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贾雨村犯了事,为何不向旧友贾雨村求助,而要通过岳母转求贾府?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贾雨村犯了事,为何不向旧友贾雨村求助,而要通过岳母转求贾府?
收藏 0 0

第七回次子兴和人打官司,让妻子、找岳母、转求王夫人王熙凤,讨情分。其实就连冷子兴的妻子也不知道,“这个情分,求那一个可了事呢?”既然这样,冷子兴为什么不直接向自己的好友贾雨村求助呢?

贾雨村犯了事,为何不向旧友贾雨村求助,而要通过岳母转求贾府?

如果说“只是小说,不必认真”,那你就不必往下看了。因为在我看来,《红楼梦》除了神话的成分,都可以当作现实来看。每一个小情节,都有千丝万缕的背景联系;每一个小人物,都是自己世界里的主人公;每一个小举动,都经过主人的深思熟虑。

冷子兴不向贾雨村求救,第一个原因是远水不解近渴。因为“靠到衙门里,要递解还乡”显然发生在京城。虽然冷子兴与贾雨村相遇、演说荣国府是在扬州,但商人是四处走动的。这时冷子兴之妻、周瑞之女回家找母亲,当然是住在京城,而不会千里、百里之外赶回来,因为周瑞家的让女儿“你且回家等我,我给林姑娘送了花儿去就回家去”,并不是迎接远道归来女儿的口气。

贾雨村犯了事,为何不向旧友贾雨村求助,而要通过岳母转求贾府?

而贾雨村呢,从第四回“补授了应天府”,去做地方官了。清朝并没有“应天府”这个地名。但根据上下文,薛家是金陵人,打死人后起程离家上京,告状的案件应该还在金陵审理。这样的话,“应天府”就是南京,因为历史上没有任何时期、任何地方也叫过“金陵”这个名字。

贾雨村在应天府作官,冷子兴在京师打官司,是就地求助,还是千里捎信?答案不言而喻。

贾雨村犯了事,为何不向旧友贾雨村求助,而要通过岳母转求贾府?

这只是第一个原因。即使后文第十六回“贾雨村亦进京陛见”,冷子兴会找他,还是找贾府呢?仍旧会找贾府。贾雨村虽是奸雄,颇有才干,但只是科举入仕、时间不长,说一句“暴发户”,也不为过。怎么能跟“赫赫扬扬,已近百载”的贾府相比?

贾雨村就是做了京官,冷子兴的案子也不一定在他手里。而他要转求别人,别人是否卖他的面子?别忘了他是“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

贾雨村犯了事,为何不向旧友贾雨村求助,而要通过岳母转求贾府?

而周瑞家的虽是奴才,却是王夫人陪房,在王熙凤面前也算是比较心腹的(不能跟平儿、来旺儿相比,却比一般奴才近得多)。看看她的口气:“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你且回去等我,这没有什么忙的”,就知道对于她来说,解决冷子兴的官司非常容易。

一个官员,却未必能解决;一个奴才,却轻而易举。你是求当官的,还是求奴才?答案不言而喻。

贾雨村犯了事,为何不向旧友贾雨村求助,而要通过岳母转求贾府?

且慢!还有第三方面的理由。贾、冷二人,“旧日在都中相识,雨村最赞这冷子兴是个有作为大本领的人,这子兴又借雨村斯文之名,故二人说话投机,最相契合”。他们只是说得来的朋友,并没有更深的交往。

古人有一见如故、一诺千金的豪情,就像《飞狐外传》中的胡斐,为替偶然结识的市井菜农钟阿四一家报仇,千里追杀地主恶霸凤天南,连心上人袁紫衣求情也不答应。那样的侠义,真叫人心折。

不过贾雨村有没有这份侠义?他简直是侠义的对立面,是忘恩负义的典型。“贫贱之交”的小沙弥,这时在他手下做了门子,又替他出主意摆平薛蟠纵仆杀人案,他是如何回报的?“寻了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才罢”。为什么恩将仇报?原因很简单:“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的事来”。说来这门子真是“很傻很天真”,要不说出旧交情,还能好好做你的门子。攀交情、出主意,结果弄得自己被充发。

贾雨村犯了事,为何不向旧友贾雨村求助,而要通过岳母转求贾府?

​冷子兴也是贾雨村的旧相识,他们结识于京中。而贾雨村考中进士,就“选入外班”,并没有在京城任职。也就是说,他与冷子兴的相识,只能是他参加科举考试的那段时间,也是贾雨村从落魄到翻身的转折点。换言之,冷子兴同样见证了贾雨村“当日贫贱时的事”。

京中相识,扬州偶遇,一起吃杯酒、聊聊天、交换一下信息,这点交情是有的。但真要想求贾雨村办事?他会帮你,还是害你?冷子兴可不敢冒这个险。毕竟,他是“有作为大本领的人”,不会像门子那样“很傻很天真”。

上一篇

贾琏为什么一定要休了王熙凤?

下一篇

宝玉在大观园题诗,屡受贾政责备,为何最终会被全部采用?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