哪些地方的改编很不合理?

下一篇

作为奴才,赖大家为何这么富有?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