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小小的长史官为何敢对“国丈”贾政颐指气使?答案藏在他的话里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小小的长史官为何敢对“国丈”贾政颐指气使?答案藏在他的话里
收藏 0 0

有人把忠顺王府长史向贾政索要琪官时的颐指气使,解读为元春在宫中失宠:要不是元春失宠,一个小小的长史,怎么敢对“国丈”如果无礼?

小小的长史官为何敢对“国丈”贾政颐指气使?答案藏在他的话里

但是,论者似乎没有考虑时间:十六回刚刚封妃,三十三回就失宠,是不是太快了一点?虽然说伴君如伴虎、君恩不可恃,但元春从封妃之后,就与家人保持密切联系,经常赐送东西、“每月逢二六日”眷属可以入宫探望。如果元春失宠,贾府就算再迟钝,也不会毫无所闻吧?更不可能忠顺王府的小小长史都知道元春失宠、敢于凌辱其母家,而贾府却一无所知的。

小小的长史官为何敢对“国丈”贾政颐指气使?答案藏在他的话里

其实长史官虽小,代表的是忠顺王。贾政虽是贵妃之父、国丈之尊,本身地位有限,与王爷是无法抗衡的。何止是忠顺王?看看秦氏出殡时,贾政对路祭的北静王何等恭顺、何等诚惶诚恐,就不难知道了。

除了地位高低之外,还有一条更重要的原因。我们看这位长史官提到琪官蒋玉菡时,是怎么说的:“我们府里有一个做小旦的琪官,一向好好府里”。

小小的长史官为何敢对“国丈”贾政颐指气使?答案藏在他的话里

看懂这句话了没有?琪官蒋玉菡,一方面宝玉认为是“名驰天下”、遗憾自己“无缘一见”,另一方在,琪官并不是像今天的知名艺人一样唯我独尊,他连人身自己都没有。

城市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演艺业的进步。但在古代社会,有一种“家伎”制度,就是由富贵人家,购买有潜质的儿童,训练成歌舞戏曲艺人。被称为“中国戏曲理论始祖”的李渔,就蓄有一个庞大的家伎班子,可以满足他的戏曲创作实践需要。

小小的长史官为何敢对“国丈”贾政颐指气使?答案藏在他的话里

家伎中相貌出众的女伎,很可能被主人收为侍妾。而有“男风”嗜好的主人,也会对男伎下手。原因何在?就是这些家伎的人身归属,是属于主人的。或者说得再清楚一些,家伎就是奴才,是有特殊才能的奴才。

还记得司棋的表弟潘又安吗?因为恋情被鸳鸯发现,潘又安就“逃走”了,贾家“打发人四处找他呢”。如果用现代的观念,显然无法解释:就算没有履行辞职手续、不告而别,又何用“四处找”呢?

小小的长史官为何敢对“国丈”贾政颐指气使?答案藏在他的话里

只有人身依附制度才能解释这个问题:小厮是奴才,是属于主人的,等于是主人的财产。财产不见了,当然要找。

忠顺王府的长史官说:“我们府里有一个做小旦的琪官”,就点明了琪官蒋玉菡的身份:是忠顺王府的家伎。或者广泛点说,是忠顺王爷奴才、活财产。

小小的长史官为何敢对“国丈”贾政颐指气使?答案藏在他的话里

仅仅是因为琪官是男的,所以有机会在府外应酬,赚外快,有机会也可以结交一些朋友。赚外快和交朋友, 有时又不是截然分开,而是一举两得的。北静王、宝玉乃至薛蟠,都是他赚外快的朋友。

这也就不难理解长史官为何敢对贾政颐指气使了:忠顺王地位高于贾政,受忠顺王之命来索要自己家的东西(家伎),可不是理直气壮的?

小小的长史官为何敢对“国丈”贾政颐指气使?答案藏在他的话里

宝玉的出卖也不是没有道理。蒋玉菡的罪状,明白的只有“三日五日不见回去”这一条。虽然他置买田地房舍,有脱离忠顺王的意图,但贾府的管家赖大也“楼房厅厦”,这不能坐实罪状。而“三日五日不见回去”,罪名可轻可重。如果从宽发落,只算是“无故脱岗,未履行请假手续”而已。

但如果蒋玉菡的不回家与宝玉联系起来,问题就严重了。严重的不是蒋玉菡,而是宝玉:你把人家的家伎、奴仆或者是财产收留,至少也是盗窃罪了。

小小的长史官为何敢对“国丈”贾政颐指气使?答案藏在他的话里

一个没有现任职位的世家弟子,竟敢收藏或者盗窃王府的奴才或者财产,你还想不想活了?这桩罪名一旦坐实, 不仅宝玉难免于罪,还会连累贾政。所以宝玉急忙说出蒋玉菡的下落,还用了“听说”这个词,先撇清自己再说。

另一方面,蒋玉菡买房置地这样的大事,不可能严格保密,像北静王等人肯定知道,多半还受到过北静王的资助。而长史官没去找北静王,只问宝玉,也无非是宝玉地位低、好欺负,并不是只有这一条途径。

小小的长史官为何敢对“国丈”贾政颐指气使?答案藏在他的话里

宝玉确实没义气、少担当,顶不住压力,出卖了朋友。但在当时的景境之下,这也是他唯一的选择。或者说,是顶着贵妃娘家这虚名的中等官僚,对忠顺王这样的高级官僚的无奈让步。

上一篇

《封神榜》里为什么神仙们非要推翻商朝,商朝做错了什么?

下一篇

贾珍悲叹“长房绝灭无人”,是因情人之死而伤心得语无伦次吗?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